天人相应 冬季养生宜天人相应

  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时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尤其是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阴气盛而阳气潜伏,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那么,在冬季如何做到“天人相应”,以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呢?

  调养情志 动静有度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心主火,藏神,只有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方可神清心宁。因此,在冬月闭藏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干扰刺激,处于淡泊宁静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由于冬季朔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变得萎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懒得动弹。这就要求在情志养生方面,应做到,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应到外面晒太阳,坚持适度锻炼和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精神振奋,充满朝气。

  起居有常 心身安康


  冬三月,应以敛阳护阴,养“藏”为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清代石成金在《养生镜》中告诫人们:“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这就要求在起居方面,做到作息有时以顺乎自然规律。早睡以养人体阳气,待日出后起床以养阴气。有利于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在穿戴睡卧上要注意防寒保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冬衣伸足卧,则一身俱暖”的名言,穿的内衣、棉袄、棉裤以纯棉布为宜,和暖贴身,再套上外衣,可抵御寒冷;冬季手脚易冻,外出要戴手套;鞋袜宜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和舒畅。冬季北方多睡火炕,近些年来用电热毯者日益增多,无论采取哪种,以温度适宜为好。同样,无论是用火炉、暖气或空调,室温宜18℃~20℃左右,且忌温度过高,以免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就会发温病、时病、或诱发宿疾复来。此外,冬令养生要特别注意节制房事,以固护阴精。

天人相应 冬季养生宜天人相应

  冬练三九 筋骨强健

  “冬练三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实践证明,冬天怕冷,终日紧闭门窗,恋床、睡懒觉,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通宵打麻将、玩扑克,极易导致体质迅速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也是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良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851/466452180748.html

更多阅读

养阴润燥 秋季养生宜“平补”、清热、养阴、润燥

 秋季养生宜“平补”、清热、养阴、润燥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中医曰“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

冬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冬季养生六常识

  冬季养生小常识  1、养生保健的最佳时间  实验证明:早晨5-6时是生物钟高潮,体温上升,此时起床会精神抖擞。  2、注意保暖  按时收听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增添衣服,添置保暖设施。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  3、房间

养生必养肾 冬季养生六准则 闭藏、御寒、养肾

  关于冬季养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早有详细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

冬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冬季保健养生最宜多喝热粥

  冬季气候干燥,人的活动量减少,热能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一些慢性病容易发作或加重。因此,保健就显得至关重要。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  (爱华阅读配图)  粥的主要原料多为“米家族”成员,如粳米、小米或糯

冬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冬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冬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此时草木凋零,万物生机皆闭藏潜伏,昼短夜长,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那么冬季如何养生呢?冬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爱华阅读小

声明:《天人相应 冬季养生宜天人相应》为网友款爷多欢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