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文章就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及应对的新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信息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钟前(1973- ),男,江西龙南人,江西师范大学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宣传和传播心理学;邱小剑(1972- ),男,江西临川人,江西师范大学后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与软件工程;李雪江(1982- ),男,山西长治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统计学。(江西南昌33002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84-02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并将持续深刻地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我国专门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提出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把我国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这不仅是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提高国民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的要求,这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信息化时代,大量的信息直接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们建立共同的理想;能够满足人们社会化的需要,促进人们不断地与时俱进;能通过调剂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①。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如社会热点、疑点、重点、难点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社会的热点往往都是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帮助大学生弄清是非、明确方向、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再如,社会发展的新成就、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大多会在大学里得到最新最快的反映,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性。
(二)拓展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上课、开会、座谈、作报告等方式拓展到网络、电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更丰富、更多样化。特别是网络平台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形成了交互、开放、平等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三)增强时效性
社会生活的信息反映越来越快,越来越及时,有些甚至是同步反映,这有利于提高思想教育活动的时效性;另一方面,通过网上互动,教育者还可以迅速、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信息庞杂多样,让人无所适从
面对海量而复杂的信息,大学生经常会感到辨别、判断和选择困难,从而产生困惑、迷茫等“信息焦虑”;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减少与人交往及独立思考,出现人际关系疏离和情感冷漠,造成情感和心理错位。
(五)不良信息泛滥,易使人误入歧途
面对大量的黄色网站,思想觉悟和识别能力、辨别能力较低、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诱惑,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等网络问题,也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六)西方国家借助文化输出推行霸权主义
西方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强势宣传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国家观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西方势力还采用隐蔽的手段如好莱坞影片等宣传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产生的效果往往超过正规的说教。同时,西方敌对势力还通过互联网夸大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的交互性,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大学生也不再是单渠道、单方面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多渠道、立体交叉的信息收集和交换者,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听到不同的声音,发表自己的见解。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与交互性增加了控制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难度。一方面,信息时代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享有信息资源的权利,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文化素质和观念上的差距,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素质优势和权威性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多维传播渠道使大学生具有不稳定性,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客体”固定关系弱化,而且降低了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使老师更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信息环境和教育主体自身的情况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主动迅速地获取、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处理信息,已成为教师越来越重要和急迫的工作。
三、提升信息素养,主动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丰富大学生信息知识。要指导大学生掌握涉及信息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性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指传统的读、写、算的知识。(2)信息的基本知识。主要是指信息的基本原理、信息的方法和原则(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文献学知识、信息检索原理和方法、对知识进行交流与传播和管理的知识、图书情报学知识等。(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等。(4)信息法规、伦理知识。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信息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规范、基本礼节、对不同人群文化差异的了解;必须遵守的网络安全法规、知识产权等。(5)外语。这是经济文化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2.增强大学生信息能力。要指导大学生具备运用和操作信息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人类重要的生存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人类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运用各种信息机构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交流信息的能力、实验观察获取直接经验(一手信息)的能力、将获得信息建构于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能力、对获取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的能力,以及在涉及以上所有环节时,批判性地审视、判断和选择评价信息的能力等。
3.培养大学生相关非认知因素。要提升大学生在信息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法规和社会责任感等:(1)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2)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是指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3)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增强教育者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课外资讯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育教学,对广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时,教育者如何对待这些海量的资讯呢?是为我所用还是拒之千里之外?问题一经提出,答案就已明确,关键是如何“为我所用”。最基本的前提是教育者自身的信息素养要与时俱进。这要求教师应具有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同时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教师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
(三)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者的信息素养
这需要高度重视吸引并利用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校园文化环境与师生息息相关,具有独特魅力。而这个重要资源能否体现出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师生更加广泛地参与。这有赖于全校师生,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以更高的信息素养,牢固掌握校园话语的主导权,从而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
[注释]
①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22-231.

2017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951/295534113529.html

更多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著作与参考书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张耀灿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罗国杰主编 高等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用预防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心理辅导与心理危机干预法、隐性教育法等 大方法评析极端案例政法学院 1102010212 郭冬霞导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

声明:《2017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为网友印下情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