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山正果寺内有十三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
去往正果寺需要走过一段之字形栈道。
绵山真身舍利源于唐初。据明正德十三年(1518)《抱腹寺重修空王佛正殿碑》记载:“是年三月十七日,禅师瞑目若跏跌坐,悠然真寂……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创刹织女,感送袈裟,匾名抱腹寺也”。此“包塑真容”仍供奉于抱腹寺石佛殿内。
包塑真骨像或包塑真身像在佛教界又名真身舍利,是中国独特的一种舍利文化。中国九华山、广东的南华寺、香港的大佛寺、台湾汐止的佛寺等都有古今闻名的真身舍利。然而在绵山发现这么多的真身舍利,还是头一回。
包骨真身主殿。这位是寺内的居士。这次绵山邀请我们去参观,所以被特许拍照,但是依然心有戚戚,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也不敢对佛祖造次。于是问居士,在这里拍照佛祖会不会怪罪,居士笑了笑,说我们拍照是为绵山做好事,不是以猎奇的心态对佛祖造次,佛祖不会怪罪。于是拿起木鱼,一边敲一边让佛祖保佑我们一行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所以我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给佛祖拜下,阿弥陀佛,工作使然,请佛祖大人不记小人过。
释圆空,洪洞县富家子弟,俗名宝贝,年十三父母双亡,乞讨到了介休,被抱腹寺僧人收留为徒。正五年六月圆寂。此像头稍前倾,眉梢上翘,笑肌十分明显。
释普钦,俗姓孔,字善信,宋末河北邯郸秀才,因为民请命被诬陷入狱,兵乱逃至绵山为僧。大定二十九年坐化成真。
释普钦。可以看到真身的头盖骨。
透过包塑,真身原本所穿僧袍若隐若现。
昙鸾祖师,雁门人,十五岁出家五台山,太和年间至绵山修行。梁武帝誉之“肉身菩萨”。
昙鸾
昙鸾。佛像真身的指甲清晰可见。坐化后,指甲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生长。
释怀德,十三岁时因父母双亡流亡至抱腹寺。唐天宝十年为住持,练得飞空搬运异数。建中二年重阳圆寂。
释怀德。
释怀德。 佛像真身脚骨裸露在外。
释怀德。 佛像真身脚骨裸露在外。
释师显,介休人,生而聋哑被弃,后被本寺僧人收为徒弟,逐渐恢复语言能力。后练就治哑奇术,名满三晋。唐长庆四年为本寺住持,会昌二年圆寂。据传有哑童祈拜,其落泪成丹,服后即会说话。
正果寺同时供奉有高僧和高道。
正果寺同时供奉有高僧和高道。
佛家慧语。
佛家慧语。
正果寺外景。
正果寺外景。
正果寺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