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答一:“于”、“与”的“定义”?
于
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本义为叹词,音xū。“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逐渐消失了。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报任安书》)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
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
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二:"定义"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下定义?
定义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者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被定义的事务或者物件叫做被定义项,其定义叫做定义项。
比如“一个单身汉是一个未婚男子”这个定义中“单身汉”是被定义项,“未婚男子”是定义项。定义中的“一个”和“是”均可以使用符号取代,比如使用:=这个符号,上面这个定义可以转写为:“单身汉:=未婚男子”。一般来说一个定义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往往是表达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的等同的句子。
假如我们决定定义一个词或者这个词所描写的概念。假如我们确定了我们对这个词所感兴趣的方面,我们确定了一些属于这个词的物件,一些不太清楚的物件和一些边缘物件。问题在于如何定义这个词。我们希望的是定义这个词的内涵,即列出可以确定这个词的所有的和仅有的元素的特征。以下是一个有用的定义的定义:
对一个概念或者词或者词组的定义是描写其内涵,即描写其所有和仅有的元素的共有特征。其外延是所有这个概念、词或者词组包含的事务。
一些哲学家不同意这个定义的定义,他们认为,出于不同的理由,大多数概念、词汇和词组无法精确地被定义。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威拉德·冯·奥曼·蒯因是这个意见最著名的代表人。但大多数哲学家认为定义重要的哲学概抚是必要的。
相关解答三:熵的定义,如何定义熵的?
《博弈圣经》中说;熵就是混沌,就是无序
科学家已经发明了测量无序的量,它称作熵,熵也是混沌度,是内部无序结构的总量
物理意义:物质微观热运动时,混乱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通常用符号S表示。在经典热力学中,可用增量定义为dS=(dQ/T),式中T为物质的热力学温度;dQ为熵增过程中加入物质的热量。下标“可逆”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dS>(dQ/T)不可逆。单位质量物质的熵称为比熵,记为s。
相关解答四:乘法的定义和除法的定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相关解答五:自我的定义 自我实现的定义是什么
自我:
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组织系统,它由信仰、偏见、记忆、倾向、期望、知识、害怕、反应、行为、才能和意义组成。
转变我们对“事物揣和观念的理解,也就意味着转变我们“自我”的组织。我们认为,所有新的学习,除了表层意义上的学习,都会自动地导致“认知”和“自我-感知”的重要的相互作用。
自我概念不能从学习中分离出来。
自我概念所带来的感觉,应该与成绩和知识中的真正转换联系在一起。
首先,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它就会分布在脑的各个区域中,以至于如果不去转变那些支持自我否定观念的成百上千的环境触发物,那么,自尊的真正转变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就是为什么把人完全从他们的环境中拽离出来,对于帮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行动和审视自己是如此有效的原因。
自我实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心想事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个女朋友。但你心里认定她不够爱你,你们早晚一定会分手的。这便成为你一种固定的思维,心里模式,会直接暗示,影响你的行为。结果你便“心想事成”和女朋友真的分手了。然后觉得,“看吧,我就知道我和她一定会分。”这便是种自我实现
相关解答六:锅炉的定义是怎么定义的?
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又叫蒸汽发生器,常简称为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锅炉承受高温高压,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即使是小型锅炉,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也十分严重。因此,对锅炉的材料选用、设计计算、制造和检验等都制订有严格的法规。
相关解答七:能量的定义是什么?要讲定义!
"能量"在物理中的意义:能量是物理学中描写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一个量。一个系统的能量可以被定义为从一个被定义的零能量的状态转换为该系统现状的功的总和。一个系统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物理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随着对这个系统的描写而变换。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通常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平均可产生代谢能力分别为4kcal、9kcal、4lcal。同时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5-7天内的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能量摄入过剩,则会在体内贮存起来。人体内能量的贮存形式是脂肪,脂肪在体内的异常堆积,会导致肥胖和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并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人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机体会运用自身储备的能量甚至消耗自身的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机体会出现基础代谢降低、体力活动减少和体重下降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使机体产生对于能量摄入的适应状态,此时,能量代谢由负平衡达到新的低水平上的平衡。其结果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停滞,成人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任何运动都需要能量。能量的形式有许多如:光声热电,有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声能等等举一个例子而言,我们观察一个质量为1kg的固体的能量: 假如我们在研究经典力学而只对它的动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要将它从静止加速到它现有速度所加的功的总和。 假如我们在研究热学而只对它的内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要将它从绝对零度加热到它现有温度所加的功的总和。 假如我们在研究物理化学而只对它所含有的化学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在合成这个固体时对它的原料加入的功的总和。 假如我们在研究原子物理而只对它所含的原子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从原子能为零的状态对它做功、使它达到现在状态的功的总和。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反过来的方法来定义这个固体所含的能量,举两个例子: 该固体的内能是将它冷却到绝对零度所释放出来的功的总和。 该固体的原子能是将它所含的所有的原子能全部释放出来的功的总和。 等等。 可见,能量虽然是一个非常常用和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抽象和非常难定义的物理概念。事实上,物理学家一直到19世纪中才真正理解能量这个概念。在此之前能量常常被与力、动量等概念相混。有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使用过一个称为“活力”的、与能量非常相似的概念,其意思是一种使物体活泼起来(动起来、热起来)的力。英语中的能量一词energy是两个希腊词的组合:εν是“在……之中”的意思,εργοs是“功、劳动”的意思。加在一起 en-ergi 就是“加进去的功”的意思。 在物理学中,能量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之一,从开门的经典力学到宇宙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能量总是一个中心的概念。 一般在常用语中或在科普读物中能量是指一个系统能够释放出来的、或者可以从中获得的、可以相当于做一定量的功。比如说1千克汽油含12千瓦小时能量的话,那么是指假如将1千克的汽油中的化学能全部施放出来的话可以做12kWh的功。 能量在物理中的符号一般是E,其国际单位是焦耳J。除焦尔外常用的还有千瓦小时kWh和卡cal: 1J=0.2388cal=(3.6*10^6)^(-1)kWh除此之外在物......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八:梁的一跨是怎么定义的?
对于一般框架梁,应该区分上铁钢筋和下铁钢筋。对于上铁钢筋一般在支座处受拉,因此搭接一般应该距离支座满足大于1/3净跨的要求。对触下铁钢筋一般最好在距离支座1/3范围之内。
相关解答九:打工的定义是什么
从字面来看,词语中的“打”,意思是从事,进行;“工”指工作;打工就是从事工作。打工多指农村人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方去工作。
“打工”一词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从香港传入中国内地,最初在广东省流行开来,后来逐渐流行到中国各地,在广泛在中国内地流行之后,词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在香港,打工的意思是“受雇于人”,是“工薪阶层”或“从事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达,本身没有贬义。打工在香港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一,受雇于人,替别人工作(包括为政府或者为私营机构工作);
二,本身不是老板;打工民潮
三,收取工作的薪酬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打工一词在香港的部分具体应用:
打工皇帝:从事工薪工作但收入特别丰厚的人
打长工:从事比较稳定的全职工作
打短工:从事短期的、相对不稳定的工作
打散工:从事临时的、或每天工作时间不稳定或每周工作天数不稳定的工作
打政府工:为政府工作,例如担任公务员,或者成为政府的合约雇员
词语在中国内地的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工”一词在中国内地的含义一般包括:
一,受雇于人,替别人工作;
二,离乡别井到外地、外省工作;打工者
三,包括体力工作和文职工作,但多指从事比较劳累、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收入不高的体力工作;
四,一般来说,指从事不太稳定,不属于铁饭碗的工作;
五,往往带有寄人篱下、忍气吞声、忍受低收入、长工时工作的意思。
相关解答十:磁化的定义
定义
磁化是指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荻得磁性的过程。
原理
磁性材料里面分成很多微小的区域,每一个微小区域就叫一个磁畴,每一个磁畴都有自己的磁距(即一个微小的磁场)。一般情况下,各个磁畴的磁距方向不同,磁场互相抵消,所以整个材料对外就不显磁性。当各个磁畴的方向趋于一致时,整块材料对外就显示出磁性。
所谓的磁化就是要让磁性材料中磁畴的磁距方向变得一致。当对外不显磁性的材料被放进另一个强磁场中时,就会被磁化,但是,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磁化的,只有少数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可以被磁化。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