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瘿蚊 药用植物害虫菊花瘿蚊

菊花瘿蚊 药用植物害虫菊花瘿蚊

 

学名 Epiymiu sp.双翅目,瘿蚊科。分布在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等地。

寄主 菊及野生菊科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在菊株叶腋、顶端生长点及嫩叶上为害,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为害重的菊株上虫瘦累累,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畸形,影响座蕾和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mm,初羽化时桔红色,渐变为黑褐色。复眼黑色,大而突出。触角念珠状,17—19节,雄蚊有环毛。前翅圆阔,具微毛,纵脉3条,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足黄色细长。腹部节间腹和侧膜黄色,背板黑色,腹节前6节短粗,后3、4节细长。卵长0.5mm,长卵圆形,初桔红色,后呈紫红色。末龄幼虫体长3.5—4mm,橙黄色,纺锤形。头退化不显著。口针可收缩,端部具一弯曲钩,胸部有时发现有不大显著的剑骨片。裸蛹长3—4mm,橙黄色,其外侧各具短毛l根。


生活习性 河北、河南年生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初成虫羽化,在菊花幼苗上产卵,第一代幼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田间不久出现虫瘦,5月上旬虫瘦随幼苗进入田间,5月中、下旬一代成虫羽化。卵散产或聚产在菊株的叶腋处和生长点。幼虫孵化后经l天即可蛀入菊株组织中,经5天左右形成虫瘦。随幼虫生长发育,虫瘿逐渐膨大。每个虫瘿中有幼虫1—13头。幼虫老熟后,在瘿内化蛹。成虫多从虫瘿顶部羽化,羽化孔圆形,蛹壳露出孔口一半。以后各代都在菊花田内繁殖为害。第2代5月中下旬一6月中下旬发生;第3代6月下旬一8月上旬;第4代8月上旬一9月下旬;第5代9月下旬一10月下旬。10月下旬后幼虫老熟,从虫瘿里脱出,入土下l一2cm处作茧越冬。天敌有5种寄生蜂。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菊科植物杂草,减少虫源。(2)避免从菊花瘿蚊发生严重地区引种菊苗,因菊花瘿蚊发生较早,苗期即可带卵和初孵幼虫。(3)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可喷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杀死产卵成虫。(4)保护天敌。该虫发生后期,当天敌数量大时,不要盲目使用化学药剂,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这样既可以控制后期为害,又可以压低明年春季的发生量。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药用植物害虫菊花瘿蚊"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6251/970811485173.html

更多阅读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害虫棉蚜

  学名 Aphis gossypii Gliver同翅目,蚜科。别名蜜虫、腻虫、油汗等。分布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以东半壁密度较大,是我国药用植物的重要害虫。 寄主 菊花、枸杞、颠茄、百合、曼陀罗、郁金香、土木香等。 为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害虫桃蚜

  寄主 三七、大黄、人参、枸杞、北沙参、小曼长春花、百合、曼陀罗、郁金香、筋骨草、川续断、酸模等。 学名、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参见油菜田蚜虫——桃蚜。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害虫大蓑蛾

          寄主 杜仲、牡丹、忍冬、菊花、山茱荚等药用植物,其中山茱荚、杜仲受害严重。         学名、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参见棉花害虫——大蓑蛾。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药用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害虫甜菜夜蛾

药用植物害虫甜菜夜蛾   寄主 薄荷、红花等多种药用植物。  为害特点 低龄幼虫于叶背群集取食叶肉,仅残留上表皮,3龄后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常留有细丝缠绕的粪屑。有的叶片被食光。近年该虫为害呈上升趋势。 学名、形态特征、生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害虫草地螟

  学名 Loxostege sticticatis Linnaeus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华北、西北、东北、内蒙古等地。 寄主 人参、西洋参、枸杞等。 为害特点 幼虫咬断植株叶柄或食幼茎成坑洞,幼虫食茎和表皮,残存纤维状白色茎秆,严重影响药材产量

声明:《菊花瘿蚊 药用植物害虫菊花瘿蚊》为网友迷人三句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