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 纪律 古人论处世: 正己·律人 (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尸子》“己所不欲,毋加诸人”与此意同。)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公冶长》 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事物,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自己想树立的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 

●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 

    《南史·隐逸传》 己所不欲:自己不愿接受的东西。嫁祸于人:把祸患转嫁给别人。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 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榜示》 要:要点,关键。 处理事情的要点是:自己不愿意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做一件事而无所得,回过来反省自己。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 

    《荀子》 遇:对待。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诸:相当于“之于”。 谓有德之人严于责己,无德之人苛于责人。 

●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 

    《礼记·射义》 发:指射箭。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唐·韩愈《送穷文》 谈享受要在众人之后,尽责任要在别人之先。 

●舍己从人,最为难事。 

    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卷五 牺牲自己以利人,这是最难做到的事。 

●律己是以服人,量宽是以得人,身先是以率人。 

    宋·林逋《省心录》 严格要求自己,能服人;宽宏大量,能得人心;自己带头,能率领别人。 

●宠利无居人前,德业毋居人后。 

    明·洪自诚《菜根谭》 在名利上不要处在别人的前头,在道德修养上不要落在别人的后头。 

●夺利争名,甘居人后。 

    明·张岱《自为墓志铭》 对于争名夺利之事,甘心情愿居于别人的后面。 

●先人而后己者安,适己而劳者危。 

    明·方孝孺《倚席铭二首》 先为他人后为自己的人得平安,只顾自己舒适而使别人劳累的人易招祸。 

●责己则改短,论人则取长。 

    责备自己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议论别人就汲取别人的长处。 

●自明然后能明人。 

    宋·陆九渊《陆象山语录》 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才能够认识别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用责求别人的心责求自己,宽恕自己之心去宽恕别人,不怕达不到有贤德的人的地步。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清·陈宠谋《从政遗规·薛文清公要语》 宁可别人对不住我,人却不能对不住别人。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己之道也。 

    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宁可别人对不起我,我不能对不起别人,这是对待自己的原则。 

●念己之短,好人之长,近仁也。 

    唐·马总《意林·法法》 常常想到自己的短处,喜欢别人的长处,这就接近仁爱了。 

●接物见霁月光风,持身则严霜烈日。 

    宋·刘克庄《刘应龙监察御史制》 光风:雨过初晴后的风。 霁月:雨雪停止后的明月。 待人接物要象雨后明月和初晴的风那样柔和,要求自己要象严寒霜雪和猛烈太阳那样严厉。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清·张潮《幽梦影》 约束自己应该象秋风一样严肃,处理事情应该象春风一样温和。 

●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 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 

●冤家宜解不宜结。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解:化解。 劝人处世不必太过于计较。 

●未量他人,先量自己。 

    明·苏复之《金印记》第十六出 谓不要一味指责别人,而应先检点自己。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恕人:原谅别人。 律己:约束自己。 

●但知笑他人,不觉自己非。 

    宋·刘过《为同许从道游画碧》 笑:讪笑。 非:错失。 批评那些不自知的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 意谓严格要求自己,宽宏地对待别人。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严,责人要薄。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卷下 丰:丰富,丰盛。 约:简约,俭约。 

●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心胸要宽广,对己要严格要求。 

●能敬之人,时时见得自己不是;不敬之人,时时见得自己是。 

    清·陈确《书示仲儿》 敬:恭敬慎重。 

古人 纪律 古人论处世: 正己·律人 (一)

●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孔子家语》说别人的坏话,并不能表现自己的好;说别人的过错,并不能表明自己对。 

●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没:埋没。 护:袒护。 过:过错。 毁:毁谤。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唐·韩愈《原毁》 周:周祥全面。 约:简约。 以:连词,相当于“和”。 古时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唐·林逋《省心录》 用责求别人的态度责求自己,过失就会减少;用宽恕自己的心理宽恕别人,友谊就会保全。 

●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严于律己,故有益于自身修养;宽以待人,故此别人易于服从。 

●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 

●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金史·杨云翼传》 自律:自己约束自己。 

●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即使是最愚蠢的人,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就会显得明智;即使是聪明的人,在原谅自己的时候就会显得昏愦。 

●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称赞别人的优点,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察知自己的短处。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一辈子只会计较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回头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呢? 

●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明·刘基《郁离子·自瞽自聩》 喜欢讲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不了解自己,喜欢讲别人短处的人其实是不知道别人。 

●恩若己出,怨将归谁。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别人得到的恩惠都象自己给予的,那么别人的怨恨该归罪于谁人? 

 ●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文子·上德》 埋怨别人,不如责备自己,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无求方觉人情厚,克己始知世路宽。 

    清·陈介祺《联句》 人没有过多欲望时自然会觉得世上充满人情味;能够克制自己时就感到人生道路很宽广。 

●天下愚人,但见人恶,不自知恶;但自见善,不见人善。 

    《法律三昧经·列二》 只看到别人的坏处而看不到好处,反之,只看到自己的好处而看不到坏处的人,是愚蠢的人。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忘人之能。 

    明·洪自诚《菜根谭·概论》 毋:不要。 长:长处,优点。 短:短处,缺点。 形:对照。 拙:笨拙。 能:才能。 不要以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作比较;不要因为自己笨拙而妒忌他人的才能。 

●凡是人,皆相爱,天同覆,行同载。 

    清·李毓秀《弟子规》 凡是人都要相爱,因为都被同一个天所覆盖,被同一个地所负载。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尊重是互相的。 

●敬人者人恒敬之,欺人者人恒欺之。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尊重他;欺负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欺负他。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 给予别人便利,自己也就得到便利。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一毫:指很细微的。 劝人勿作恶,多行善。 

●山水尚有相逢之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 喻人总有相逢的日子,做事应留有余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6351/472025436504.html

更多阅读

Cornucopia研究所:"化学浸出"油、豆粕与神经毒素正己烷

“致力于为家庭规模农场社区争取经济正义的斗争”的美国Cornucopia研究所2010年11月发布知名研究报告披露:“化学浸出”加工大豆油、豆粕用的正己烷作溶剂,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分类,正己烷属于神经毒素;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正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正己烷 正己烷-简介,正己烷-物理化学性质

正己烷别名己烷,分子式C6H14,分子量为86.2,属于直链饱和脂肪烃类,由原油裂解及分馏获得。外观为无色具汽油味。是一种化学溶剂,它的挥发速度比酒精快,擦拭玻璃的效果也比酒精好,但是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

声明:《古人 纪律 古人论处世: 正己·律人 (一)》为网友微笑不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