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灵甫简介
张灵甫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张灵甫
中文名张灵甫别名张钟麟国籍/朝代中国职业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西安长安区东大乡东大村出生日期1903年(癸卯年)8月20日逝世日期1947年(丁亥年)5月16日信仰三民主义经历战役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主要成就三等宝鼎勋章,抗日战争,十年内战,国共内战家庭成员张鸿恩,邢凤英,吴海兰,高艳玉,王玉龄,张居礼,张灵甫张灵甫生于1903年8月20日,卒于1947年5月16日。他又名张宗灵,陕西西安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肄业),后又就读于广州黄埔军校,并顺利毕业。张灵甫信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人,参加过十年抗战和国共内战,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张灵甫
张灵甫自小酷爱书法,幼时经常去西安碑林临摹碑帖。之后他的书法得到了于右任先生的赏识,年少成名。他身上有着文人的气质,所以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然而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战争的气息萦绕在北京城的上方,学生运动的一次次失败,令他深感文弱书生的无能为力,于是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并在于右任先生的建议下考入了黄埔军校,自此走向他从军的生涯。
在黄埔军校的四年,潜伏在他身上的那浓郁的文人气息被他慢慢地磨进时光里,四年里他不断地训练磨砺自己,四年后他是一个静可洋洋洒洒地写下长篇大论,动可持枪舞剑。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里,他文可行兵布阵,武可挥剑斩马,可谓是文武双全。所以他晋升的很快,他一毕业就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1师担任见习官,参加北伐,两年时间北伐结束,他便被调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担任团长。那一年,张灵甫才25岁。十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张灵甫经历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等多次战争,他用他鲜血书写下了人生中最风光的一页。
张灵甫书法
张灵甫戎马一生,军功显赫,他是国民党上将,有“猛张飞”之称。然而,在他那坚硬的盔甲之下,他却有着一颗极为敏感柔软的心灵。他是将军,也是文士。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张灵甫的文人生涯。
张灵甫书法
古往今来,文人与书法总是相联的。张灵甫书法一流,他虽然出生于农家,但他家境不错,自小他就被他的父亲送入私塾学习。在西安读书的时候,张灵甫的成绩优异,还写得一手好字。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历史文化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安城内碑林众多。张灵甫有一段时间就被石碑上的碑帖吸引,每日但凡有空就会带上纸笔去临摹,节假日更是风雨无阻,他常常一写就是好几个时辰,有时候连饭都会忘记吃。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很快的他的字闻名全校,学校甚至为他专门举办了一个书法展。他也因此一举成名,后来他被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看重,他在于老先生面前毫不祛场,落落大方地写了五个条幅。
于老先生看他不仅能写得一手好字,并且还有如此气魄,对他大加赞扬,并且连连点头十分欣喜。此后,张灵甫也常与于右任先生探讨书法,他还有“小于右任”的称号。长大之后,他考入北京大学,是北大才子。后来投笔从戎,在于右任的推荐下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从军之后他的心志发生了变化,他的字原本清秀挺拔却少了刚毅之气。而经年累月的严苛训练,他的字风骨更胜从前,霸气蓬勃而出。都说字如其人,张灵甫书法的不断改变精进,也代表着他人生轨迹地不断转折。
张灵甫孟良崮
张灵甫这一生所有的荣光终结于孟良崮,在孟良崮与华东野战军的对战中,他迎来了自打战以来唯数不多的一次失败。然就是这次失败风华正茂的张灵甫也由此从人间陨落了,他所在的国军74师全军覆灭。
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是国共两党争夺天下比较重要的一场战役,张灵甫兵败孟良崮给国民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张灵甫率领的74军是在抗战中歼敌最多的一支中国部队,也是日军称之为“支那第一恐怖军”的军队,而且在抗日战争的后期,74军已经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机械装备,可以说是国民党的王牌之军。74军的人数较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更多,可以说在装备与人力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张灵甫还是输了。
虽然最后他以身殉国了,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对于张灵甫而言是一场耻辱的战争。他戎马一生,在无数次抗日战争中受过伤,曾经也命悬一线过,可他也绝对不曾想到会死在中国人的手里,也不曾想到这场稳胜的战役会输吧。从他的死亡开始,孟良崮与张灵甫就结下了解不开的关系。
多年之后的一部电影,让山沟沟里的孟良崮为世人所知,当地政府为了效益特意地修建了孟良崮战役遗址,它一下子就成为了红色旅游区。并且还将张灵甫的遗书刻在石碑之上,在某处写上了张灵甫击毙之地,后来被王玉玲要求抹去。总之从他踏上这战场时,张灵甫孟良崮就再也分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