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陕西人民主要健康指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全国较高水平,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3/10万以下,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6.7岁。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卫生计生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确保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10%以上。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持续深化县级、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和完善突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到2020年,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降到30%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30%以下。
同时,加快推进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向全省推广改革经验。到2020年,全省以县为单位,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色鲜明的卫生事业发展新模式。
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提高到65%以上,二三级医院下转人数达到30%左右。
按照“一院两中心”发展思路,整合基层卫生计生技术资源,在镇卫生院的基础上组建医疗服务中心和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全面实行院长(主任)公开选聘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组建责任医师团队,开展签约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网格化管理。
创新计生服务管理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修订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规规章,做好政策的配套衔接。整合优化妇幼保健资源,做好孕产期保健服务;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加强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控,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理念和方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推动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母婴健康安全行动和重点传染病防控行动。并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干预。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示范区建设,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水平。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加强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到2020年,县级医院能够全面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