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皋之战的皋字怎么读 成皋之战的意义 成皋之战的评价

成皋之战的意义

古往今来,许多军事爱好者对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成皋之战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的确,成皋之战规模巨大,持续时间达两年之久,为古代军事史上所罕见,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成皋之战的意义究竟为何呢?

成皋之战的皋字怎么读 成皋之战的意义 成皋之战的评价

成皋之战的意义

首先,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疲敌制胜、后发制人的经典战例。在交战双方都投入重大兵力的前提下,刘邦充分运用政治手腕和军事韬略,技高一筹,大败楚军,赢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如此宝贵的战斗经验,当为后人所效仿学习。

大战之初,在遭遇彭城惨败的情况下,刘邦率部出逃,而后重整旗鼓,采用正面相持、两翼进攻的战术对楚军实行多次袭扰,分散敌人主力,以达到迟滞敌军的目的。同时,在战略上争取主动,积极争取敌方将领为己方所用,最终变被动为主动,对楚军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后发制人,采用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军事谋略,为后世兵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参考史料,这不得不说是成皋之战的重要意义之一。

除此之外,成皋之战的意义还在于,它是楚汉战争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仗。经此一战,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逆转,项羽的败局已无可挽回。

不久之后,汉军在垓下合围楚军。四面楚歌中,项羽眼看大势已去,悲愤自刎于乌江水畔。次年二月,刘邦称帝,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中原大地重新得到了统一,中国历史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成皋之战的评价

成皋之战是发生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时期的一场历时两年之久的大规模城防争夺战,战争双方为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人皆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是在那个战乱时代中叱咤风云的人物。

成皋之战的评价

有关成皋之战的评价,在后世文献中鲜有记载,然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从这场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战役中解读出许多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而以今人的理解和判断,给予成皋之战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战争之初,楚汉之间实力对比悬殊。项羽手握数十万雄兵,率先夺取战略要地成皋,继而在彭城一战中大破汉军,使得刘邦初次尝到了败北的滋味,甚至在一路溃逃的过程中,连自己的父亲妻子也沦为项羽的阶下囚。因此,历史对成皋之战的评价,普遍是,最初刘邦以弱小的军事力量抗衡项羽的一场战斗。

可战争的结果,为什么是汉军大获全胜,从而完全扭转楚汉之间的强弱形式呢?这就要从刘邦兵败彭城后,重新制定了战略方针说起。武功盖世的项羽无疑是当世英雄,然而他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即缺乏政治谋略,难以驾驭麾下有才的干将,比如英布就是其一。

工于心计的刘邦一边联络韩信、张耳所部,扩充军力,准备卷土重来,另一边积极游说楚将英布倒戈,使得项羽未经交战便先失一员大将。所以,从刘邦站前所做的诸多准备工作来看,成皋之战之所以最终会以楚军的全面溃败而告终,其罪或许并不在曹咎的指挥无能,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项羽的政治远见不如刘邦,这或许才是最正确的对成皋之战的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7051/20391983092.html

更多阅读

黄桥之战的前因后果 黄桥保卫战

黄桥之战是国共冲突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此战共军军神粟裕将韩德勤主力独六旅,89军歼灭大部,爱将翁达自杀,共军一战将国军赶出苏北。奠定了中共山东、中原地区的绝对优势地位。此事国共双方互有表述,过程扑朔迷离,真相如何,且听一家之言。战

李泌的“泌”字怎么读? 血色衣冠 李泌

唐朝时被封为邺侯、官至宰相并号称“邺仙”的李泌,在唐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是,他的名字李泌的“泌”字,却常有人读错。即使读对的,在解释为什么读这个音而不是读哪个音时,说得也不是十分令人信服的。所以,不妨在此试作说明如下。泌,

王学圻的“圻”字怎么读? 范冰冰和王学圻

  看过电影《梅兰芳》,我写了一篇博客,主要就是说: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太出彩了。  过后,我又一想,王学圻的“圻”字读什么音呢?我翻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这个字有二个读音。一读“qi”(发“其”音,“边界”之意);一读“yin”(发“银

蓝莓之战的思考:美国的专利制度是否出了问题?

 蓝莓(Blackberry)之战的思考:美国的专利制度是否出了问题?2月24日,星期五,广为应用的蓝莓(BlackBerry)无线电子邮件与通信设备提供商移动研究所(简称“RIM”)与控股公司NTP之间旷日持久的专利战终于在法庭上有了定论,联邦法官没有做出在美国

声明:《成皋之战的皋字怎么读 成皋之战的意义 成皋之战的评价》为网友时光暖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