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
太子李承乾,有人说他的名字源于他出生的地方太极宫承乾殿,也有人说这个名字是当时还是皇帝的李渊赐给他的皇孙,承乾,继承乾坤,李渊希望这个皇孙来继承他的皇位。
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图片
李承乾在襁褓的时候就被封为了恒山王,出生的第三年就有了自己的伴读,两年后徙封中山王,不久后又有两位当朝大儒做他的儒学老师。他父亲成为君王的那一年,他就被封为了太子。太子虽然在年幼的时候就成为了天下第二人,但他对老师很恭敬。亲自请受伤的老师上朝,也为去世的老师立碑。
太子的才学一开始非常好,唐太宗出巡时,甚至放心让太子监国。在他17岁的时候,他失去了他的母亲,但不久后,他的嫡长子诞生了。随着李承乾年岁增长,他渐渐变得叛逆起来,他的所作所为总有大臣上书批判,大臣无时无刻都不想揪住他的小辫。但太宗还是爱子心切,常常嘱咐太子身边的人规劝太子的言行。
他宠爱的乐人称心被他的父王杀害了,他和他的兄弟们也因为一些利益渐行渐远。
李承乾忌惮胞弟,在暗杀失败后,联合与他交好的亲属谋反。面对他那个英勇的父皇,谋反只能以失败告终。李世民对他儿子的谋反非常重视,有大臣看出李世民暴怒下的慈悲,提议将太子贬为庶民,流放千里。
李承乾怎么死的
李承乾死于流放地,他是抑郁而终的。因为谋逆失败,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太子变成了一个被流放的平民。他从以前的前拥后戴,变成了孤身一人。虽然他的父皇顾念着父子之情只是判了流放,但他终究不会有回到皇宫的那天。当初他得到唐太宗那么多的疼爱,却没有好好珍惜。可怜生在帝皇家。因为身处皇宫,他与他的父亲,他的兄弟,他的姐妹,都是先讲君臣,再讲亲情。
李承乾是怎么死的图
他个性柔弱,在太宗的悉心庇护下,他也不善权谋,敌不过弟弟们的狡诈。其实面对皇子们的明争暗斗,李世民的心里一直是洞若观火,却从没有与他的儿子们好好谈谈,而是任其发展,在真的发生严重的后果时,却只能追悔痛心。皇子们从来没有得到父皇的教导,李世民永远都是冠冕堂皇,只说了一大堆大道理。为了争夺圣心,各个皇子府中的谋士为各个皇子出主意。谋士们告诉皇子的是怎样去显功,怎样去排挤其他的皇子,却不告诉他们怎样才是真正的兄友弟恭。李承乾是这样争斗的牺牲品,这也许是他抑郁而终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是有足疾的,虽然没有影响他的骑射走路,太宗也表示即使他身患足疾,但他还是皇位的不二人选,但他还是日益变得惶恐,渐渐叛逆起来。等他被流放,足疾可能更严重,身体和心灵的打击让他彻底倒下了。李承乾的尸首被埋在了异地,直到数十年后,他才回到父母的身边,长眠于昭陵。
李承乾的儿子
李承乾没满20岁,他的嫡长子就出生了。这个孩子单名叫象,拥有与他父亲同样尊贵的童年,皇祖父因为他的降临大赦天下,并赐下了无数金银珠宝。李世民宠爱这个孩子,不仅仅因为他是嫡长子的嫡长子,也因为他降临的喜悦冲淡了失去长孙皇后的悲伤。

李承乾儿子图片
李象也有高贵的母族。他的母族可以追溯到周朝,都与朝代的更迭息息相关。他的外祖,他的舅舅都当过当朝的高级官员。他的母亲出自簪缨士族,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李象的命运在父亲谋反之后就出现了重大转折,他名义上是太宗的皇长孙,却不再享受皇长孙的待遇。终其一生,他的官职只到了怀州别驾这个级别,在武则天时期还被撤职了。他成为了李氏皇朝最普通的一名皇亲国戚,一个无甚实权的宗室。他应该感谢他的祖父,没有像汉武大帝那般残暴,因为巫蛊事件就诛杀了自己儿子满门。他的祖父为了让他和其他废太子府里的亲人活着,也为了自己的儿子们能共存,立了仁厚的李治为太子。
但他有个能干的儿子,在开元年间成到了宰相,最后父凭子贵,李象被追封了国公。李承乾还有一个儿子,李厥,这个儿子在史书上没什么存在感,只知道做到了和他哥哥同一个级别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