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害鼠名鼹形田鼠害鼠学名Ellobius talpinus Pallas害鼠别名地鼠害鼠图片形态特征形如鼹鼠,大小与田鼠相似,全长约100毫米左右,具一系列适应地下洞道生活的形态结构。眼退化、甚小,耳壳高度退化,外观看不出耳壳,仅在耳区毛被之下有一耳孔。上门齿强烈向上唇外突出,前方为白色。尾甚短,微显露,长度小于后足长。前后足掌足趾裸露,足垫大,足掌趾两侧及指、趾缘生长梳状密毛;后趾通常不大于18毫米;前足铲状,适于挖掘。体毛灰棕色,毛质柔软而密,毛基深灰,毛尖棕褐;腹毛灰色;尾上面毛色同背,下面同腹。头骨较平直而粗壮,具发达棱嵴;颅全长小于28毫米,腭骨后缘不平直,在其中部有一条与翼骨窝两侧边缘相连接的骨质棘。生态特征栖息半荒漠和草原地带,亦可上升至亚高山草甸。营地下洞穴生活,洞道比较复杂,主洞道为采食及出进行动的通道,洞顶距地面15-25厘米,直径5-7厘米,长10或20甚或百米。长短与地面植被生态状况相关。植被茂密洞道短,反之则长。如同鼢鼠一样,鼹形田鼠掘洞时也将洞内土推出地面,每隔一段即有一堆土丘,土丘基大小约30X40厘米,高8-15厘米。土推出后即堵塞洞口。主洞道深处有窝室,窝室为主洞道扩大部分,长、宽、高量度为17X18X15厘米。窝建在窝室中间,以干枯柔草构成,是鼹形田鼠栖居和繁殖的地方。白天在地下活动,夜间到地面觅食。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啃根及地下部分。4-10月间繁殖,年繁殖3-4次,每胎2-7仔。分布范围省内分布于河西走廊、夏河等地;国内分布于新疆;国外分布于蒙古和苏联。防治方法1、化学灭鼠法 大面积消灭鼠时,主要采用化学灭鼠法,人工、器械捕捉仅具有次要的意义。近年来群众性灭鼠的毒饵有:5-10%磷化锌毒饵:以谷物(麦类、玉米或豆类)为诱饵,先用水煮成半熟,捞出后稍稍晾干,然后加3-5%的面糊,搅拌均匀,再加磷化锌,继续搅拌,最后加少量清油再搅拌均匀即成。在鼠洞外16厘米处,投放麦类毒饵10-15粒;或玉米毒饵8-10;或豆类毒饵5粒,就达到毒杀的目的。条投时,可按行距30-60米投放。如用飞机喷撒时,麦类毒饵的含药量应为10%。毒辣饵配制后,要在阴凉处阴干12-24小时。间隔40米,喷幅40米,于5月中旬喷撒为宜,每亩用毒饵0.8斤。0.5%甘氟毒饵:以马铃薯、萝卜或番茄作诱饵。先将诱饵切成指头大小的方块,再将0.5%甘氟用水稀释4倍。然后将诱饵摧毁入盛甘氟水溶液的金属容器中,搅拌、浸泡至甘氟水溶液诱饵吸干为止,亦可用麦类作诱饵。每洞投3-5块或10-15粒。如果在夏季使用带油的毒饵时,为了避免毒饵风干或被蚂蚁拖去,可将毒饵投入洞中,并不影响灭效。采用毒饵法消灭鼠时,毒辣饵要求新鲜,并选择晴天投放,雨天会降低毒效。夏季(6-7月份),由于植物生长茂盛,鼠的食物丰富,不适于使用毒饵法。而此时正是幼鼠分居前母鼠与仔鼠对不良条件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宜采用熏蒸法。氯化苦熏蒸法:温度不低于12度时,在鼠洞前使用氯化苦熏法较好。用小石子、羊粪粒或预先准备好的干草团若干,在晴天气温较高时,将羊粪粒或小石子盛于铁铲上,然后迅速倒上3-5毫升的氯化苦,马上投入鼠洞中,再用草塞住加土封好洞口即可。磷化铝或磷化钙熏蒸法:用磷化铝1片或磷化钙15克,投入鼠洞中,灭效较高。若投放磷化钙时同时加水10毫升,立即掩埋洞口,灭效更高。灭鼠炮熏蒸法:投放灭鼠炮时,先将炮点燃,待冒出浓烟后再投入洞中,随后堵塞洞口。每洞投放一只灭鼠炮即可。2、其他灭鼠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置夹法:用0-1号弓形夹,支放在洞口前的跑道上。(2)、活套法:将细钢活套安放在洞口内约6厘米深处,三面贴壁,上面腾空半厘米,当鼠出洞或入洞时均会被套住。(3)、灌水法:消灭鼠的效果较好。对于沙土中的鼠洞,在水中掺些粘土,灭效更好。此外,还可采用箭扎、挖洞、热沙灌洞等方法来灭鼠。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鼹形田鼠"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