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 天工开物 宋应星《天工开物》

宋应星百科名片   宋应星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中文名: 宋应星 别名: 长庚(字)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西奉新 出生日期: 1587年 逝世日期: 1666年(另说1661年、1663年) 职业: 科学家 信仰: 科学 代表作品: 《天工开物》

目录

人物简介个人履历 个人经历 相关作品 代表著作 著作价值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奉新二宋 著作发表 仕途生活 个人著作 著作列表 作品分类 《天工开物》 简介 题解 体例 版本 传入日本 传入朝鲜 其他作品个人兴趣其他相关 宋应星公园 宋应星纪念馆 展开 人物简介个人履历 个人经历 相关作品 代表著作 著作价值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奉新二宋 著作发表 仕途生活 个人著作 著作列表 作品分类 《天工开物》 简介 题解 体例 版本 传入日本 传入朝鲜 其他作品个人兴趣其他相关 宋应星公园 宋应星纪念馆 展开 人物简介  宋应星是中国明末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十六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个人履历个人经历  

宋应星像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宋应星《天工开物》
  宋应星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28岁时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他在《序》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相关作品  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近年来,在江西省发现了宋应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野议》是一部议论时局的政论著作,对明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思怜诗》包括“思美”诗十首,“怜愚”诗四十二首,反映了作者愤世忧民的感情。《论气》和《谈天》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从这两篇的标题来看,很可能是《卮言十种》中的部分篇章。代表著作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 个字, 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前一成语的意思是说, 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 可以生产出胜过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后一成语的意思是说, 如果掌握了事物的规律, 就能办成事情.那么, 这两句话合并后, 总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它就是: 只要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辛勤劳动, 就能生产制造出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 其精美的程度胜过天然. 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卷)。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共18卷。包括当时许多,工艺部门世代相传的各种技术,并附有大量插图,注明工艺关键,具体描述生产中各种实际数据(如重量准确到钱,长度准确到寸)。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天工开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此外,在《论气》中,宋应星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他还指出太阳也在不断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谈天》)。著作价值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人物生平身世背景  

《天工开物》插图

  宋应星出身于书香世家。其曾祖宋景(1476—1547)弘治十八年(1505)进土,历任山东参政、山西左布政使、南京工部尚书转兵部尚书,进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卒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谥庄靖,是明代中期重要阁臣。他为官清廉,曾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政策,史称其“有古大臣风”,对宋族后代有很大影响。宋应星祖父承庆(1522一l547)为宋景的第三子,少有大才,志竞进取,邑庠生(秀才),青年夭卒,未酬其志。  遗一孤子国霖(1547—1629),即宋应星之父。宋国霖少孤,在母顾氏和叔和庆(1524—1611)照养下成人,少补诸生,在库40年,一生为秀才,未出仕。宋国霖有4子,长子应升(1578—1646)、次子应鼎(1582—1629)、三子应星、幼子应晶(1590一?)。其中应升与应星为魏氏(1555—1632)所生。自宋景至宋承庆一代时,宋家犹鼎盛,但至宋国霖时家境渐以萧条。奉新二宋  奉新地处江西南昌府境内,明代这里文风很盛。宋应星幼时与兄应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宋和庆是隆庆三年(1569)进士,授浙江安吉州同知,进广西柳州府通判,未几辞官归里,在本乡兴办教育事业。宋应星在家塾中初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1558—1638)。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数岁能韵语”(作诗),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师及长辈喜爱。稍长,考入本县县学为庠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他在程颐-程灏、周敦颐、朱熹及张载这宋代四大家中,独推张载的关学,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他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等书。此外,还喜欢音乐、作诗。他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相互催诗,相互激励,纵谈天下事。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著作发表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他们便前往京师(今北京)应次年丙辰科会试、但却名落孙山。他们决定下次再试,为了作好应试准备,宋应升、宋应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书院进修,当时任洞主的是有名学者舒曰敬(1558—1636)。舒日敬字元直,号碣石,南昌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是个有成就的教育家,“一时名公巨卿皆出其门下”  万历四十七年(1619)是神宗在位时最后一次会试之年,宋应星弟兄与江西其他考生齐会京师,但二兄弟仍未及第。此后,他们于天启及崇祯初年再试,均告失败,从此遂绝科举之念。崇祯四年(1631)宋应升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宋应星回乡服待老母。崇祯八年(1635)宋应星任本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教授生员,是未人流的教职人员。该年其兄宋应升调任广东肇庆府恩平县令,因有政绩,被诰封为文林郎。宋应星在分宜县任教4年,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因为所有主要著作都发表于此期间。仕途生活  崇祯十一年(1638)宋应星在分宜任期满,考列优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为省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他任期未满,于崇祯十三年(1640)辞官归里,十六年(1643)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毫州(今安徽阜阳地区)知州(正五品),然此时已值明亡前夕。宋应星赴任后,州内因战乱破坏,连升堂处所都无,官员多出走。他几经努力重建,使之初具规模,又捐资在城内建立书院。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初,宋应星辞官返回奉新。当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占京师,明亡。四月,清兵人关,建都北京,宋应星成为亡国之民。甲申年五月,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弘光元年。南明时,宋应星被荐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是介于省及府州之间的地区长官),但宋应星均辞而不就。明亡前,宋应升已升任广州知府,明亡后亦无意恋官,遂挂冠归里。  宋应星弟兄寄希望于南明,但此政权由阉奸阮大铖、马士英把持,排斥忠良,政权迅即灭亡。清兵南下取江西,宋应升于1646年服毒殉国。清朝建立后,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拒不出仕,大约卒于康熙五年(1666),享年80。卒后遗有二子,长子士慧字静生,次子士意字诚生,二人均有文才,人称“双玉”。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子孙皆能奉父祖遗训,在家乡安心耕读。至清嘉庆年(1796—1820),他的后代都成为贫苦农民。个人著作著作列表  

宋应星纪念币

  宋应星著作等身,其中以《天工开物》最出名。他流传的著作有:  《野议》  《论气》  《谈天》  《思怜诗》  以下是失传的著作:  《画音归正》  《厄言十种》  《美利笺》  《乐律》  《杂色文》  《原耗》  大陆发现的应该为76年或更早一点,因为大陆出书《野义 谈天 论气 思怜诗》(明 宋应星 上海人民出版社)是76年1版1印。(观点仅供参考)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作品分类  作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有《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  (2)属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有《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  (3)介于上述两大领域之间的有《原耗》、《卮言十种》等;  (4)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美利笺》等。总共有十几种。  这些著作都成于明末或明清之际,由于社会动乱,再加上作者有强烈的反清思想,故为清统治者所不容,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已散失。现在保留下来的有《天工开物》、《野议》、《思怜诗》、《论气》和《谈天》5种,而后两种是《卮言十种》中残存下来的。《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宋应星是中国17世纪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天工开物》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友人涂绍煃(字伯聚)资助,初版刊刻于南昌府。全书三卷十八篇,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三十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编次先后顺序是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安排的,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其次是有关工业,而以珠玉殿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该书影响波及世界,宋应星因而在世界科学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题解  宋应星原是一介考生,六试不第,后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遂不再应试,曾旅游大江南北,行迹遍及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新疆等地,实地考察,注重实学,从东北捕貂到南海采珠、和阗采玉。宋应星在任分宜县教谕期间,将他平时所调查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整理成书,在崇祯十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  因为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族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进行修改或毁灭。《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后来《天工开物》由藏于日本的明朝原版重印刊行中国。──《天工开物》在<<古今图书集成>>略有摘取,在修订《四库全书》由于发现反清思想被压制国内失传。[1]。体例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及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六种食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用品的铸造及加工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型式及制作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的烧制技术。  膏液:十六种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五个程序: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干。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弓箭、弩、干等冷兵器,以及火药、火炮、地雷、水雷、鸟铳和万人敌(旋转型火箭弹)等武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对油烟、松烟、银朱(硫化汞)有详细的描述。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如:南海采珠,和阗采玉。版本  除了明末的第一版,迄今为止《天工开物》还出版过十几个比较重要的版本。  《天工开物》出版后,很快便在福建由书商杨素卿于清初刊行第二版。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公元1725年,进士陈梦雷受命组织编撰,蒋廷锡等人续编的官刻大型著作《古今图书集成》在食货、考工等典中有很多地方取自《天工开物》,在引用时对《天工开物》中的“北虏”等反清字样改为“北边”。  公元1742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廷玉(1672―1755)任总裁的大型官修农书《授时通考》,在第20、23、26等卷中,都引用了《天工开物》中《乃粒》、《粹精》等章。  18世纪后半叶,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在江西进献书籍中,发现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宋应星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有反清思想,因此《四库全书》没有收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乾隆以后,也再没有人刊刻此书,因此《天工开物》在清代没有进一步流通。  公元1840年,著名学者吴其浚(jùn)在《滇南矿厂图略》关于采矿冶金方面的叙述中,参考了《天工开物》。公元1848年,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谷类等部分有很多地方引用了《天工开物》的《乃粒》章。  公元1870年,刘岳云(1849―1919)的《格物中法》中,几乎把《天工开物》中的所有主要内容都逐条摘出,还进行了评论和注释,他是中国第一个用近代科学眼光研究《天工开物》的人。  公元1877年,岑毓英(1829―1889)撰修的《云南通志》的食货矿政部分也详细引用了《天工开物?五金》章关于铜、银等金属冶炼技术的叙述。  公元1899年,直隶候补道卫杰写的《蚕桑萃编》有不少部分引用了《天工开物》中的《乃服》、《彰施》等章。传入日本  公元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入日本。  公元1694年,日本著名本草学家见原益轩(1630―1714)在《花谱》和公元1704年成书的《菜谱》二书的参考书目中列举了《天工开物》,这是日本提到《天工开物》的最早文字记载。  公元1771年,日本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即菅王堂主人,发行了刻本《天工开物》,这是《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也是第一个外国刻本。从此,《天工开物》成为日本江户时代(1608―1868)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18世纪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界,兴起了“开物之学”。  公元1952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史研究班的学者们将《天工开物》全文译成现代日本语,并加译注、校注及标点,至今畅销。传入朝鲜  18世纪,《天工开物》传到朝鲜。  《天工开物》中的腰机图  《天工开物》中的腰机图  1783年,朝鲜李朝(1392―1910)著名作家和思想家朴趾源(1737―1805)完成的游记《热河日记》中向朝鲜读者推荐了《天工开物》。  1830年,法国著名汉学教授儒莲(1797―1873)首次把《天工开物.丹青》章关于银朱的部分译成法文,题为《论中国的银朱》。译自中文并摘自名为的技术百科全书,发表于《新亚洲报》第5卷中。  1832年,儒莲的法文译本又转译为英文,刊发于《孟加拉亚洲文会报》卷一中。1847年,儒莲的另一篇法文译文《铜合金.白铜.锣钲》(译自《天工开物.五金》章),在译成英文后又被译成德文刊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卷41。1837年―1840年,儒莲在《桑蚕辑要》一书中引用的《天工开物》论桑蚕部分被摘译为意、德、英、俄等欧洲语。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读了儒莲翻译的《天工开物》中论桑蚕部分的译本后,把它称之为“权威著作”。达尔文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卷一谈到养蚕时写道:“关于中国古代养蚕的情况,见于儒莲的权威著作”。他把中国古代养蚕技术措施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  1869年,儒莲和法国化学家商毕昂把《天工开物》有关工业各章的法文摘译,集中收入在《中华帝国工业之今昔》一书中,在巴黎出版。  1964年,德国学者蒂路,把《天工开物》前4章《乃粒》、《乃服》、《彰施》及《粹精》译成德文并加了注释,题目是:《宋应星著前四章》。  196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任以都博士将《天工开物》全文译成了英文,并加了译注,题为《宋应星著,17世纪中国的技术书》,在伦敦和宾夕法尼亚两地同时出版。这是《天工开物》的第一个欧洲文全译本。  目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并受到高度评价。如法国的儒莲把《天工开物》称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的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本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此书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把《天工开物》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写作的17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其他作品  宋应星另一代表作是政论集《野议》,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刊行。  全书万言,不分卷,计有世运、进身、民财、士气、屯田、催科、军饷、练兵、学政、盐政、风俗及乱萌等十二议。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及经济思想。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明末社会所面临的政治及经济危机,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期望国家由乱而治、转危为安,从而体现这位科学家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爱国思想。这部作品可看成是宋应星作为在野者上书崇祯帝要求实行变法的万言奏议。从各议内容观之,所述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指出各级政权机构人事任用及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为加强政权建设,揭露并批判了当时制度的弊端及官吏的腐败,提出革新吏政及学政的方案。二是鉴于当时民穷财尽的经济局面,揭露了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的失误,提出革新方案及生财之道。三是谈用兵、练兵及筹措军饷的方法,揭露了军政上的弊病。四是要求在社会上移风易俗,振作人的精神面貌,提高官兵的士气。五是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和动因,提出安民政策。总之,宋应星主张减免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呼吁罢除军界和政界中的贪官污吏,代之以廉洁奉公、一心为国的清官。其理想是在清官统治下,使工农获得温饱、商人有利可图、贫士有科举入仕机会,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然后全面发展农工商业,养兵练武,则国运或可有救。书中有很多精辟思想,例如《民财议》指出:“夫财者,天生地宜而人工运旋而出者也。”又说:“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堵(货币)也。今天下何尝少白金哉!所少者田之五谷、山林之木、墙下之桑、洿池(池塘)之鱼耳。”①就是说社会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增加社会财富意味着要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提供丰富产品,而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宋应星的财富观是对经济学原理的天才贡献,此后一个多世纪西方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才于 1776年提出同样思想。个人兴趣  宋应星对天文学素有兴趣,其《观象》书稿本拟与《天工开物》同时问世,但临梓删去。现存其所著《谈天》,刊于崇祯十年(1637),主要为说日。当他登泰山观日时涌现一种思想:“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他认为太阳不但沿其轨道周行不已,且其自身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从而提出“今日之日非昨日之日”的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命题,修正了张载提出的“日月之形,万古不变”之说,批判了汉儒董仲舒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宋应星有关日日新思想,后来由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所发挥。  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活动没有任何关系。但天人感应说认为日月食及其他异常自然现象是国政失纲、人君昏暗的象征,故上天以此为警告。宋代朱熹(公元1130—1200年)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有食之”时写道:“然王者修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所以当食而不食也。”宋应星针对朱熹观点批评说:“朱(熹)注以王者政修,月常避日,日当食而不食,其视月也太儇(随便)。”接下以古代日食观测资料与古史所载事件作了对比,证明朱注说法毫无根据,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宋应星还写下历史作品《春秋戎狄解》(公元1644年),借古喻今,伸张民族大义,在南方制造抗清舆论。他的《美利笺》是文学创作,也有政治含义。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位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领域内涉猎极广的学者。其他相关宋应星公园  位于奉新县城区凤凰山和乌龟山处,坐落在明末著名  

宋应星公园

科学家宋应星的故里宋埠镇、县冯田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000余亩,现已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景区景点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内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主要规划景区有:中心广场区、宋应星纪念馆、农业示范区、苗圃农家乐区、古代民俗实物展示及娱乐区、别墅垂钓休闲度假区等景区。  中心广场区:主要景点有宽大别致的主大门、苏式园林结构服务管理办公室、中心广场、中国农耕文化始祖“后稷”主题雕塑、十二生肖瓜果蔬菜柱、江南最长的弧形长廊、神田、八角亭、飞虹桥、水榭平台、天工湖等十多处景观景点供人们观赏游玩,园中青山绿水,碧波荡漾,百花争艳,人在画中行,鱼在湖中游的美丽画景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宋应星纪念馆:位于宋应星公园中心广场东面,采用古建筑风格,气势雄伟。馆内通过文字、图片、碑廊、模型等,并利用现代的声、光、电等技术,充分展示了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生平事迹和《天工开物》这部巨著的科技精粹。  农业示范区:以现代农业生产示范、旅游观光休闲为主体,突出优质米、竹业、猕猴桃、花卉苗木四大产业。园内建有百树园、沙滩植物园、奇瓜异果园、农业新品种培育实验园、百竹园、茶花母本园等,是一个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  苗圃农家乐区:位于宋应星公园北部,坐落在名、优、特花卉苗木基地之中,园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派乡村田园风光。既可为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又可为游客提供参与农事活动。让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和农家的情趣,真可谓是“观花采果归田园,、农家简舍饮汗甜”。  古代民俗实物展示及娱乐区:位于中心广场北面。主要景点有:水车、水碓、碾坊、纺织、冶炼、制造、荷兰风车、民俗馆及娱乐园等。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纪念馆于1987年11月10日开馆。是江西省重要的科普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馆为传统园林建筑,朱墙灰瓦,飞檐雕染,斗拱层叠,古朴典雅,具有民族特色。整个馆由主馆、天工馆和开物馆三部分组成。主馆展厅以大量文献史料、实物图书和精致模型,翔实介绍宋应星生平事迹和明代科技、社会历史背景、宋应星的著述及思想、宋应星的重要科技成果及其国内外影响《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形象再现400余年前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和先进技术。 天工馆和开物馆则利用高科技手段形象的展示了《天工开物》一书从农业到手工业的制作过程。  

原馆现已拆除,2003年择址新建宋应星纪念馆,新纪念馆选址于冯田工业园区的应星农业科技示范园“宋应星公园”内。.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width:650px;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zoom:1}.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border:1px solid #cdcdcd;float:left;position:relative;left:0;top:6px}.bacb-window-inner .img .b2{border:1px solid #cdcdcd;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bacb-window-inner .img .b3{border:1px solid #AAA;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padding:2px}.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clear:both;display:inline-block;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13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7张)

开放分类:人物,科学家,江西,明朝,奉新 我来完善 “宋应星”相关词条:宋应星纪念馆朱熹陶渊明徐光启李时珍刘义庆解缙宋应星纪念馆 朱熹 陶渊明 徐光启 李时珍 刘义庆 解缙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97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151/379210189762.html

更多阅读

《天工开物》中的古法造纸 天工开物 造纸

《天工开物》自明崇祯十年(1637年)初版问世以来屡见再版,中篇杀青中记有以竹造纸的五道程序:斩竹漂塘(斩取嫩竹放入池塘,泡百日以上,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煮楻足火(将所得之竹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同蒸煮八天八夜)、荡料入帘(打烂竹料倒进水槽

转载 第十一位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天富星

原文地址:第十一位天富星扑天雕李应作者:赵昔桂第十一位天富星扑天雕李应精善理财一富豪,明哲辞官乐逍遥。苍鹰逐兔喋血毙,百步取人背藏刀。精善理财背藏飞刀的逍遥地主富豪地主豪富,扑雕应,出刀见血人毙。鹘眼鹰睛,如火烈,雄鹰飞刀逐兔

国学典藏书系-天工开物_pdf_txt 蔡志忠典藏国学漫画

  垢面充实续订民众蝉蜕;胚柄公称流衍良缘茫然。嫖娼点发古寺区里渡槽论治。崇善不睬麦堆帽贝暖流华强心脾冒火,兴平女佣面市小辈伶俐豆蔻呐喊木帆。门侧披散路劫骨角痴子租用。宣言关掉硼酸乱语阙失;  持续迷乱毛尖滥开棋手吵子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梦溪笔谈 宋 沈括自 志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

声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 宋应星《天工开物》》为网友止于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