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王羲之 王羲之轶事:被显贵王述羞辱 看破红尘退出官场

  王羲之在东晋算是一流的人物,但在残酷的官场,只要你站错了队,就只能在底层混混,抬头看着水平比你差的人爬得更快、飞得更高。

  王羲之没想到,被一个根本看不起的二流人物踩在脚下嘲讽羞辱。对于一身傲气的他来说,退隐山林成了唯一的选择。

  夹在桓温、殷浩之间

  殷浩掌权时,为了对抗“政敌”桓温,极力拉拢名士。王羲之在一再请求下出山做了护军将军,不久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致相当于中将、会稽市市长)。

  所以一般称王羲之为“王右军”。

  王羲之表面上和殷浩都是风流倜傥,视为知己。然而骨子里面,王羲之又敬重桓温。王羲之小时曾被王敦带大,王敦很喜欢他,说:你是我家优秀的子弟,肯定不比阮裕(当时一名士)差。

  桓温和王敦都是长着“反骨”的枭雄,《晋书》里就把王敦、桓温的传放在一起。所以王羲之内心和桓温走得更近。

  王羲之一再写信给殷浩,劝他和桓温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引得殷浩不爽。然而殷浩被废后,他又被当成了殷浩余党,受到冷落。

  一件事成了导火索,那就是他和王述的矛盾。

  王述属于大器晚成型

  王述属于太原王氏,在北方,太原王氏地位一直高于琅琊王氏,但由于王导南渡的赫赫功勋,琅琊王氏后来居上。

  王述的父亲叫王承,后人没几个听过他的名字,但当时是个“天王巨星”,被称为“东晋初年第一名士”。实际上天天吃饱了没事干,只是淡泊名利,谈那些云里雾里的玄言。

  王述和王羲之的童年非常相似:1、年幼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2、性格内向,不怎么会说话。

  不过他更惨,王羲之13岁开始成名,他一直到了30岁,还默默无闻,被人当成是痴呆。唯一的伯乐是王导,经常称赞他。但是他不仅不感激,还不给恩师面子。王导高谈阔论时,满座宾客都拍手:讲得真好啊。

  王述面无表情地说:人又不是尧舜,怎么可能每句话都对。

  王导也不生气,和颜悦色地向他道歉。

王述王羲之 王羲之轶事:被显贵王述羞辱 看破红尘退出官场

  他有三件事情,在当时可以上“头条新闻”。

  他担任第一个官职是宛陵(今宣城)县令,可能是从小穷惯了,在任上贪污受贿。“纪检部门”也很夸张,列了1300多条罪名起诉他。

  王导派人狠狠地训了他一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151/610695560508.html

更多阅读

王中原:常被人误写为“电光火石”的“电光石火”

王中原:常被人误写为“电光火石”的“电光石火”王中原成语“电光石火”常被人误写为“电光火石”,我对一般人的误写不以为意。但出现在语文专业杂志语文专家的笔下还是感到有点困惑:难道这个成语真的变脸了吗?请看两个例句: 只有教师俯

转载 李嘉诚之子被绑架记实 李嘉诚之子被绑架记实

原文地址:李嘉诚之子被绑架记实作者:马仁辉国庆假期看到网上有一篇“李嘉诚之子被绑架记实”的文章,看后非常敬佩李嘉诚在处理如此复杂问题时的气度和胆识。看后专门去收集了一些关于李嘉诚先生做人、做事与成功之道资料与朋友们分享。

地方实力派的悲剧:北伐名将王天培如何被“疗养”杀害?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北伐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勇将,王天培这位侗族将领在此时横枪跃马呼啸而出,可谓是战功卓著。冉冉升起的将星王天培[1],原名伦忠,进贵州陆军小学堂时始改名天培,字植之。当时正是清朝风雨飘摇的时代,年幼的王天

声明:《王述王羲之 王羲之轶事:被显贵王述羞辱 看破红尘退出官场》为网友抽烟喝酒颠疯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