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办报纸 辛亥时期报纸竟是最赚钱?梁启超一年红利上万

  辛亥新闻业是回报甚丰的“新兴产业”,比如1898年秋,康有为、梁启超向海外华侨集资创办广智书局(即其后新民丛报),梁启超以提供文稿为“技术股”,占1/3股份,仅1902年-1903年,获红利上万银圆。其时,新闻业门槛甚低,销三千份就不蚀本,超出即赚,稍有名气,广告即上门,如商务印书馆每月两千元包下《时报》报眼,专门介绍商务版新书。报业如此“赚得动”,娱兴小报喧腾而起。这些小报概不刊登重大新闻,专门瞄准市民趣味,专载街谈巷议轶事秘闻或伶界妓界“趣味新闻”,同时刊登通俗小说。这些小报虽只有半张纸,却能卖到大报价钱。

  依托这样的背景,中国报业一路走热,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从事报业。1905年科举停废前,为报馆写稿尚被蔑视,认为是“文人末路”之贱业。收入也不高,《申报》编辑费每月不过10-40银圆。科举停废后,士林职业迅速多元化,出现第一茬非官场“白领”,知识分子进入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工程技术、金融实业等行业。新闻界因影响巨甚,“一纸风行、观听一耸”,除了维新志士投身其间,还有一批秀才、举人纷纷“下海”,兼写文学作品,如吴趼人、李伯元、曾朴、李涵秋、包天笑等。

梁启超办报纸 辛亥时期报纸竟是最赚钱?梁启超一年红利上万

  随着报业走热,编辑记者的收入也显著提高,如,包天笑1909年前后在《时报》时月薪为80元,每月为《时报》写论说文六篇,小说2.5万字。他还为《小说林》撰稿,月得40元;为有正书局编《小说时报》,再拿稿费;当时他全家花销每月至多五六十元,日子很好过。包天笑曾回忆说:“除了编辑报纸杂志以外,每天还可以写四五千字,在卖文上收入很丰。”其时物价很低,一块钱可买五六十个鸡蛋。上海生活水准为中国之最,住校生伙食费每月六块,内地只要三块。

  辛亥期间,报纸从业者收入丰厚,又能参与国务,指点江山,因此普遍自我感觉极好,包天笑说:“那时上海的记者们,以‘不事王侯,高尚其志’的态度,谢绝各方交际应酬,以自示清高。”与此相应,当时记者、编辑的社会承认度也很高。此一时期,报馆访员身着西装,出入各种集会与重要会议。因身份中立,甚至被用于参与劝降清军。如1911年11月3日傍晚,陈英士(其美)携敢死队员高子白,就是以《民立报》访员的名义进入清军重地江南制造局劝降,遭拘捕,次日义军强攻得手方获释。对于辛亥时期报纸的影响力,时人评论说:“前清末叶,报纸势力渐呈伟大之象,清室竟因之而亡;袁世凯称帝,报界不赞成,即至倾覆,此其最著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8651/80488569461.html

更多阅读

资料积累: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

论证严密,语言凝练——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黄明敏人生百味,痛苦与快乐如影随行。何谓苦?何谓乐?近代著名的“维新变法”的领军人梁启超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写下《最苦与最乐》,堪称对人生苦乐观最好的诠释。技法探

梁启超三个儿子都是院士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的儿女较多,除了未养育成人的不计外,已养育成人的是5男4女共9个。这9个儿女中,由李夫人蕙仙所生的有3个,他们是思顺、思成和思庄;由王夫人桂荃所生的有6个,他们是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和思礼。在这5男4女中,大女儿思顺生于1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笔 端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原载1900年2月20日《清议报》第36册。其文开首便道“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进而指出: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继而分析道: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而“旁观者,立于客位之意义也。

因——徐志摩《致梁启超》 徐志摩

因,按:近段时间发现网络上有不少人又再重新转载徐志摩先生在给恩师梁启超先生的那封著名的信中的那句名言。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先生原话是这么说的,但,现在网络转载的却普遍是这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中国说 背景资料:梁启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

声明:《梁启超办报纸 辛亥时期报纸竟是最赚钱?梁启超一年红利上万》为网友上进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