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
中医所说的“上火”泛指各种炎症。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等。虽然都是上火,但有虚实之分。
“实火”
“实火”多是因为气候原因所致,如气温突然变化、空气干燥、沙尘等;其次是因为饮食引起的,如吃火锅、辛辣食物、过量饮酒等。一般表现为牙疼、喉痛、口舌生疮、口渴、便秘等。
“虚火”
而“虚火”一般多因急躁、熬夜、疲劳过度等原因引起,如果感觉燥热,或出虚汗、口干、心烦、失眠、耳鸣、头晕等,就属“虚火”。“虚火”是阴阳失调所致,但不是因为阳气绝对过剩,而是因为阴虚而造成了阳盛假象。
冬季上火多是由“燥”所引发的
1、在饮食方面,冬天人们喜欢进食牛羊肉来御寒,比如火锅、烧烤、涮羊肉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冬季美食。但牛羊肉本身偏温,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当归等滋补品,可谓“燥上加燥”,人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不容易散发,容易导致上火。(实火)
2、气候干燥变冷,人们喜欢待在空气干燥的空调房或暖气房,体育活动大大减少,再加上进食大量温补肉类及辛辣食物,就好比“火上浇油”,使内热不断聚集又不容易散发,容易导致“上火”。(实火)
3、作息时间不规律,夜晚休息不够、过度劳累等也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虚火)
4、年末压力加大,许多人难免会烦躁、焦虑,也容易上火。“火”散不出去就成了“毒气”,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虚火)
到底如何去火?
上火部位不同去火方式也需有异。如有些女性的“上火”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一般在月经来临前就有心烦、失眠、长痘、生疮的现象。还有些女性经常手脚冰凉,吃了冷食或是受凉后都会腹痛腹泻,看上去像是“受凉”却偏偏又有口腔溃疡,这些都是典型的“虚火”表示,需要“养阴”才能真正“败火”。
心火舌尖红、小便黄
表现:口渴,嘴苦,舌尖有红点,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降火食方:莲子心煮粥、百合银耳玉竹汤。
肝火肝开窍于目
表现: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视力模糊,飞蚊症,血压上升,脾气温和易冲动,有时甚至有胸肋刺痛感。降火食方:喝枸杞菊花水、多吃荠菜和丝瓜等疏肝食物。
肺火鼻、咽喉
表现:鼻及鼻腔干燥、生疮;干咳、痰粘黄、咽喉疼痛、肺部不爽、感觉憋闷等。降火食方:用大枣和沙参煮水喝、猪肝枸杞菜。
脾火舌尖红、小便黄
表现:嘴甜而粘,舌苔很厚,中有黄苔,大便先干后软,人乏力。降火食方:用山药煮粥吃、麦冬或玉竹泡水喝。
胃火口舌、牙龈
表现: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牙龈肿痛、口臭、想大量饮水,嘈杂易饥、便秘等。降火食方:鲜萝卜汁、绿豆粥、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
肾火腰脊酸软
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降火食方:吃猪腰、用枸杞子和山茱萸煮水喝。
生活中如何预防上火
(1)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最好的灭火剂;
(2)保证室内空气湿度。平时要保证室内空气湿度,暖气房、空调屋内可放置一盆清水,或配备加湿器,把房间湿度维持在50%左右;
(3)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散热排毒,减少“上火”的可能性;
(4)饮食上要少吃辛辣、煎炸、腌制食品,少吃热性食物,如热性水果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等,调味品如葱、姜、蒜、酒、辣椒、胡椒、花椒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注意随时补充水分,常喝温水或含有降火成分的凉茶,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虽说是喝凉茶,但是热着喝效果更佳,开水冲泡后饮用,内去火,外暖身,实属冬季去火佳品。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上火情况严重,请及时就医。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