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过的老房子

2014年专家告诉你鱼缸该如何摆放才能催 财 1、作为装饰的鱼缸,一般不要过于太大,因为鱼缸大装的水就越多,从风水学上来说,水通灵气,但是过多多深的水在室内是不好的,并且鱼缸过高也是不吉利的,怎样的鱼缸才算过高呢?一般高于成人站立时高于眼睛的位置就是…

2013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第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Fe-5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

SATA2接口硬盘全导购 (2005-10-14 10:27:29) 早在2000初的时候,众多IT厂商已经提出了硬盘的新标准——SATA技术,而这个技术的出现对当时的硬盘产品来说,绝对是革命性的。当时间来到 2005年,SATA硬盘也步入了新的发展…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过的老房子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过的老房子

2012年02月14日 王凯

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期间留影

梁思成、林徽因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故居近日被拆除,这个消息唤起了人们对一个近代名门的历史记忆,也让那座沉寂多年的院落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实,梁、林夫妇住过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看来,这些饱经沧桑的老房子不仅具有建筑之美,而且还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往事、温情和记忆。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 24号院)的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如今已成为一片瓦砾(2012年1月 28日摄)

北总布胡同24号所属的大雅宝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

梁思成林徽因当年居住的24号院房屋在上世纪80年代已被拆除。

梁思成和林徽因位于北平北总布胡同3号的家是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的美国朋友费慰梅也是这里的常客,几十年后,她对这儿的一切仍然记忆犹新,她在《林徽因与梁思成》一书中详细地描绘了那座漂亮的四合院:

1930年秋,梁思成把林徽因、女儿梁再冰和林徽因的母亲接到了东城墙附近的北总布胡同三号这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里。这是梁家今后七年的居所,高高的墙里是一座封闭而宽敞的庭院,里面有个美丽的垂花门,一株海棠,两株马缨花。沿着院子,每一溜墙边一排平房罗列,屋顶铺灰瓦。平房与平房之间有走廊,方砖铺地,廊顶铺的也是灰瓦。房间面向院子的那面是大片大片的门窗,镶嵌着精致的木格子。格子里糊了或挂着漂白的薄纸,让阳光花花泼洒进来,而外人却看不见里边。院子的北面有一道中央门廊通往客厅,这个厅比别的房间大些,坐北朝南。梁家把几个窗户宽阔的下层窗框上糊的纸卸下,换成了光溜溜的玻璃,

这样视野范围扩大了些。大片玻璃窗将外面的花草风景延进屋里来,临冬时,寒咧咧的北京,又迎来一片温暖的阳光。每一片玻璃窗顶都悬着一卷纸帘,晚上可以放下来,室内室外顿成两个天地。屋前入口的地方又是一座小院子,一道墙,转过去是仆人的住房和工作区。

上世纪30年代,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宅院旧影

这个时期,梁思成和林徽因刚刚辞去东北大学的教职回到北平,在新成立不久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他们的客厅随即成为古都有名的文化沙龙,当时北平文化、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徐志摩、金岳霖、张奚若、陈岱孙、沈从文、李济、陶孟和、钱端升、费正清夫妇等都是这里的常客。作为女主人,林徽因喜欢这种氛围,她热爱朋友,离不开朋友,和朋友们在一起,她思路洞开,妙语如珠,艺术和思想的灵感如电光石火般熠熠闪亮,耀人眼目。

根据林徽因所绘平面图勾画的原北总布胡同3号。

1932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在北总布胡同3号出生了,为了纪念他们崇拜的宋代建筑天才李诫,特地给孩子起名为“从诫”,意思是“跟从李诫”。林徽因为儿子写下了那首曼妙的诗歌:“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梁思成和林徽因为自己设计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所住宅。林徽因与土地的主人签了一个约定,大意是“我在你的土地上建房,建好后我使用五年,之后这房子归你所有”。

1939年秋天,梁思成率营造学社考察团对四川省的古建筑进行考察,林徽因独自承担了房子的施工任务。当思成回来时,这个规模不大的住宅工程已经竣工了。

林徽因在写给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信中,得意地对自己的“房产”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我们正在一个新建筑的农舍中安下家来。它位于昆明市东北8公里处一个小村边上,风景优美而没有军事目标。邻接一条长堤,堤上长满如古画中那种高大笔直的松树。我们的房子有三个大一点的房间,一间原则上归我用的厨房和一间空着的佣人房……这个春天,老金(指金岳霖——引者注)在我们房子的一边添盖了一间“耳房”。 这样,整个北总布胡同的格局就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昆明,可天知道能维持多久。

在龙头村自建这种土坯小房的还有李济、钱端升。我们的房子是最晚建成的,以至最后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地板、每一块砖,乃至每根钉子而奋斗,我们还得亲自帮忙运料,做木匠和泥瓦匠。

房子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共同的作品,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爱情样板房”。院里两排房子面对面排列,从主屋正门进去是主客厅,右边可进主卧室,主卧室与一间小客厅相通,紧挨小客厅的是孩子的小卧室,主屋对面是一溜附属房,包括柴房、厨房、保姆房及厕所。如此带有西方风格功能齐全的建筑,在1940年代的云南农村无疑是凤毛麟角。

此间昆明物价飞涨,米价由他们刚来时的三、四元钱一路飙升到一百多元,这座房子的造价也比原来高出了好几倍,花光了梁氏夫妇所有的积蓄,用林徽因的话形容就是“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破产”,后来多亏费正清夫妇接济才付清了工

1940年冬天,梁思成一家依依不舍地告别西南联大的朋友,搬到了扬子江边的一个蜀中小镇李庄。

营造学社安营扎寨的地方叫月亮田,一个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名字。营造学社租了两个相连的农家小院做办公室和宿舍,前院一排中间是办公室,梁思成、林徽因和孩子们住在小院的左侧耳房。租住的农舍是典型的川南民居,竹墙外涂了一层薄薄的泥巴,墙缝里能透进皎洁的月光,屋顶的席棚年代已久,经常有一些可爱的小生灵光顾。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桂圆树,树上拴了一根竹竿,梁思成每天领着几个年轻人爬竹竿,为日后的野外考察做准备工作。

这里远离都市的文明,生活条件比昆明还要艰苦,吃水要到村外的水塘去挑,

晚上只能靠菜油灯照明,连煤油灯都是过于“现代化”的奢侈品,更谈不上什么粮菜供应了。对于在李庄度过的这段艰苦岁月,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记忆颇深:

四川气候潮湿,冬季常阴雨绵绵,夏季酷热,对父亲和母亲的身体都很不利。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在昆明时更差了。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没有自来水和电灯,煤油也须节约使用,夜间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

在李庄病中的林徽因

我们入川后不到一个月,母亲肺结核症复发,病势来得极猛,一开始就连续几周高烧至四十度不退。李庄没有任何医疗条件,不可能进行肺部透视检查,当时也没有肺病特效药,病人只能凭体力慢慢煎熬。从此,母亲就卧床不起了。尽管她稍好时还奋力持家和协助父亲做研究工作,但身体日益衰弱,父亲的生活担子因而加重。更使父亲伤脑筋的是,此时营造学社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他无奈只得年年到重庆向“教育部”请求资助,但“乞讨”所得无几,很快地就会被通货膨胀所抵销。

抗战后期物价上涨如脱缰之马,父亲每月薪金到手后如不立即去买油买米,则会迅速化为废纸一堆。食品愈来愈贵,我们的饭食也就愈来愈差,母亲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几乎不成人形。为了略微变换伙食花样,父亲在工作之余不得不学习蒸馒头、煮饭、做菜、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等等。家中实在无钱可用时,父亲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把派克钢笔、手表等“贵重物品”都“吃”掉了。父亲还常开玩笑地说:把这只表“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吗?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思成在林徽因和其他同事、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他

7月底,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搭乘西南联大包机飞离重庆,回到了阔别9 年的北平。梁思成受梅贻琦校长委托筹建清华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成了他们的新家。

梁氏夫妇在清华园的家延续了北总布胡同时期午后茶聚的习惯,又成了朋友们聚会雅谈的地方。林徽因依然是聚会的中心人物,她和朋友们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下边喝茶边探讨古都的规划,或者谈论建筑、文学和艺术。

1948年,一个文静的少女走进了梁家的客厅,她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学生、日后成为梁思成第二任妻子的林洙。对于老师的家,林洙的记忆是这样的: 开门的刘妈把我引到一间古色古香的起居室,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北半部作为餐厅,南半部为起居室。靠窗放一个大沙发,在屋中间放一组小沙发。靠西墙有一个矮书柜,上面摆着几件大小不同的金石佛像,还有一个白色的小陶猪及马头。家具都是旧的,但窗帘和沙发面料却很特别,是用织地毯的本色坯布做的,看起来很厚,质感很强。在窗帘的一角缀有咖啡色的图案,沙发的扶手及靠背上都铺着绣有黑线挑花的白土布,但也是旧的。我一眼就看出这些刺绣出自云南苗族姑娘的手。在昆明、上海我都曾到过某些达官贵人的宅第,见过豪华精美的陈设,但是像这个客厅这样朴素而高雅的布臵,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书架上是少年林徽因与父亲合影的老图。

林洙笔下这个雅致的居所见证了共和国诞生前后的那段历史。1948年底的一个傍晚,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领着两位解放军军官到新林院8号拜访梁思成夫妇,来客将一张军用地图摊在桌上,请梁思成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并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

此举让梁氏夫妇非常感动,这是他们第一次与解放军直接接触,梁思成立刻动笔,仔细绘制了保护北京城文物建筑的图录——虽然这份图录后来没有用上,却拉近了他们与新政权的距离,这也可能是他们最终未离开大陆的一个主要原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过的老房子 2012年02月14日 王凯 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期间留影 梁思成、林徽因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故居近日被拆除,这个消息唤起了人们对一个近代名门的历史记忆,也让那座沉寂多年的院落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实,…

一、哲学 1、哲学是人的意识经过客观的逻辑思维后规划出的多种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日译中的基本规则 [一]出しゃばり量詞 日本語の文には「1つ」がないのに,それに当たる中国語の文には“(一)个”などの量詞が現れることがある。 “前边儿来了一个人。”(前から人がやって来た) “我有个好办法。”(いいアイデアが浮かんだ) 1 「彼に電…

影 片分 没 有解 决不了 的 问题 ,有话好好说 浅析影片 《 有话好好说》 岳 佳 摘 要 : 张艺谋 的另类之作 《 有话好好说 》采用黑色 幽默 的风格 , 以喜剧的形式揭示 悲剧 的内容 :在经 济快速发展 的背 景下 ,人 们的精神层 面…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百科知识,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951/195112628122.html

更多阅读

旷世才女林徽因绝版照片与书法组图 梁思成与林徽因

题记: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生于杭州。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因常与作家林微音误认,故改名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

观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

初六,四位铁杆的同学聚会,闲谈中周同学提及CCTV纪录频道最近播出的《梁思成林徽因》,说起林徽因的出身、才气、美貌、诗歌令人钦佩。对于梁思成,以前只知道是建筑大师,知道我们小时侯居住的地安门大楼及友谊宾馆是梁思成设计的;对于林徽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浪漫结婚旅行 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浪漫的结婚之旅,从来不忘记学习文/北寒梁启超极力支持他们旅行结婚1928年,早在著名的建筑家夫妇梁思成与林徽因订婚日前夕,梁启超就为两人的结婚以及婚后的蜜月之行,做了周密细致、路线顺便、

梁思成林徽因北京四合院故居风水解读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北京四合院(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

声明:《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过的老房子》为网友衣摆染青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