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经 大肠经——平衡阴阳,从“肠”计议【转载】

大肠经——平衡阴阳,从“肠”计议 

 

大肠经——平衡阴阳,从“肠”计议

 

  大肠经共有20穴,其中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大肠经卯时当令(5:00——7:00)。此时是兔子出洞觅食之时,,每日卯时周身气血俱注于大肠。

  大肠经在十二经中有独特的应用,其养阳、生津、通腑有着他经未能及的作用。大肠主津,津液运行正常,皮肤才能滑润光泽;如果津液不足,则皮肤会出现皱纹,同时也会生出多种疾病。

  一、皮肤病治疗——大肠经的大穴

皮肤病可以说是最让人心烦意乱的疾病了,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牛皮癣、疥疮、丹毒、疖肿、皮肤瘙痒症……都让人痛苦不堪。在百治无效之际,取大肠经刮痧,通常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用刮痧和刺络的方法,最善祛体内热毒。若平日常常敲打,可清洁血液通道,预防青春痘。大肠经对现代医学所讲的淋巴系统有自然保护功能,经常刺激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淋巴结核病的生成。下面说说这条经络里面的几位“隐士高人”。

1、三间(俞木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此穴最大的特点就是穴位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三间穴,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另外,有研究指出此穴有消炎、止痛、抗过敏的功效。三间可作为日常的保健穴,常揉多按。本人常用大拇指内侧指节横向硌揉此穴,效果甚佳。

2、阳溪穴(经火穴),跷起拇指,拇指根与背腕之间有一凹陷,凹陷处即为此穴。此穴最善缓解头痛及眼痛酸胀,但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才能有效。此穴名为阳溪,是指阳气像溪水般周流不止,所以此穴最善通经活络,经常按摩,并配合金鸡独立,可以有效防止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

3、手三里,曲肘取穴,在肘横纹头下2寸。提起足三里,向来声名显赫,而手三里却默默无闻,其实经络歌诀中“肚腹三里留”,这个三里,也包括手三里在内的。此穴也善治胃肠病,与足三里并用,效果更佳。此穴还善治腰膝痛,不论是急性慢性,都可点按此穴,可即时缓解症状。手三里善消肿止痛,对于头面肿、牙龈肿、肩臂肿都有疗效。此外手三里还是治疗鼻炎的要穴。手三里可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所以平日也可多揉以健身。

4、曲池——治痒奇侠,通治各种皮肤病,还能降血压;偏历善消水肿;肩最散风寒;臂能除眼疾,常点揉此穴可预防白内障,还能治疗麦粒肿。

  二、大肠经穴位善长治疗的疾病

1、合谷穴——养头面要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上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之间,从手掌横纹往肘部方向1.5寸。它有什么功用呢?

1)《四总穴歌》里的所说“面口合谷收”,指的刺激大肠经上的合谷穴可以治面口上的病。我们知道大肠经上有一支脉经过下牙龈,下牙疼时可以按合谷穴5分钟,疼痛会减轻。如果患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有上齿疼痛的症状时,可取胃经的内庭穴。

2)合谷穴还是一个急救穴。如果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病人突然晕倒。此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

3)痔疮,有时会有便血症状,有没有好办法缓解呢?痔疮可以寻求大肠经上的合谷穴来解决。合谷穴不仅可以治面口的病,还可缓解痔疮病情。当痔疮发作、便血的症状时,可以用指尖按摩或搓揉合谷穴,当出现酸胀的感觉时,这表明合谷穴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4)一个人长期便秘,他的皮肤一定比正常人衰老得早。此时应取大肠经的腧穴以疏通糟粕之去路,保持正常的体液代谢,让津液濡养皮肤。如按摩合谷穴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如何取穴呢?用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便是此穴。取穴后,用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左右,揉2分钟即可。

  合谷穴是清热止痛的良穴,经常按摩此穴还可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朋友在怀孕时,不要使用此穴。

  合谷穴还是一个急救穴。如果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病人突然晕倒。此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两三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

   一位老者一次得急性咽炎,痛得厉害,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看病,于是上班坐公车就按摩合谷穴,一天两次,每次五十下,本来只是想将就一下,不料揉了两天竟也渐渐好了。

    5)痛经——用食指指腹点按合谷穴和三阴交穴还可缓解痛经,每穴各点按1分钟,以达到有酸、麻、胀的感觉时效果为好。

2、商阳穴——强精壮阳奇穴 此穴位于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每天早晚用手指捏弄食指的商阳穴,每次2~3分钟即可。对于男性朋友来说,经常刺激此穴,可以强精壮阳,保持充沛的性热情,推迟性衰老,防止阳痿等病发生。

3、迎香穴——伤风感冒要穴 此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按摩迎香穴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还可以预防伤风感冒,还有为鼻子美容的效果。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共揉动200下。搓揉的手法不可过于轻柔,以能忍受为宜。 

除合谷穴,大肠经上的迎香穴对通便也有妙用。迎香穴在鼻翼最宽处的两边,如果在大便时按揉迎香穴,还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天天坚持按揉迎香穴,再配合充足的睡眠和适量多饮水,还可有效预防感冒。

  在众多名人当中,宋美龄——这位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的风云人物,也是一位很会调养大肠经的专家。

  宋美龄的优雅风度与其从小受到的培养和中西文化的熏陶自然分不开,但出众容颜却受益于平时的细心保养。据说宋美龄深谙清肠美容之道,每日的清肠按摩是宋美龄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就像洗脸、沐浴一样。每天睡醒后,宋美龄都会让侍从为其按摩手臂和腿部和关节处,除了活络筋骨,按摩手臂其实也是按摩大肠经,这样可以促使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代谢。

  肠道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好的肠道是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法宝;反之,就会成为万病之源、成为人体衰老的加速器!因此,照顾自己的大肠经其实就是照顾我们的肠道。

4、曲池穴——治臂痛的要穴 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端凹陷中便是此穴。此穴是一切外感病均可应用的穴位,具有很好的清热泻火作用。每次可点按1分钟。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按摩此穴容易造成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

5、扶突穴——治咽痛奇穴 此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按摩扶突穴可以治?性咽炎。方法:两眼平视,左手拇指与食指呈半握形,按摩扶突穴。这时头颈也要运动,可先向左后方转,然后还原,再向右后方转,还原,反复进行8~10次。

6、神经性头痛

可以经常按摩合谷穴配内庭穴(位于双足第二、三趾之间),可缓解神经性头痛。

  按摩合谷穴时,用双手拇指以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摩;按摩内庭穴时,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双足二、三趾之间,可起到立即止痛效果,每日坚持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一般按摩3~5日就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在治疗期间,要戒烟酒;要多吃海产品、豆制品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晚坚持在临睡前用热水烫脚20分钟。

    7、常按二间穴三间穴,让您肤色年轻10岁。二间穴位于食指与手背交接的那个关节的前面,靠近大拇指那侧的凹陷中。每天按摩二间穴5分钟即可。

  治肚子疼痛,腹泻不止:二间穴和三间穴分别是大肠经的荥穴和输穴。身为荥穴的二间穴属性为水,三间穴的属性则为木。二间穴是经气渐渐充盈的荥穴,所以,它里面的气息是向下运行的。三间穴属木,所有木的特性都是向上生长的。这两个穴位共同发挥作用能“出粗取精”,把身体里的废物、排出去,而将营养物质留下来,布散到全身。

  二间穴和三间穴的这个特点正好可以解决痢疾、腹泻这个问题。您如果长期被顽固性腹泻困扰,每天凌晨总是因肚子痛而惊醒,然后腹泻不止,或者早上起床没多久就感到肚子猛地一阵绞痛,那您就需要使用这两个穴位来保健了。腹泻,五更泻指卯时拉肚子,这是肾阳虚的表现。可服附子理中汤。容易“五更泻”的人,平时饮食上还要适当补充改善畏寒体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鹅肉、鸽肉、虾、枸杞、韭菜、羊肾、核桃、黑豆、栗子。与此同时,煲汤时适当放一点胡椒、炒菜稍微放点辣椒和生姜,都有利驱寒保暖。

大蒜能治腹泻:1.取新鲜大蒜三瓣,加黑醋一小杯,浸泡以后服用,可以止泻。如果是已经拉肚子了,可将蒜瓣捣烂后加醋食用,可以止泻。 2.新鲜大蒜数瓣,放在炉上烤至松软,趁热吃,连服三天,每天早晚两次,可治肠炎腹泻。  

    8、偏历穴专消您的各种坏情绪。偏历穴的定位:把两手虎口交叉,两只手自然搭在一起,中指指端所指的位置便是偏历穴的所在了。偏历穴还可消除莫名水肿:两手背上的偏历穴,用手指按压一下,如果感觉很酸痛,那说明您的水肿确实与偏历穴有关。具体怎么来消除呢?将艾条点燃,灸痛侧偏历穴。注意不要靠得太近,热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宜。或者,您也可以在酸痛一侧或两侧的穴位按摩。每次5分钟,每天多按摩几次。

  不过,有一点要提醒您,水肿有很多种,偏历穴不是包治所有水肿的。如果您两只手背上的偏历穴按着都没有酸痛感,那说明您的水肿与偏历穴没关系,您去处理偏历穴也不会有效果。这时,您要赶紧去找水道、水分等穴位,逐个检查,找出酸痛的穴位再做相应的处理。

  补足肺经经气:有些人肺经经气不足,但按揉太渊穴一段时间后效果一般。怎么办呢?肺和大肠相表里,这时,您需要先疏通大肠经,肺经的经气才来能补得进来。偏历穴是疏通大肠经的关键穴位,所以用它来补足肺经经气是再好不过了。

    10、商阳穴止耳鸣。症状:耳中蝉鸣,耳聋,听力减退。 穴位:右侧商阳穴

  方法:按摩商阳穴,每次100下,坚持下去。

  商阳穴位于食指末稍靠近大拇指的那一侧。从古至今医家们都用它来治疗耳鸣。

  耳中蝉鸣是一种什么样的症状呢?就是像知了在耳边不停地叫唤,这不但影响听力,还特别使人心烦。

  这个问题很好办,每天按摩大肠经上的商阳穴100下,耳中蝉鸣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商阳穴怎么能治耳鸣呢?说起来很有意思。蝉鸣只在盛夏时节才有,到秋天,天气转凉了,阳明燥金主气了,蝉鸣便消失了。而商阳穴是大肠经上的穴位,刺激它,就能把大肠经里的阳明燥金之气激发出来。当人体内的阳明燥金之气多了,就仿佛人体内部的秋天来了,于是耳朵里的蝉鸣便会消失。

  当然,这只是形象化的比喻而已,实际上,因为人体的足少阳胆经是绕过耳朵的,而且它里面运行的是离火之气,耳中蝉鸣就是这胆经里的离火之气失常造成的。

  离火之气就仿佛夏季里炎热的气息,当秋天的燥金之气来临的时候,夏季的离火之气自会退却。人体也一样,当大肠经被商阳穴激发出更多的阳明燥金之气时,足少阳胆经中过多的离火之气便会渐行渐远,您当然就不会耳鸣了。

  治疗耳聋或者听力减退等情况,按摩商阳穴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需要配合按摩胆经上的听会穴,三焦经上的耳门穴和小肠经上的听宫穴。如果是心脏不太好的老人家,再配合按摩心经上的少冲穴和心包经上的中冲穴,效果会更好。这些穴位,每天每个穴位按揉5~6分钟,就能逐渐改善听力。

    11、合谷配阳溪,补泻两不误。

  方法:在合谷穴上按逆时针方向轻轻按摩9下,再按顺时针方向使劲揉6下,治上火之症。

方法及疗效2:按揉合谷穴的同时,将吴茱萸加醋调成糊敷在阳溪穴,晚上贴,早上取下。

治疗咽喉痛,扁桃体发炎,眼睛花等症。

  我们常说的虎口,其实就是合谷穴。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打开原穴之门,营养物质才能进入到大肠经里面,而人参片就是打开合谷之门的“金钥匙”。把人参片打粉贴敷合谷穴是补益大肠的好方法。

  主治牙痛:合谷穴最擅长的就是治疗牙痛了。所以,您如果牙痛了,就用手指掐一掐合谷穴。疼痛一般马上就能减轻。左边牙疼就掐左手合谷穴,右边疼就掐右边。

  治疗上火等症状:合谷穴接受了三间穴升发的经气,同时会合了来自四周的水汽,所以此处是大肠经运行中第一个经气充盈的地方。

  凡是和火有关的问题,合谷穴都可以处理。像头面部的一些上火之症,或者有的女性因为火气太旺导致月经好久不来等,都可以通过合谷穴来调理。

  一般防止上火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直接补阴,也就是“浇水”;一种是泻火。在合谷穴上按逆时针方向轻轻按摩9下,先把多余的火气泻掉,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使劲揉6下,补足身体体液。

  需要注意的是:合谷这个穴位泻的成分多一些,不适合孕妇使用。所以怀孕的女性一定要谨慎,平时不要招惹这个穴位。

  合谷穴加阳溪穴对治疗咽喉痛、扁桃体肿痛、眼睛花、听力明显下降等效果明显:腕横纹处,合谷穴向上就是阳溪穴的所在了,它是大肠经上属性为火的经穴,直接掌管着火。和合谷穴配合使用,治疗上火之症的效果非常好。对于上火引起的扁桃体发炎,眼睛花,咽喉不适等,您在处理合谷穴的同时,还可以用捣碎的吴茱萸加醋调成糊,然后敷在阳溪穴上。

    12、高热不退,引曲池水灭

  方法:1.刮下一片鲜生姜皮,外敷在酸痛的曲池穴上,退热。2. 在曲池穴处按摩。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要想找到它非常方便。您屈肘的时候,在肘弯部可以看到肘横纹的尽头,这时您再用手摸摸肘部骨头的最高点(这地方通常称作肘尖)。然后取肘横纹的尽头与肘尖连线的中点,这便是曲池穴了。

  如果您发烧了,那么不妨先用手指去按按两侧的曲池穴,看是否会酸痛。如果是,说明您的高烧症状在曲池穴的治疗范围之内,那么,您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取一片鲜生姜皮外敷在酸痛的曲池穴上,用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后换一片新的再贴。

  在使用这个方法时,请您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对症,此法见效很快,一般几分钟后就会慢慢退热。

  2.如果按压此穴根本没有酸痛感,那就不能采用此法。

  3.如果按压此穴有酸痛感,但照此法处理这个穴位一段时间后高热并未减退,那您就要另外寻找治疗方法了。

4.处理完曲池穴后,热度退了,您最好是继续贴两三天,巩固疗效。

13、早上5点到7点,身体不舒服要找大肠经求治

  有的病人说:“我一天里别的什么时侯不怎么咳,唯独在早晨5点到7点这段时间里开始猛咳,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的则是在早上5点到7点这段时间里,皮肤突然痒得很厉害。或者是在这段时间里肚子会隐隐作痛,还老爱拉肚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时间,大肠经里面的气息最活跃,所以,与大肠经有关的毛病就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了。

14、大肠经有关穴位主治的疾病:

  三间穴 眼痛,牙齿痛,咽喉肿痛,身体发热,手背肿痛。

  阳溪穴 头痛,眼睛红肿,疼痛,牙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温溜穴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肠鸣腹痛,肩背酸痛。

  下廉穴 头痛,眩晕,眼睛痛,腹胀,腹痛,肘臂痛。

  上廉穴 手臂麻木,肩膀酸痛,半身不遂,腹痛,肠鸣。

  手三里穴 肩臂麻木,上肢不能运动;手臂不能抬举,或抬举时会疼痛;腹泻,腹痛,牙痛,脸颊肿起。

  曲池穴 发烧,咽喉肿痛,牙齿痛,眼睛红肿、疼痛,头痛,眩晕,手臂不能抬举,或抬举时会疼痛;手臂肿痛,脖子上长出一片一片有痛感的小肿块;皮肤瘙痒,而且出现成片的发红的疹子;腹痛,呕吐,拉肚子,月经不调。

  肘穴 手肘或手臂酸痛、麻木。

  手五里穴 肩膀、手臂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核,脖子上长出一片一片的小肿块,有痛感。

  臂穴 肩膀和手臂上疼痛,脖子上长出一片一片的小肿块,有痛感。

  肩穴 上肢不能运动、手臂不能抬举,或抬举时会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核,脖子上长出一片一片的小肿块,有痛感;皮肤瘙痒,而且出现成片的发红的疹子。

  巨骨穴 肩膀、手臂不能运动,运动时会扯痛或不能抬举;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核;脖子上长出一片一片的小肿块,有痛感。

  天鼎穴 咽喉肿痛;突发性失声;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核;脖子上长出一片一片有痛感的小肿块。

大肠经 大肠经——平衡阴阳,从“肠”计议【转载】

  扶突穴 甲状腺肿大,突发性失声,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口禾髎穴 鼻塞,流清涕,流鼻血;中风后口角歪斜,或中风时牙关紧闭,嘴巴不能张开。

  迎香穴 鼻塞,流清涕,流鼻血;中风后嘴巴歪斜,面部发痒。

  大肠经里面运行的是没有一丝潮湿气息的阳明燥金之气。这种气息的特点是燥,所以,皮肤痒、咳嗽、爱拉肚子或是便秘等问题都和大肠经里的阳明燥金之气失控有关。如果在早上的5点到7点这段时间,您出现了上面的这些不适,那就要仔细检查大肠经上有没有按着就酸痛的地方,如果有,那就多加按摩。

  另外,有此症状的朋友一定要少吃秋天生长的含阳明燥金之气太多的东西,如果苹果、梨等。大部分的冷饮也是含有阳明燥金之气的,也要尽量少吃。

  “肺与大肠表里相联”,再加上“肺主皮毛”,所以,如果大肠经里的经气很足,您的皮肤和毛发就足以抵挡风邪的入侵,人体自会岿然不动。   

二、大肠经养生重点:

1、喝空腹水,排夜浊气。我们在起床后可以先在空腹状态下喝一杯温开水,然后去卫生间把前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大家肠经当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排便,将一夜的浊气排出。排便是大肠功能的最直接表现。晨起一杯水,还可稀释血液,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2、卯时起床,卯时起来后做一些体操,就可以帮助你睁开眼睛,神采奕奕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用背部伸展运动来热身 让背部、脖子伸展,将睡眠中的身体切换成活动状态。

3、搓脸 早晨睁开睡眼之后,用手搓搓脸,先用双手中指同时揉搓两个鼻孔旁的迎香穴数次。然后上行搓到额头,再向两侧分开,沿着两颊下行搓到颊尖汇合。如此反复搓脸20次。这个动作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面部肌肤抗风寒能力,有醒脑和预防感冒之功。

4、弹脑 坐在床上,两个手掌心分别按紧两侧耳朵。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弹后脑壳,每日早晨弹3~4次,能解疲劳、防头晕、强听力、治耳鸣。 挺腹 平卧、双腿伸直,作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气时松下,反复10多次。(综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9951/601851020233.html

更多阅读

足浴液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藏药足浴液

足浴液是一种用于足部保健,足部治疗的一种洗剂,一般有中药保健类的和保健清洁类。足浴液成为保健治疗与一身的家庭自疗方式。足浴液的主要作用有哪些?这里为您讲一讲!足浴液的主要作用足浴液是通过足部给药,实现用脚吃药,把病去

岳奇峰之易医文化 岳奇峰易医文化

六字气诀对五脏六腑的功效、发音口型及发音气息六字气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此方法用“嘘、呵、呼、(呬si)、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

刘永生《癌症可防可治》瀚齐食用菌 瀚齐食用菌是传销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7月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的《癌症可防可治》一书,由全国肿瘤专家刘永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部发行。书中内容分为九章,有20万字,其中第七章专门介绍了瀚齐食用菌的研发和发展、食用菌的完整药理活性和激

阴阳,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秋季调节阴阳平衡

阴阳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阴阳英文名称:yin-yang定义: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总论(三级学科)本

少林八段锦口令音乐及教学视频下载 侯雯教学八段锦带口令

少林八段锦是从少林寺的《易筋经》功法中抽出的八段精华动作,据传是众僧根据罗汉十八手的势法演变而来。其特点是固足稳步、行缓收柔、上托轻浮、弯腰沉头、定势延息。具有舒筋活络,柔节松肌的功能,久练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新陈代

声明:《大肠经 大肠经——平衡阴阳,从“肠”计议【转载】》为网友褪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