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围城令人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 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的日本“隆中对”

我们都知道“隆中对”,讲的是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远景。而现代的日本也有人提出征服支那的“隆中对”。这个人就是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将,有着日本第一兵家之称的石原莞尔。1920年,石原莞尔用一年多的时间到中国各地搜集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形成“大陆扩张”侵略战略思想,总结出了对付中国军阀的办法——“比起武力会战,收买、宣传具有更大的价值”。

1929年,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提出了“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径”。两年后,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四人为核心,发动了“9.18”事变。这在外人看来,石原是真的疯了,因为当时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只有10600人,而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则是448000人,拥有大量的捷克制机关枪和迫击炮,空军有60多架飞机,无论兵力还是火力上都构成对关东军的绝对优势。面对强大的中国东北军,甚至连日本国内许多人都嘲笑关东军的军刀不过是竹刀。可从不信邪的石原莞尔对此不屑一顾:“对付张学良用竹刀就足够了。战争一旦打响,不要两天我就可以占领奉天!”

长春围城令人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 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的日本“隆中对”

不久,日军占领东北全境!1936年石原主持修订了《国防国策大纲》,核心思想是:“日本的国策是成为东亚的指导者,为此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苏美英压迫的实力。在充实能够对抗苏美英的军备特别是航空兵力的同时,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在此期间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苏联屈服后与其建立亲善关系,将英国实力驱逐出东亚,解放东亚各民族。

不得不佩服,石原的战略是非常高明的,而对中国而言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他的对华战略主要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也就是说: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确保石油,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这些战略思想,可以说是石原给日本决策人征服支那的“隆中对”,

如果日本真的实施这一战略,中国的抗战绝对不止八年那么少!只可惜,日本虽有“诸葛亮”,却没有“刘备”。据说石原与东条英机交恶已久。一次,一位拜访石原的陆军大学官佐,说想去顺便看看同是陆大毕业的东条英机陆军大臣,石原竟嘲笑说:“哦,你是说东条上等兵”!政见不一,性格又不和,东条英机执掌军队大权后,自然没有石原的好果子吃。最终,日本“诸葛亮”—石原莞尔,被日本军方抛弃了,他那征服支那的“隆中对”自然也被束之高阁。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的日本“隆中对”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0351/799650564502.html

更多阅读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及其全诗鉴赏 吹面不寒杨柳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及其全诗鉴赏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全诗鉴赏: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

长春围城三个月 团购是个围城

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  “现在团购就好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一位经销商用“围城”这个词来描述团购的现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身处“城内”与“城外”的经销商自然感受不同。这些不同的感受背后,也是团购

围城看不懂 看不懂《围城》是不是没有文化?

钱锺书的小说大多线索非常简单,夺人眼球的是他的精彩比喻和用典,尤以《围城》为甚。所以我个人觉得,刚看这本书其实根本不用了解什么背景不用了解作者甚至不用了解故事走向,只要信手拿起来,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被它狡黠刻薄又精妙的比喻

声明:《长春围城令人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 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的日本“隆中对”》为网友冰雪的王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