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0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

  朱德,字玉阶,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李家湾村。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早年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活动。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在斗争中,他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就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他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发动了湘南起义,然后上井冈山,同毛泽东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他担任军长。从此,他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毛泽东建军路线的指引下,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0年起,他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他对叛徒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总司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均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他在1930年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从1934年党的六届五中全会起,被选为历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七届一中全会,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党的八届一中全会,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党的十届一中全会,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夫人是康克清同志。他于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

  彭德怀,原名得华,族名清宗,字怀归,号石穿,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乡彭家围子。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幼年读过两年书,后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15岁时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1916年入湘军当兵,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1919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后因派会员杀死一恶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脱。1922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人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1月于所在营成立士兵委员会,订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维护士兵权益的会章。1928年1月升任团长。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的革命低潮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率部在湘鄂赣边转战数月,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4军会师。1929年1月为了配合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担负留守井冈山、钳制湘赣敌军的艰巨任务。1930年6月任第3军团总指挥,率部在平江击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乘胜攻入长沙,占领十日。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月补选为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他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所率3军团屡建战功。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逐渐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曾对错误的军事指挥提出严肃的批评。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率3军团积极执行新的作战方针,北渡赤水,回师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协同第1军团歼灭大量反扑之敌,取得第一方面军长征后第一个大胜利。1935年6月第一方面军同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决拥护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1935年9月,第1、3军合编为陕甘支队,任司令员。1935年10月,与政治委员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在他率领红军勇猛打退敌军骑兵的追击后,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35年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直罗镇战役。1936年1月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2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与毛泽东等指挥部队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宣传抗日,扩大红军。1935年5月任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西征宁夏、陇东,迎接第二、第四方面军北上会师。1935年10月底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与朱德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之后在华北敌后领导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与日军进行频繁战斗的同时,并与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0年,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使全国军民受到鼓舞。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统一领导对敌斗争、整风学习、大生产和减租减息运动,实行精兵简政,领导华北军民渡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943年9月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军的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20多万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指挥仅2万余人的陕北部队和后勤机关,同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采取拖疲敌人的“蘑菇战术”,伺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后又在沙家店歼敌两个旅,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扭转了西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1948年2、3月间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举歼敌五个旅,于4月22日收复延安。他出奇制胜,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的指挥艺术,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1949年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形势下,运用军事进攻与和平谈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0月,当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边境安全时,他坚决拥护抗美援朝的决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经过两年边打边谈,于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以极大的魄力,领导实行军队组织机构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装备,组建技术兵种,举办各类军事学校和研究机构,实施正规的军政训练,建立第一线国防筑城体系,促进人民解放军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从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性转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江西九江庐山召开期间,他勇于直言,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2年06月,他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反驳“庐山会议”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坚持真理,再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审查。1965年9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四人帮”严重迫害,他据理斗争,坚贞不屈,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在他逝世后的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的夫人是浦安修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林彪

  林彪,原名林育蓉,1907年12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迥龙山区林家大湾村。著名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共中央副主席、反革命集团案主犯。他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率部解放了中南广大地区及海南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任军委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4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9月任国防部长,还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同日凌晨2时30分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终年64岁。他的夫人叶群及儿子林立果与他同机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开县(今属重庆市)赵家镇周都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军。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等职,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发动沪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同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起义失败后于192 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军事教条主义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先遣队司令员。在长征途中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献血为盟,使部队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长征后期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参加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参加指挥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47年与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挺进中原。1948年11月参加指挥淮海战役。次年4月参加指挥渡江战役,同年底参加指挥西南战役。建国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当选为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他的夫人是汪荣华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

  贺龙,原名文常,字云卿,1896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乡洪家关村。党和国家、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率部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120师师长、12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于1969年6月9日15时04分在北京西山他被隔离的地方被迫害致死,享年73岁。1978 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著有《关于整军问题》、《论甄家庄的歼灭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民主传统》等。他的夫人是薛明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

  陈毅,名世俊,字仲弘,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劳动镇(原名薛苞镇)正沟湾村。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负 责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1928年随朱德一起率部上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遗著编为《陈毅诗稿》、《陈毅诗词选集》。1972年1月6日晚11时55分因患肠癌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71岁。他的夫人是张茜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荣桓

  罗荣桓,字雅怀,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寒水乡(今荣桓镇)南湾村南湾街。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从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协均中学和青岛大学读书,曾参加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爱国活动。1926年秋在青岛大学预科毕业后赴广州,旋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与组织鄂南通城农民暴动,任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部长,红八、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曾获红星奖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师长,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领导山东军民创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建立东北解放区和指挥辽沈、平津等战役。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政治学院院长,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夫人是林月琴同志。他1963年12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他逝世后,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了悼念诗《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我国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4年考入黄浦军校第1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后转往海陆丰地区,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第四师参谋长、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35年3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拥护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1936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四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曾组织太原战役。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著有《历史的回顾》一书。他的夫人是黄杰同志。他1990年9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村。我国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艰辛。在断续就读私塾、小学后,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当地学生爱国斗争。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就读于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任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处长。1924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2月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同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惨遭摧残的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5月,湖北省委军委并入中共中央军事部后,参与军事部的领导工作。他是较早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直接掌握武装的革命前驱者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中旬,被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同年8月1日,他组织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部队赶赴南昌参加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1932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2年底起,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拥护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到陕北后,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精锐一部,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个大胜仗。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率三千余人到晋察冀边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近10万人的武装部队,被党中央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公路进行破击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的情况下,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在敌后六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胜利地创建了第一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表现出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组织指挥正太、清风店和石家庄等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他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负责指挥平津战役。并参与北平和平谈判,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参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在主管尖端武器科研工作期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总结出科学工作十四条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五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了导弹、原子弹,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和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他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夫人是张瑞华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89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虎形山上雁上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和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四局局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后在南京、汉口、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内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原因,他于1983年辞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1985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务。他因病于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1351/219232413776.html

更多阅读

5102: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1年2月9日政务院第七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条的规定,为惩治反革命罪犯,镇压反革命活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特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释义 物权法条文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编 总则第一章 基 本 原 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与依据】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元帅)》为网友我比你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