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瑞典厄布鲁大学医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合作的研究发表在《肠道》(Gut)杂志上的结果指出,青春期身材肥胖的人,成年后罹患大肠癌的机会将比一般人高出2.38倍,青春晚期意味着从童年到成年时期的过渡,同时也是人加速增长的时期,特别是男性,即青春期可能代表着一个重要窗口。
研究者认为,随着青少年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可能也意味着青壮年直肠癌发病率的增加。
研究团队用35年时间,追踪调查了近24万瑞典男性。受试者在研究开始时年龄为16-20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体重正常,只有6.5%的人超重,1%的人属于肥胖。研究期间,总共有855人被诊断为直肠癌。研究发现,过重青少年日后得大肠癌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肥胖者比率更高,达2.38倍。
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
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每天约有140万新病例产生。加工过的红肉、腹部脂肪过多等,都是该病的危险因素。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雷切尔·汤普森(Rachel Thompson)指出,肥胖和癌症之间的关系非常强烈。“这个发现很有趣,因为它给出了这样一个暗示,那就是肠癌风险可能受到我们整个生命历程中生活习惯的影响。”因此,建议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从而避免癌症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表示,肥胖与大肠癌之间有高度关联性,而肥胖又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相关链接
20~40%的严重肥胖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因暴食而蒙受其害。当与非暴食肥胖者相比较时,肥胖的暴食者表现有体重和形态的问题,也表现出较低自尊心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显然,年轻时的暴食紊乱者在后来的生活中易发展成为神经性贪食。

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肥胖和心理学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肥胖是非常容易分辨的,6岁儿童更以弊病和缺陷看待肥胖。儿童对肥胖的知觉强调是迟钝、自私自利、智力低下、社会隔离、较差的社交能力和学习成绩,而对健康、健康饮食和活动的感知水平很低。因此,儿童都对超重和肥胖者产生了总体的负面社会感知,这与儿童自己的体重或性别无关。小至5岁的儿童就知道自己的肥胖,影响他们的外观、运动能力、社会感应性和自尊。肥胖儿童的自尊随性别和年龄而不同,女性有自尊心问题的较大风险。父母的容忍或不关注可能是自尊心的保护因素。
在严重肥胖的青少年中,48%的有中等至严重的抑郁综合症,35%的报告有高水平的焦虑。肥胖女孩比非肥胖女孩更有尝试自杀的可能。超重青少年报告,比非超重的同伴参加了更多不健康的行为,经历更多的社会心理苦恼。超重的青少年比正常体重的同伴更孤立。
延伸阅读:调查显示英国儿童肥胖呈现低龄化怎么应对儿童肥胖每天看电视1小时可使儿童肥胖风险增加50%儿童常见病的食疗 肥胖我国儿童进入肥胖潮流期天津6龄儿童筛查 肥胖儿童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