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坚持原创的童书妈妈第318篇分享
在新浪微博@童书妈妈三川玲也找得到我
第六项能力,财富管理
好的财富观是幸福的保障
我们对于塑造孩子的财富观念,一直都是模糊的。

按道理来说,如果说在未成年阶段,父母(也就是家庭)具有承担孩子成长所必须的金钱付出的义务的话。那么,当孩子成年之后,其实家庭已经没有义务继续支持孩子买房买车,结婚育子的费用了。当然,也不能要求孩子必须支付家庭的费用。
但是,正是我们没有完善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体系,无法保证年轻人可以迅速独立生活,也无法保证老年人可以安心地养老。这导致了孩子认为父母的就是自己的,而父母也认为,自己有权利要求孩子支付养老费用。这是现实,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
但是,从长远的趋势来看,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关键,教会他们自我财富管理。
第一,父母的财富,并不天然属于孩子。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会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够富有,给自己的支持不够多。但是,要明确的是,家庭的财富,其实并不天然就属于孩子。正如巴菲特、盖茨等人所做的,捐出了绝大多数的财富,他们的孩子也甘心做一个自我奋斗,有着自我生活的平凡人。
第二,运用自己的能力,赚取自己的财富。
把财富消费出去,丝毫没有个人价值的体现。所以,你会看到那些不挣钱只花钱的人,远没有那些埋头创业不怎么花钱的人所具有的真正的快乐,真正的价值存在感。换句话说,挣钱很难,花钱谁不会呀。
第三,财富并不罪恶,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财富聚集的过程,是一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过去我们总是让孩子努力学习,不要想着赚钱的事情。结果呢,很多孩子书可以读到博士,却只能拿很低的工资。为什么不能鼓励孩子把自己的能力去换取更多的财富呢?一个正直、有知识、有胆魄、有创造力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相应的财富。
第四,管理好财富,是幸福的根本。
财富本身并不直接带来幸福。只是财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具有了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我喜欢喝小米粥,就算有了很多钱,也不会改喝燕窝。
财富的聚集,一是靠自己去过去,二是进行财富管理。可以让孩子从小尝试着管理自己的一笔钱,让孩子在消费的时候,逐步确立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同样的冰淇淋,为什么有的一块钱有的几十块钱,同样的钱买一个玩具和玩儿一次滑冰那个值……这些,都会是财富观建立的基础。
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说到的自我认知,爱的能力,运动,生活,时间管理,财富管理等等的能力,每一个都超越了成绩好这个能力。或者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能力,“成绩好”在有用,才有价值,才有依托。
备注:本文封面和插图,来自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的自传《小武君,有!》,是他亲自所绘。这位曾经当过酒吧招待、计程车司机、开电梯工人,喜剧演员,相声演员,如今享誉世界的大导演,非常珍视儿童的时代,他说,“我想一直珍重保有这份儿时的感性,不管我年纪多大,变得多么有钱,我仍想忠于我的感性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