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史记》:田单,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而单得脱,东保即墨。燕人攻之,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败,遂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于莒,王封单号安平君。
晋江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中军将军,殷浩请为咨议参军,迁长史。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较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萦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营火发,因其乱而击之,襄遂大败。逌后迁太常。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
《晋书》:蔡裔为兖州刺史,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三盗入室,裔拊床一呼,而盗俱殒。故殷浩为中军将军北征,委以军锋焉。
《魏志》: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武力过人,数有战功,累迁前将军。旧注云:江东小儿啼,怖之曰:“辽来辽来。”无不止者。
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前汉》:陈平,阳武户牗人。少家贫,好读书,治黄老术。为人长大美色。及长,可取妇,富人莫与者,贫者平亦愧之。久之,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负伟平,随至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然门外多长者车辙。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仲曰:“平贫不事事,县中尽笑其所为,奈何予之女?”负曰:“固有美如陈平,长贫者乎?”卒与女。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善之。平曰:“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从高祖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出入。平多以金从反间于楚军,自初从至天下定,凡六出奇计。定,封曲逆侯。惠帝时为左丞相,吕后时为右丞相,又相文帝乃薨。
《前汉》:李广,陇西成纪人。世世受射法。武帝时,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他日射,终不能入。广历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卒共之,宽缓不苛,士乐为用。元狩中为前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惑失道。青欲上书报天子失军曲折,长吏责广之幕府上簿,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不能复对刀笔吏矣!”遂引刀自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老弱皆为垂泣。赞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前汉》: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为京兆史,放纵不拘。后为校尉,击贼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杰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晋山简,字季伦,司徒涛之子。温雅有父风。永嘉中,为征南将军,镇襄阳。四方寇乱,天下分崩,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惟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举鞭向葛疆,何如并州儿。”疆,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旧注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中出,向人家寄住,积日卖绡。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今本无载。《吴都赋》云:“泉室潜织而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渊客,盖鲛人也。《述异记》曰: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
《列仙传》:江妃二女,皆丽服华装,佩两明珠,大如鸡卵。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交甫说之,不知其神也。遂下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解佩以与,交甫受而怀之,趋去数十步,视其怀空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前汉》:龚胜,字君宾;舍,字君倩,楚人。二人相友,并著名节,世谓“楚两龚”。哀帝时,胜为光禄大夫。王莽秉政,乞骸骨。莽后遣使即拜讲学祭酒,称疾不应。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与郡太守、县长吏、官属、诸生千人以上入里致诏。胜称病笃,东首加朝服拖绅。胜曰:“吾受汉家恩厚,亡以报。今老,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舍通五经,拜太山太守,数月,乞骸骨。哀帝使使者拜光禄大夫,数赐告,终不起。舍、胜归乡,二千石长吏初到官,皆至其家,如师弟子之礼。
《前汉》: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为属,欲令授子经。宝自劾去。后署主簿,宝徙入舍。忠怪,使所亲问曰:“前大夫为君设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为高节也。今两府高士俗不为主簿,子既为之,徙舍甚说,何前后不相副也?”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独自高?前日君男欲学文,移宝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且不遭者可无不为,况主簿乎!”忠闻之惭,上书荐宝。平帝时为大司农。
吕安题凤,子猷寻戴。
《世说》曰: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嵇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忻,拆言“凡鸟”也。
晋王徽之,字子猷,右军羲之之子。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耶?”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时逵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官至黄门侍郎。
董宣强项,翟璜直言。
《后汉》: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光武时,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以奴骖乘。宣候之驻车,叩马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帝,帝怒召宣,欲杀之。宣曰:“陛下纵奴杀良人,何以理天下?臣请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使宣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帝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卒于官,帝伤之。
《新序》曰:魏文侯与士大夫坐,问曰:“寡人何如君也?”群臣皆曰:“君,仁君也。”次至翟璜,曰:“君,非仁君也。君伐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长子,臣以此知之。”文侯怒逐璜,璜起而出。次至任座,文侯问之,对曰:“君,仁君也。臣闻其君仁者,其臣直向。翟璜之言直,是以知也。”文侯曰:“善!”召翟璜入,拜为上卿。
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列子》曰:甘绳,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学射于飞卫,卫曰:“尔学不瞬,而后可言射。”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以告卫,卫曰:“未也。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而望之,旬月之间,寖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篷之干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旧本“纪昌”误作“甘蝇”。
《淮南子》曰:楚王有白猿,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猿拥柱号矣。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
《后汉》: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幼有奇才,博通群书。王莽时不肯仕,尝好俶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卫尉阴兴等以外戚贵显,深重衍,遂与结交。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光武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由此得罪,罢归故乡,闭门自保,不敢与亲故通。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坎壈于时,然有大志,居常慷慨叹曰:“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谒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凌云之志,三公之贵,千金之富不介于怀,贫而不哀,贱而不恨,犹庶几名贤之风。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终身名,为后世法。”
《吴志》:张昭,字子布,彭城人。博览众书,孙权拜辅吴将军。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不用,称疾不朝。权恨,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昭容貎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朝惮之。
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三十国春秋》曰:中牟令苏韶卒后,从弟节见韶乘马,昼日而行,著黑介帻,黄彩单衣。节因问幽冥之事,韶曰:“死者为鬼,俱行天地之中,在人间而不与生者接。颜回、卜商今见为修文郎,死之与生,略无有异。死虚生实,此有异耳。”言终而不见。
旧注引《孔氏志怪》曰:汉卢充,范阳人。家西四十里有崔少府女墓,充因猎逐麞,忽见朱门官舍,有人迎充见崔,云:“近得公尊府书,为君娶吾小女,故相邀耳。”将书示充,乃父手札。崔乃命女妆饰于东厢,引充相见。成礼,留三日,临别谓充曰:“君妇有娠矣,生男则当留之。”赠充衣衾,令车送之。充至家,经三年三月三日,临水戏,忽见水上二犊车,乍沉乍浮。既达于岸,充视车中,见崔氏与小儿共载,其别车,即崔少府也。抱儿还,充及诗一首,金碗一枚,俄而不见。及儿长成,后历任数郡。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后汉》:杨震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震,安帝时为太尉,为中常侍樊丰所谮而卒,共冤之。秉,字叔节,震中子也。桓帝时为太尉,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三者是也。”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论语》曰: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贾谊《新书》曰:孙叔敖为婴儿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见之,已埋之矣。”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喻其为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列女传》曰:有阴德者阳报之,德胜不仁,祥除百祸。天处高而听卑,尔必兴于楚。及长,为令尹老终。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
《前汉》:张汤,杜陵人。为廷尉,舞文巧诋。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深刻吏多为爪牙用者,依于文学之士。每朝奏事语国家事,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汤。百姓不安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奸吏并侵渔,于是痛绳以罪。自公卿以下至庶人,咸指汤。后为御史大夫,坐事自杀。初,汤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前汉》:杜周,南阳杜衍人。少言重迟,而内深次骨。为廷尉,其治效张汤。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王所是著为律,后王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后为执金吾,逐捕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上以为尽力无私,迁御史大夫。两子夹河为郡守,家资累巨万,治皆酷暴,唯少子延年行宽厚云。
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前汉》:王骏,谏大夫吉之子。以孝廉为郎,成帝欲大用之,出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骏终御史大夫。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迁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成帝选为京兆尹。时帝舅王凤辅政专权,会日食,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选忠贤。上不忍退凤,章遂为凤所陷。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妻怒之曰:“京师尊贵在朝廷谁逾仲卿者?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后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上,果下狱死。死非其罪,众共冤之。广汉、敞、尊互见于后。
《后汉》: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少有志操,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永即去之。建武中,为司隶校尉,乃辟扶风鲍恢为都官从事。恢亦抗直,不避强御,帝尝曰:“贵戚且敛手避二鲍。”其见惮如此。父宣,哀帝时为司隶校尉,为王莽所害。子昱中,元初亦拜司隶校尉,章帝时官至太尉。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
《孙氏世录》曰:康家贫无油,常映雪读书。少小清介,交游不杂。后至御史大夫。
晋车胤,字武子,南平人。恭勤不倦,博览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稍迁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武子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有盛坐而武子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终吏部尚书。
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晋书》:李充,字弘度,江夏人。善楷书,妙参钟索,世咸重之。禇裒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试问之,充曰:“穷猿投林,岂暇择木?”乃除剡县令。后为著作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秘阁以为永制。累迁中书侍郎。
《后汉》: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性清高,未尝修刺候人。建武末,沛王辅等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共甘旨,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就起,左右进辇,丹笑曰:“吾闻桀驾人车,岂此耶?”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令去辇。自是隐闭人事。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
《前汉》: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与楼护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言其见信用也。永于经书,泛为疏达,与杜钦、杜邺略等,不能洽浃如刘向父子及扬雄也。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终大司农。护,字君卿。少随父为医,出入贵戚家。是时王氏方盛,宾客满门。五侯争名,其客各有所厚,不得左右,唯护尽入其门,咸得欢心。为人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者皆竦。仕至广汉太守。王莽专政,召为前辉光。《西京杂记》曰:五侯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馈,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晋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好谐谑,人多爱狎之。每食甘蔗,常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图写特妙。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所珍惜者。玄发其厨后,窃其画,而缄闭如旧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其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初,在桓温府,尝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终散骑常侍。
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晋书》:戴逵,字安道,谯国人。少博学,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晞怒,乃引其兄述,述欣然拥琴而往。后累召不起。
晋谢敷,字庆绪,会稽人。性澄靖寡欲,入太平山十余年,召皆不就。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戴逵有美才,人或忧之。俄而敷死,故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求死不得死。”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
《晋书》:阮修,字宣子,咸从弟也。好《易》《老》,善清言,性简任,不修人事。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晏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间。王衍与修谈《易》,言寡旨畅,衍叹服焉。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室,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后为太子洗马,避乱,为贼所害。
晋毕卓,字茂世,新蔡鲖阳人。少希放达,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常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过江,为温峤长史。
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鲁语》曰: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路都父为客。羞鳖小焉,都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子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出?”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吴录》:孟仁,字恭武,本名宗,江夏人。少从季肃学,其母为作厚蓐大被,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其读书夙夜不懈,肃奇之,曰:“卿宰相器也。”除监池司马。因能结网,手以捕鱼,作鲊寄母。母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迁吴令,时皆不得将家之官,每得时物,未以寄母,常不先食。《楚国先贤传》曰: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所感。仕孙皓至司空。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
《前汉》:史丹,字君仲,鲁国人。元帝即位,为侍中。时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上寝疾,皇后、太子皆忧,丹以亲密臣,得侍疾。候上间独寝时,直入卧内,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爱幸,道路流言,以为太子有动摇之意。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恕,见丹涕泣,言又切至,大感曰:“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旨。”太子由是为嗣。成帝立,累迁左将军。
《后汉》:张湛,字子孝,扶风平陵人。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幽室必修整,遇妻子若严君,在乡党谨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人或谓湛为诈伪,湛曰:“人皆诈恶,我独诈善。”建武初,拜光禄勋。光武临朝,或有惰容,辄陈谏。常乘白马,上每见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及郭后废,称疾不朝。拜太中大夫。帝强起之为大司徒,湛自陈疾笃,遂罢。
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晋书》: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每闻其哭,辍餐投箸,为之悲泣,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广州珍异所出,前后刺史多黩货。朝廷欲革其弊,以隐之为刺史。州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后致仕,授光禄大夫,金章紫绶。
《魏志》: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为之罢社。后太祖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辟为司空掾,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百姓称之。
阮放八俊,江泉四凶。
《晋书》:羊曼,字祖延。少知名,历晋陵太守。任达颓纵,好饮酒。温峤、庾亮、阮放、桓彝同志友善,并为中兴名士。时州里称阮放为宏伯,郗鉴为方伯,胡母辅之为达伯,卞壸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而曼为濌伯,凡八人,号“兖州八伯”,盖拟古之八俊也。曼弟聃,字彭祖,少不经学,时论皆鄙其凡庸。先是兖州有八伯之号,其后更有四伯:大鸿胪江泉以能食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太肥为笨伯,散骑郎张嶷以狡妄为猾伯,而聃以狼戻为琐伯,盖拟古之四凶也。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华峤谱叙》曰:文帝受禅,朝臣并受爵位。歆以忤旨,时徙为司徒,而不进爵。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百辟群后,莫不悦喜形于声色。而相国及公独有不怡者,何也?”群曰:“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义形于色。”帝大悦。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明帝时,进拜太尉。
《世说》曰:文帝受禅,陈群有蹙容。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进司空,录尚书事。初,群为儿时,祖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博物志》曰:太丘长陈实,实子鸿胪卿纪,纪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于汉、魏,并有重名,而其德渐渐小减。时人为之语曰:“公惭卿,卿惭长。”“蹙”或作“戚”。
王浚悬刀,丁固生松。
《晋书》: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博涉坟典,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度。尝起第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引去。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意甚恶之,主簿李毅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刀,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后再刺益州,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乃作大船连舫,以木为城,起楼橹,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拜龙骧将军,监军统兵。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浚自发蜀,兵不血刃,顺流鼓棹,径造三山。孙皓降,浚解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以功封襄阳县侯,累转抚军大将军。卒,谥武。
《吴志》:丁固仕孙皓,为司徒。《吴录》曰:初,固为尚书,梦松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
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蜀志》: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与费祎共录尚书事,加督中外军事,迁大将军。整勒戎马出战,屡为魏将邓艾所败。及后主降,维投戈放甲,诣镇西将军钟会。会厚待之,步则同轝,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发,杀会及维。《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后汉》: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不守章句。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学终辞归,阖门教授。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词赋,能饮酒一石。灵帝时为尚书。
唐·李翰撰 宋·徐子光注 点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