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中学文豪校区 民国文豪郁达夫神秘失踪之谜:郁达夫怎么死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一胡愈之

  高中时学《故都的秋》时我就被郁达夫文字里那种忧郁而浪漫的气息所深深地吸引,也加深了我对北京的向往。再后来,我又在语文的课后读本中读到了《春分沉醉的夜晚》,也在其他书刊杂志零零散散地读到了一些郁达夫的文字,更加激发了我对郁达夫的深深兴趣。

  他的作品中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

  郁达夫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但首先,郁达夫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这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和本质。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郁达夫接受的中西教育,加上处于近代中国风雷激荡的时代,造就了他成为一个主张抒发个性的启蒙作家,一个始终如一的爱国者。

  实际上他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时,就曾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郁达夫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郁达夫一生著述颇丰,在中文学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样一位大才子,爱国诗人却在还不到50岁时就因迫害离开了人世。

  郁达夫是我们迄今所知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最后一个被日寇残害的文化名人。他遇难(失踪)的时间是1945年8月29日晚,而那已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两周之后了。

  关于达夫遇难的前因后果,还得追溯到五四时期。

  当时郁达夫作为鲁迅的好友是重要文学团体“创造社”的一名主将,是一位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反法西斯斗争的英勇战士。

郁达夫中学文豪校区 民国文豪郁达夫神秘失踪之谜:郁达夫怎么死的?

  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而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战初期,郁达夫曾担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1938年携眷至武汉,时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邀请郁达夫任第三厅少将设计委员,郁达夫去武汉就职。在武汉,他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后又被选为“文协”常务理事、研究部主任和《抗战文艺》编辑委员。此后,他辗转于台儿庄、徐州、山东、江苏、河南、浙江、皖南各地劳军视察。

  7月中旬武汉告急,郁达夫携眷到常德、汉寿。

  8月1日,郁达夫在戴望舒主编的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创刊号发表《抗战周年》一文,宣传抗战必胜。

  1 12月8日,郁达夫偕妻王映霞、长子郁飞离开福州去新加坡。此后,郁达夫一直在海外活动。海外流亡期间,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救亡,发表了大量文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3551/375251275459.html

更多阅读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赏析 江南的冬天郁达夫感受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有丰富的审美意蕴。该文被选进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等多本教材,可作为“定篇”类文本进行审美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这篇文本的特点

郁达夫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酒醉鞭名马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关于郁达夫一诗的闲聊一代文豪鲁迅以其犀利的笔锋闻名于世,然而他同他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的知识文化分子一样也写会吟诗对唱,以诗言志。鲁迅的诗一如其文犀利,辛辣,幽默自成一派,名句辈出,比如“横

郁达夫与孙荃、王映霞、何丽有的爱情 郁达夫与孙荃

郁达夫与孙荃、王映霞、何丽有的爱情文/赵冬富阳城里清末民初的轮船码头是商业中心,附近有条满舟弄,居住着郁家三兄弟——曼陀(1884-1939)、养吾(1891-1971)、达夫(1896-1945)。他们的父亲郁企曾(1863-1898)早年亡故,全家的主心骨是母亲陆氏(1

声明:《郁达夫中学文豪校区 民国文豪郁达夫神秘失踪之谜:郁达夫怎么死的?》为网友晴晶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