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这种问题,那就是很容易感到疲劳,而且怎么也恢复不了,一直很疲劳。不过这究竟是什么问题呢?有不少人都认为这是肾的问题,因为肾气不足,导致精力不够。其实是错误的!

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人肾都有问题?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人的第二大脑!
所谓第二大脑,就是人体的肠道。如今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大,往往引发紧张、焦虑、急躁、忧虑、失落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波动对胃肠功能有很大影响。反之,胃肠的功能状态也影响着精神心理状态,这就是目前很新、很热的一个理论——脑肠互动理论。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们公布的一项报告,揭示了身体疲劳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人同时也患有肠道菌群紊乱,这也是人们首次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尽管目前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根源仍是未知数,但科学家们已将目光投向细菌,试图通过对细菌的研究,揭开疲劳综合症背后的机制,探究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
调查发现,35%至90%因腹痛就诊的患者表现的症状与大肠激躁症类似,这个细节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因为消化道正是肠道菌群的聚集地,数百万亿种细菌悄无声息地”生活”在这里。这些微生物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理机制,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肠道菌群的影响。此外,菌群还有另一个职能,即建立大脑和肠道间的沟通桥梁。一旦肠道菌群功能紊乱,沟通机制受阻,相应的调节功能也就受到阻碍。
这次实验并不是科学家忽发奇想所产生的,而是早就有猜测肠道和人类神经有着关系。当我们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肠道活动降低,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排便不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肠道毛病都会浮现出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肠躁症。一紧张,就肚子痛的想上厕所。肠躁症不会传染,不会致命,但却带来无限的困扰,严重时,可能连家门都出不了。
而为了证明肠道菌群与慢性疲劳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分别对50名健康志愿者及50名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粪便样本中的菌群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那些患者提供的粪便样本中,某些细菌的出现几率更高,比如粪杆菌、粪球菌、梭菌、瘤胃球菌等。
科学家们表示,那些患慢性疲劳症的患者,常同时伴有明显的肠道菌群异常以及新陈代谢紊乱。和肠道急躁症类似的是,慢性疲劳综合症也会造成大脑及肠胃间的沟通受阻,从而影响机体调节功能。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分析研究,确认出现的特殊菌种,可以更有效、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从而对症下药找到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当你在一条路上堵死的时候,不妨换一条路走走看!说不定会有神奇的效果~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