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输送 非公平交易 异地高考评论:公平与利益的争夺

   

 

  本报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有人梳理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最近几次讲话,发现袁几乎每次必谈教育公平。在推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差异不再是能不能上,上什么的问题,而是大家在都能上学的基础上,获得的资源并不均衡。

  如果把视野放宽,继续由义务教育阶段往上,则教育公平在2012年最集中的诉求就是对“异地高考”放开的呼声,以及对于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质疑。而如果把视野前伸,则是近年来日益引发重视的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提到:要基本建立起“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

  临近年底,又到了一批省市公布异地高考方案的最后期限。从去年10月的家长联名上书开始,今年异地高考看似驶入了快车道。3月教育部负责人称政策已在冲刺阶段;6月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地方推动”精神;而截至本文发稿,已有河北、重庆等多个省市发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只是,最关键的北上广地区,依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下来人。

  公平之名还是公平之实?

  有人梳理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最近几次讲话,发现袁几乎每次必谈教育公平。在推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差异不再是能不能上,上什么的问题,而是大家在都能上学的基础上,获得的资源并不均衡。而如果把视野放宽,继续由义务教育阶段往上,则教育公平在2012年最集中的诉求就是对“异地高考放开”的呼声。

  其实,“异地高考”一拖再拖的背后,除了难解的利益格局,还有难以界定的概念问题。由此,袁贵仁三番五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赞同“异地高考”这个表述,应改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如何参加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考试问题”,就在于“异地高考”一不小心就会被“高考移民”利用,而高考移民,是教育部坚决不同意的。

  尽管如此,就连不少倡导“异地高考”放开的学者,都坦言难以分清“高考移民”和“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一直关注“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并曾参与过高考“民间方案”制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保证‘随迁子女’中没有高考移民,因为进城务工人员可能是纯粹为工作而来,但也可能是带着多重目的,比如让孩子享受更高的教育质量。所以其实没法去追究那些家长的责任,政策上对于随迁子女一律放开就可以了。”

  然而,如果一律放开,将意味着教育资源面向一个大范围内的再分配,很有可能吸引大量钻空子的“高考移民”涌入,陷入僧多粥少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将影响到原先本地人的机会,在现有按地区划分指标的体系下,对于真正的随迁子女来说,也将造成新的不公平。

  因此,几乎所有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均有前提条件,并可以预计北上广等地区条件将更为苛刻。

  集思广益后的解决方案

  日前,重庆市教委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准入条件相对宽松。第一个条件是考生具备在重庆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第二个条件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家长在重庆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合法稳定的住所。而在河北省出台的方案中,流入河北省的随迁子女在父母经常居住地接受高中教育,至毕业时具有两年以上连续就学记录,同时提供家长就业失业登记证、居住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即可在河北参加高考,并与该省考生享受同等的招生录取待遇。

  总的来看,由地方推动的“异地高考”方案,就是教育学者熊丙奇口中的“户籍改革思路”,即放开户口、再设条件。但于这种又“开放”又“限制”的忸怩感中,就可以体会到地方的不情愿。因为很多问题,如高考人数的变化、招生计划的变动等,不是地方一方可以协调解决。熊丙奇一针见血地指出,让地方来推动,地方肯定会设置门槛,最终将只有少数人享受到政策。

  而当户籍改革思路难以真正见效时,就可以考虑“已经在路上”的高考改革,借高考改革之机转变“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的制度,实行全国统一自主招生。

  具体来说,全国性院校可以面向全国自主招生,采用统一的测试然后录取,不涉及户籍;地方院校可以把更多的指标划给当地;而对于高职高专,完全可以取消户籍限制,申请注册入学。

  综上所述,熊丙奇强调:“不管是在现有的高考制度框架之下,放宽各地户籍限制,还是努力去推动高考制度改革,责任都在中央政府。”

  希望延至2013年

  转瞬间,一年又过去了。在北京,“异地高考”放开方案依旧等待着最终落地,而明年将参加高考的异地考生们,已经确定得不到准入证。据媒体报道:随着12月1日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的开始,“本市户籍考生和2012年12月5日前完成外地转京户口在京落户考生”均被通知可报名参考,非京籍考生则被北京市教委建议“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

  这种情况下,希望已经推迟至2013年报考2014年高考的那批学生。对于这一结果,很多学者表示遗憾。熊丙奇在其博客上感叹:“从2009年起,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就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从那时到现在,政府部门本应该有很长时间来听取公众的意见,可遗憾的是,一直不见为异地高考公开征求意见。有时甚至是拖一天算一天的态度。这一拖延战术,伤害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益,以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熊丙奇依然坚持,在本地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员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朗化、公开化(北京、上海等地前有外来人员联名上书,后有本地户籍人口强烈反对)的现在,更有必要开门纳言,听取双方的意见。他甚至提议,不妨提交地方人大讨论、审议,让其具有法律效力。

  总之,关于解决“异地高考”这桩事儿,由于涉及公平与利益的檄辩,所以毫无疑问将是一场持久战,且人口流入越多的地方,越难权衡。目前由于交由地方推动,主体仍是户籍改革思路。但如熊丙奇所言,未来或可借鉴全国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招考方式,全国性院校率先取消报名的户籍限制,实行统一招考。

利益输送 非公平交易 异地高考评论:公平与利益的争夺



编辑推荐
2013年武汉理工大学公布艺术类招生简章
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章程
2013海南师范大学省外艺术校考报名系统使用必读

欢迎访问读书人网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4051/709144160075.html

更多阅读

我最怕的三个会计科目: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工具

阿笨按:这个科目是很多人深恶痛绝的; 呵呵,这是个转移资源,利益输送的科目; 以前的五粮液000858,没上市的会稽山,都是如此(其实拉出来一个基本上都是如此,600252做报表做的最明显); 轻纺城600790的结果跟星湖科技600886差不多,分拆上市,掏空上市

农银汇理工业4.0 农银汇理被疑涉丙类账户“利益输送”

     中国债券监管风暴升级。继万家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后,近日,第三只公募基金卷入到债市“扫黑”风暴之中。不同的是,这次牵扯进来的是股票型基金,而非债券型基金。  消息人士表示,5月以来,在监管机构的要求下,金融机构检查、自查“

声明:《利益输送 非公平交易 异地高考评论:公平与利益的争夺》为网友深海有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