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文化 不同地区的苗族舞蹈有何区别

  苗族的“鼓舞”主要种类集中在湖南省西部、贵州省

  东南部清水江流域一带。黔东南的苗族“木鼓舞”,是过去每13年才举行一次的“吃牯脏”大型祭祀活动时的“鼓舞”形式。节日时,舞蹈的男女狂舞三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如醉如痴。“花鼓舞”是湖南省凤凰、保靖、花垣等县苗族人民欢度农历“六月六”“八月八”“赶夏”“赶秋”等传统节日时,必有的自娱性舞蹈。届时,在举行盛会的广场中央,架起一面由三人负责敲击的大鼓。由两人持双槌敲击鼓皮,一人持单鼓槌敲击鼓梆,参加集体作舞的人们,没有人数和男女限制。作舞之前,击鼓者用本民族语言歌颂发明木鼓者的功德,以此作为对祖先的祭奠。

    然后,众人便在鼓点的伴奏下围鼓成圈翩跹起舞。这些作舞者的基本舞姿多来于各类生活动作的模拟,其中还加入一些武术成分,使舞蹈动作柔美而刚劲。《花鼓舞》的特点,是两位击鼓者在旋转、翻身或跳跃下表演多种对称性舞姿的同时,还能敲奏出和谐而统一的鼓乐。苗族民间舞蹈《猴儿鼓》,是以三人或多人模拟猴子各种习性与击鼓姿态的男子表演性舞蹈。表演时,由一名鼓手在鼓后击鼓作乐,另一鼓面朝向穿猴装、画猴脸谱的舞者。舞蹈动作多为模拟猴子啃吃苞谷、荡秋千、看鼓、试鼓、惊鼓、相互嬉戏等。扮演猴子的舞者可用拳击鼓,也可以槌击鼓。整个“鼓舞”不但风趣、热烈、技艺性极强,而且具有一定的戏剧情节。

  苗族民间自娱性的《踩鼓舞》,是年节、喜庆集会,尤其是农历三月“姊妹节”时,必不可少的女子“鼓舞”。舞蹈时,先由一名少女边歌边走入场内,然后继续歌唱并击鼓伴之。歌词内容基本为召唤,如姊妹们不要错过时机,快来作舞等。随后,众多盛装的苗族姐妹便聚拢在鼓架周围,面对皮鼓踏节而舞。在舞蹈进入高潮时,外围的男女老幼观众也可进入舞场,组成若干层同心圆圈共同作舞。舞蹈动作自由、欢快,时有两腿颤抖而带动全身的特点。流行于黔东南的《反排木鼓舞》,现已成为苗族节日庆典以及出访他国的代表性舞蹈,被邻国友人誉之为“东方迪斯科”。

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文化 不同地区的苗族舞蹈有何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在苗族诸多种自娱性和表演性“鼓舞”的基础上,人们又创造出了由四人同时敲打作舞的《四面鼓舞》。这种“鼓舞”流传在湘西的凤凰县和贵州省松桃县苗族聚居的地方。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5851/990495518488.html

更多阅读

简攀登老师开课教案:《维族舞蹈》

课题:中国民族民间舞——《维族舞蹈基本综合训练组合》教学目标:通过对维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动律,基本体态,风格特点(昂首、挺胸、立腰是基本特征。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腕、膝部直至脚部动作的充分运用,使其

少儿舞蹈东城图书馆班 招生啦! 少儿舞蹈室招生广告词

东城图书馆“少儿舞蹈班”招生啦!→本班由“晓晶舞蹈”和“全国艺术水平等级考试考官”联合开班!→以“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为核心教材!→聘请以优异成绩通过舞蹈师资考核,均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学

赫哲族历史简介 赫哲族舞蹈

“赫哲”是满语,大意是指"东方的人们",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素以三江为家,渔猎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为依玛坎、说胡力;民歌有嫁阔令、赫尼娜;乐器有口弦琴、单面手鼓;有各种民间舞蹈;民族体育项目主

风--张娅姝 中国好舞蹈张娅姝

还是忍不住想上网、玩手机、看电视;毕竟咱从小就不爱看只有文字的书;今晚,又可以看《中国好舞蹈》了,上周张娅姝和周丽君的尤物让人难忘;喜欢插画的我,今天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图腾、节庆、婚嫁、饮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一、服 饰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 多达130

声明:《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文化 不同地区的苗族舞蹈有何区别》为网友待我发光闪瞎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