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芦大清河盐场
河北省长芦大清河盐场(以下简称清盐),位于唐山市乐亭县西南渤海湾沿岸。东与大清河口毗连,西与大庄河口接壤,南邻渤海与石臼坨岛隔水相望。此界马头营、古河乡两地农村。
传说从前渤海水本不咸,所以变咸出盐,是因为海底下有个宝葫芦,终年每日往外冒咸盐造成的。这宝葫芦是怎么来的呢?
说从前有哥俩,哥哥奸诈,弟弟憨厚。分家后,哥哥日子越过越富,弟弟越过越穷。一天,弟弟下地干活回来,路上遇一挖野菜的老妇,衣冠不整,老态龙钟,走起路来,浑身瑟瑟发抖。
弟弟关心地问:“老人家,您这是怎么啦?”
老妇有气无力地答:“我孤苦一人,没儿没女,几天没吃饭啦,生饿的呀!”说完,跌跌撞撞地挖起野菜。
弟弟到家后把自己仅剩下的一瓢稻种碾成米,连夜送到了老妇的家中。老妇激动万分的说:“好心人哪!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小伙子,我告诉你,渤海湾里有座无名岛,岛上有座仙山,山有个神仙洞,洞里藏着无价宝。那里的宝物任你取。小伙子,快去取宝吧。”老妇说完就不见了。
弟弟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到了藏宝的山洞。刚进洞门就见金光四射炫人眼目。往里一看,哇!全是奇珍异宝。弟弟呆看半晌,心想:外财不富穷人,咱一个庄稼汉,要些宝物干啥。刚想回身往外走,见门旁墙上挂着一个小葫芦。小伙儿想,这玩艺带回去还有点用场,把它开成个点种的葫芦倒也不错。他顺手摘下,带回了家中。刚进门,那老妇正端坐在自家的炕上。老妇问:“小伙子,把宝取
回来啦?”
弟弟答:“没有。”
“怎么,没找到?”
“找到啦,那宝实在多,看了好喜人。可咱一个庄稼汉要那么多宝有啥用,我拿了个小葫芦留做点种用。”
“拿出来我看看。”
小伙把葫芦交给老妇,见她将葫芦摇三摇,磕三磕,把盖儿打开,往外一倒说:“出盐巴,盐巴出。”立时,白哗哗的咸盐从葫芦里一个劲儿地往外流。见她又将小葫芦磕三磕,摇三摇,把葫芦嘴往起一扬,说声:“收!”那盐顿时停止外流。
老妇正儿巴经地说:“孩子,这是个会出盐的宝葫芦啊,收起来吧,往后的日子就不用再犯愁啦。”
弟弟有了宝葫芦,首先想到的是穷乡亲们家家户户没盐吃。他用宝葫芦摇出了好多好多,挨家挨户送去了咸盐,乡亲们别提多高兴啦。
事情很快被哥哥知道啦。他找到弟弟一问,弟弟一五一十全都告诉了哥哥。黑心的哥哥知道了宝葫芦会出盐,心理好像长了草。立时巴刻偷走了宝葫芦,驾起大船往大海里逃走了。船到深海,他一时等不得一刻,拿出宝葫芦摇三摇,磕三磕,把盖儿打开,往出一倒,说声:“出盐巴,出盐巴。”那盐从葫芦里一个劲儿地往外冒。一会功夫便把船装满了,哥哥着急地将宝葫芦摇三摇,磕三磕,说了声“收!”那盐还是不停地往外流。原来哥哥财迷心窍一时着急竟把停止出盐先磕后摇的方法给记错,那盐止不住往外冒。船被压沉到海底,宝葫芦还在一个劲儿地往外冒盐呢,从此,渤海湾的海水越来越咸,海盐越来越多。
翔云岛的传说
在乐亭县境西南沿海,距捞鱼尖不足一公里的东北方向,有一片茂密的林荫带。这里就是面积占有11.3平方公里的翔云岛林场。
从地理位置看,它南仰渤海,北接内陆广袤的沃野,天然玉成, 无半点与内陆隔离的痕迹,那么何以称之为“翔云岛”呢?
据《永平府志》卷二十四《封域志?山川六》记载:“翔云岛,县西南四十里,旧在海内,今去岸数里矣。晨绕烘日,常绕祥云故名。”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领船队,由海陆御驾亲征。大军行至渤海与敌相遇。两军对垒水上一战,唐兵被打得溃不成军。唐王在白袍将薛仁贵的保护下,冲出敌军防线,仓惶出逃到了翔云岛一带水域。正当疲于奔命的唐朝官兵,兵困马乏,饥馑难耐之际,忽听身后人声呐喊战鼓齐鸣,唐王朝后一望,大惊失色:“不好,贼兵来也!”
一霎时,敌军船队如风卷乌云一般朝唐兵船队压了过来,唐王急忙下令立即开船。几天水米没打牙的唐兵面对苍茫大海,后顾敌军追兵亦是半步动弹不得,眼睁睁就有被敌人生擒活捉的危险。唐王心乱如麻,一筹莫展。他仰面苍天,长叹一声说:“天哪!难道我李世民就这样完了吗?”话音刚落,只见西南天际,袅袅然飘来一朵五彩祥云。云团越飘越近,变得也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便落下海面,茫茫沧海上立时现出一座小岛。唐王一见惊喜万分,忙令船队靠岸登岛,扎寨安营。
再说正当敌兵穷追不舍,满蓬前进的当儿,忽然间眼前大海变得云雾蒸腾,方向难辨,唐兵的半点影子都看不见了。敌军失去追击目标,无计可施,只好掉
转船头,灰溜溜收兵回营。
一场虚惊过去了,唐王这才举目留神,观看岛上风光。但见全岛丛林浓密,花草葱郁,蜂飞蝶舞,燕雀婉鸣,好一派宝岛奇景。臣下们欢欣地对唐王说:“陛下,您洪福齐天,吉人天相,身临绝境,竟得天助降下无名岛于大海,何不乘此雅兴为宝岛取个名字呢?”
唐王听了,哈哈大笑,他紧闪龙目,兴冲冲地说:“尔等所奏,正合孤意。”唐王低头想了想说:“天降祥云,海现宝岛,我看此岛就叫‘翔云岛’吧!”从此就有了翔云岛的名字。
渤海湾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渤海湾不是海,而是一块年生五谷风调雨顺的风水宝地。 有一年遇到一次千年难逢的大旱。河水旱干了,地皮旱裂了,庄稼旱着了,眼看就要把人畜旱死。人们点燃高香,摆下供品,到龙王庙去求龙王爷普降甘霖,以解万民倒悬之苦。
一时间,龙王庙前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比庙会还要热闹。锣鼓喧天,香烟缭绕,求雨一连三七二十一天,一个雨点也没求下来。
老天爷不下雨,龙王爷黑了心。老百姓没办法,就骂起地方神土地老爷来了:“土地呀土地,你住在庙里,成年给你烧香拔火,如今黎民百姓眼睁睁旱死,你就不放个屁吗?”
土地佬被人们骂得吃不住劲儿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求东海龙王敖广。 执掌一方水土的东海龙王,哪里把小小土地佬放在眼里。不但不给半点雨水,一顿臭骂把土地佬给骂出来了。
别看土地佬官小,脾气倒不小,挨了骂,心里也是不服,脚一跺,飞上天穹。
土地一气来到了凌霄宝典,见到了玉皇大帝,把事情原委奏述了一遍,一把鼻涕一把泪,磕头如小鸡啄米一般,头都磕血印了,还在恳求玉帝哀怜下界苍生,赶快处置东海龙王,给下界施恩降雨。
玉帝听完土地的哭诉,深感其诚,动了恻隐之心,慢条斯理地说:“土地神!你的一片至诚,朕很感动。敖广未能及时行雨,也有他的苦衷。今年普天大旱,水源甚紧,他奉天命行事,对你虽有不恭,也就不要再计较啦,朕为你行雨就是。
来呀!宣天蓬元帅上殿!
天蓬水神是个见酒不要命的家伙。成天抡着个酒坛子喝的醉醺醺的。听到玉皇宣他惊出一身冷汗,酒劲也过了几分。他摇摇晃晃来到金殿,跪在单,舌头都短了。玉皇见怪不怪地说:“看你这样子,又喝酒了吧?”
“罪臣该死。”
“如今下界天旱成灾,土地神管辖的地域,灾情更重,再不下雨,万物生灵就有灭顶之灾,为解救下界生灵,从你的水域,分拨给他们部分天水。注意适量,万万不可浪费。快快领旨去吧!”
“臣,遵旨!”天蓬元帅口头领旨,起身出殿,醉眼迷离,还在晕晕乎乎的。 土地急忙上前。催促说:“天蓬老爷,不知何时动身,小神听个准信儿,好去恭迎圣驾呀!”
天蓬元帅晃了晃脑袋说:“土地佬儿。你先行一步,我这就动身!这就动身啊!”
土地一听,乐颠乐颠地走了。天蓬元帅来到天水池畔,刚要提闸防水,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随风传来,他抬起醉眼往南一看,见一群仙女正簇拥着嫦娥仙子飘然而至。天蓬元帅生来就有个爱看俊媳妇的毛病,见了嫦娥两眼直勾勾地盯住,犹如木雕泥塑的一般。他这呆头呆脑的样子把嫦娥仙子给逗乐了。
嫦娥仙子这一笑可不要紧,把个天蓬元帅魂儿都笑跑了。他误以为嫦娥仙子垂情于自己,赶忙提起水闸放开天池,扭身朝嫦娥追去,边追边喊:“嫦娥慢走!嫦娥你等等我„ „”
嫦娥前面走,天蓬后面追。穷追不舍,一直追进了广寒宫。到在宫内,天蓬元帅呆里呆气,对嫦娥还是纠缠不休。
嫦娥娇嗔地说:“呆子!你光顾胡闹,你那天池还管不管了?”
“哎呀!”天蓬经嫦娥猛然提醒,这才忽啦想起天池水闸,吓得他酒意全消,撒腿就往回跑。到了近前赶紧放下水闸,手打遮阳往下界一看,见下方的渤海湾早已变成汪洋大海。由此才引出天蓬元帅失职被贬,变成了西天取经的猪八戒的一段故事。
唐王与海蟹
唐王李世民御驾东征,一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大军追至燕山脚下,敌军搬来数万援兵,排兵布阵隐蔽燕南林木之中。唐兵赶到,敌兵呼啸而起,首将盖苏文善使飞刀数口,燕南一役,唐朝大军伤亡惨重,溃军南逃。
盖苏文见唐朝营垒溃不成军,军南下,乘胜追杀,跟定唐王大队而穷追不舍。一路上几番格斗,又伤唐王数员将校。唐王溃军逃到大清河畔,见面前一河挡住去路,河宽十余丈,水流湍急,深不见底,河内雾气沼沼,天水相连。几次争渡均未成功。
唐王忙令军卒沿河南进,想找一水浅处再渡。南行数里,到了沿海入海口,河水才缓缓散开流入渤海,水浅没踝。有的地方露出了河床。唐王一见欣喜万分,忙令众将校,赶紧过河。但水下全是渲乎乎、软绵绵的淤泥,下水军卒被陷过腰,还不曾见底,战马争渡,势比登天还难。
正当唐王君臣面对泥河一筹莫展之际。敌兵已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河边狠狠压了过来。前无去路,后无来者,眼睁睁束手就擒。唐王见状不禁仰天长叹道:“天哪!想我李世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大江大河都曾渡过,难道今日该我死于如此小小泥河不成?”
唐王话音未落,只见从渤海湾缕缕行行爬来无数螃蟹,不大功夫,左三层,右三层,密密麻麻搭成了一座浮桥。唐王一见大喜过望,催动坐骑,带领部下马踏蟹桥很快渡过泥河。
唐王君臣刚刚过河回头一瞅,敌兵已追到切近,正要过河,他着急地说:“众位神蟹,赶快爬开,撤掉此桥啊!”
尽管唐王心急如焚,那些螃蟹奋力挣扎出泥泞,前堵后塞,谁也休想前进寸步。
唐王沾事者迷,着急地说:“众位神蟹,不要拥挤,赶快横着爬呀!”
螃蟹听后,立刻横向爬开纷至爬入渤海,。等盖苏文想领兵过河,蟹桥早无踪影,他们面对淤泥河,无计可施,眼睁睁只好让唐王君臣逃走了。
唐王李世民乃真龙天子,金口玉言说话就是圣旨。螃蟹因受皇封横着爬,到如今一直横行从不敢改。直到现在,渤海岸还流传着这段故事,都说被唐王君臣过河踩下的马蹄印至今还清晰可见。
六月十九赶鱼节
渤海沿岸渔民每年六月十九日过赶鱼节。这天,渔民们敲锣打鼓,吃鱼炖肉,喜气洋洋地过佳节。
赶鱼节是怎样来的呢?
据说有一位赶鱼神,是玉皇派来的神仙,任务是把大洋里的鱼赶到海里,让渔民捕捞。它来到龙宫,见了四海龙王,龙王因它是神仙,格外关照,请吃请喝,高敬高待。
但是,赶鱼神是个好酒之徒,它在龙宫突然发现千年老酒,就拿来偷吃,喝得酩酊大醉,一睡就是一年。
由于没有赶鱼神,渔民断绝了生路,个个饿得皮包骨,眼看就活不成了,就向龙王告状。龙王一听勃然大怒,就令虾兵蟹将把赶鱼神揪到龙宫受罚。赶鱼神见了龙王,自知理亏,叩头求饶。龙王爷重责他三九二百七十大棍,再加上蟹将的求情,赶鱼神立下誓言,从此戒酒,龙王爷才饶恕了它。赶鱼神戒酒之日,正是六月十九,所以定位赶鱼节。
赶鱼神戒了酒,悔过自新,重新振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起来。把大海的鱼群赶往渤海,这样渤海沿岸渔民年年丰收,渔民喜笑颜开,开始过着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虾蟹二帅威镇大河口
北港码头近海东南两道水下沙杠夹峙下,有一条不宽的海沟,这里就是大清河口的大河口。大河口东面还有一道海沟,叫白道河口,也叫二河口。凡在这一带水域作业过的渔船和由此经过的货船,都知道这一带水势平稳,风浪缓和。因此不管是当地的渔船还是外地来的货船都愿到此停泊,海上船只只要进这两道河口,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这一带海域为什么如此风平浪静,而又很少出事儿呢?
传说这两道河口,由虾、蟹两位大帅镇守着。不管什么精灵海妖,休想打这儿混过海口。不管哪里来的船只遇上什么麻烦,只要一求大帅保佑,一准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一次, 海上起了大雾,一艘船迷失了方向。它在雾海中摸索前进,忽然发现从对面驶过来一艘三桅三篷的大货船。等到了很近才发现,哪里是什么货船,原来是镇守大河口的虾大帅在亮虾桅呢。中间的大桅就是大帅那足有旗杆大的大虾桅,两边的两个桅杆却是虾大帅的虾须。渔民们一看,欢喜得叫了起来,他们赶紧掉转航向,仅仅尾随着大帅驶过大河口,安全地靠了岸。二河口的蟹大帅,更不含糊,无论多么凶恶的妖怪,只要让它撞上,休想从它那两只大夹子下逃命。
一年, 从山东烟台来了一艘大船,想从大河口北上大清河口码头。从山东蓬莱山来了一条蛇精,想上石臼坨岛,见佛光普照,未敢登岸,便想由水路混上口岸兴妖作怪。它变成了一条筷子大小的小蛇,爬上了货船。
货船刚到了大河口,平静的河口一会儿的功夫象被扣在一个巨大的雾罩之下。只见海风呼啸,浊浪排空,黑洞洞一片,伸手难见五指。驾长一见被惊得面
如土色,急忙传令改变航向,顶风前进以避风势。
趴在穿上的蛇精并不死心。它急忙离了货船,游水又爬上了另一条客船,找一避风之处,化作人形混在了旅客之中。自打蛇精混上客船,那客船立刻在大河口前打起转来,,任凭船长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不能稳住船势。船工们个个被惊得瞠目结舌,面如土色。船上的乘客呼天喊地地慌作一团,有人直朝大海磕头,祈求上苍保护。
老船长铁青着面孔厉声喝道:“船上哪位老客做下伤天害理之事?既犯天禁,赶快下船,不要等伤害了全船客人的性命。快快下去,就算大伙求你啦!”众乘客见状随即亦行动,有人磕头,有人作揖,更多的人则污言秽语,嗤笑唾骂,熙然乱成一团。
过了好大一会儿,忽见人群里站出一人,三十多岁年纪,穿一身青缎裤袄,白净面孔,明眸皓齿,两道剑眉之中有一颗红痣。只见他用手一指苍茫大海,纷纷地说:“好哇,我们往日无愁近日无冤,两次三番找我麻烦,真乃欺我太甚。冤家路窄狭路相逢,今日绝不与你善罢甘休!”
那小伙子边说着,挽好衣带“噗通”一声跳进水里。茫茫大海立刻狂涛怒吼,巨浪翻腾,两股巨大的漩涡翻来转去搅在一起。随着一声巨响,只见一个大对虾精和一条大蛇精忽地露出水面。它们厮杀在一起,打得难解难分。那虾精正是镇守大河口的虾大帅。蛇精岂是虾帅的对手,大战不过三十回合,便败下阵来,它且战且退,直朝二河口的方法逃去。
被打得筋疲力尽的大蛇精逃到二河口,见海中竖起两根大旗杆。它刚要乘机盘上旗杆休息休息,那两根旗杆突然变作两只大螃蟹夹子,把大蛇精死死地钳住,只听“咔嚓”一声,蛇精被剪成了三截扔在了水中。那蛇精落水后,翻滚了
两下便长在了一起复旧如初,张开血盆大口向蟹精直扑过来。这蟹精就是镇守二河口的蟹大帅。
蟹大帅精通法术,武艺高强,它哪把蛇精放在眼里。正当它再次举起双夹想夹死蛇精,蛇精却乘势钻入水下,抓准时机咬住蟹大帅的后背不放,蟹大帅回身不得,两只大钳失去了威力,憋得两眼伸出尺把长,登开八只大脚,带着蛇精象一辆风车似地转了起来。
正在蟹大帅一筹莫展的时候,虾大帅赶到了现场,它看着绞在一起的蟹大帅和蛇精,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它围着它俩转了一圈,稳住身形,以静制动,抓住时机,照准蛇精的左眼就是一枪。这一枪扎得又稳又准,又凶又狠,当时就把蛇精的左眼扎瞎。蛇精终于支持不住,刚一松开蟹大帅,蟹大帅翻过身来就是一剪,它把蛇精刚刚夹住,虾大帅接着又是一枪,把蛇精的右眼又给扎瞎。双目失明的蛇精,此时只有招架之功,再没有还手之力。蟹大帅见时机已到,举起双剪只听“咔咔咔”几下,把个蛇精剪成了数段,再也不能长到一起了。
一场恶战过去,海面恢复了平静。镇守大河口、二河口的虾、蟹二帅名声远震。从此以后,千山万壑,九江八河的精怪邪妖,再也不敢到大清河口、捞鱼尖一带海域作祟,渔民们从此世世代代过着平安日子。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还念着虾、蟹二位大帅的无量功德。
渤海奇鱼八带
渤海湾有一种软体动物,没鳞没甲,圆乎乎的大脑袋下拖着八条带子似的大腿,因此人们都叫它八带鱼。
八带鱼从前可是鱼中长得最美最美的一种。它身材修长,红鳞翅,金尾巴,两只大眼鼓出额前,游出水面可漂亮啦。为什么它变成了现在这种丑模样了呢?
原来,渤海湾的八大河口,分别住着红、黄、橙、绿、青、蓝、紫、黑八个大海螺精。一年,龙王爷的寿诞之日,八个大海螺精齐集渤海湾龙宫,前去给海龙王拜寿。席间它们到御花园游玩观赏,见一颗八色珊瑚生于礁石长成树状甚是好看。八大海螺见后馋得水欲滴,忍不住,便你争我夺地将珊瑚树吞入腹内。此事被看守花园的龟大爷报告了海龙王。
龙王闻奏勃然大怒,要将八大海螺推出去,斩首示众!
众臣一见,吓得面如土灰,连忙跪倒求情。
鲇鱼军师将拂尘一甩,躬身施礼道:“王爷息怒。今天乃是万岁千秋寿辰,众海螺将军虽冒犯海规,为取吉利,就赦免它们这次吧!”
海龙王气咻咻地说:“难道就这样让他们白白吃了孤的心爱之物不成?” 军师眼珠一翻,连连摆手道:“不,不!依臣之见,不如暂放众位将军回海口戴罪立功:如能将腹中的珊瑚虔心修炼成八颗五彩神珠,那时献给陛下,岂不更好?”
“八颗珍珠又有何用?”
“万岁,那珍珠谁人吃下便可成仙得道,益寿永年哪!”
海龙王一听惊喜异常,大声宣纸:“依臣所奏,看在军师面上,赦免尔等死
罪,赶快各回河口修炼去吧!”
这件事被八带鱼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立刻奏报龙王说:“陛下,八位将军返回海口,言称虔心,我看未必。地理分散,无人看管,如生怨心,怎能成事。我看不如派一得力干将,巡回守候,此事定保无。”
龙王大喜,立即准奏,封八带鱼为八大河口护卫将军,赴八大河口巡视。 话说八大海螺,蒙羞带愧回到各自的海口,。他们苦心修炼,日夜赶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三年,个个练就宝珠。八位将军齐聚到红海螺将军宫殿,将珍珠恭放玉盘之内,顿时珠光宝气,满殿生辉、照得整个渤海通明透亮。
八带鱼见八彩神光直贯海空,知是八大海螺练成了宝珠,迫不及待等,立即赶到红螺将军的住所,端起上差的架子问道:“众位将军,宝珠可曾连号?”
众海螺道:“回将军话,宝珠已经练好,现已集齐,明日即随将军到龙宫献宝。”
“嗯?”八带鱼不高兴地说,“宝珠练好,交本将军带回龙宫便是,尔等难道说信我不过是吗?”
“不敢!不敢!”众海螺诚惶诚恐地说。
时辰不大,众海螺取来八颗宝珠,八带鱼接宝在手。二话没说,扬长而去。半路途中,八带鱼将宝珠拿出来,放置掌心暗自想道:“我盼此宝,整整三年,今日到手谈何容易,吃下一颗就能得到成仙,还不受用等待何时?”八带鱼拿起一颗放入口中,格吧格吧嚼个粉碎,只觉得神清气爽,口中异香沁人,浑身轻飘飘,欲升天界。
吃完宝珠他忽然想到:哎呀不好!我虽吃下一颗,龙王定然知道,死罪可逃,活罪难免,倒不如全部吃下,成为正果金身法力无边,老龙王其奈我何?八
带鱼想至此,将八颗宝珠全部吃了。
再说渤海龙王,自八大海螺带罪返回整日做着获取宝珠,长生不老之梦。一日升殿,军师忽报,夜现天象见八大河口红光四射锐气升腾,断定必是八大海螺已将宝珠练成,老龙王急忙传旨,命人找来八带鱼。
老龙王问道:“护卫将军,八大海螺可曾将宝珠练好?”
八带鱼吞吞吐吐地说:“陛下莫急,宝珠若是练好,我,我怎能隐蔽不报呢?” 鲇鱼军师一看八带鱼的神色,已知事情八九,忙奏道:“陛下,八大海螺将军,虽为带罪之身,但精心炼珠,可谓功劳不小,何不派人前去慰劳一番,顺便催办此事,宝珠练成指日可待,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准卿所奏!朕派你带些犒劳之物,前去慰藉八卿,快去快回。”
“遵旨!”
军师急忙下殿,驾起祥云,立时来到红螺将军住所。
军师清楚了个中原由,返回龙宫,奏明此事,可把老龙王气坏了。立刻传旨要夜叉捉八带鱼进宫。
“慢!”军师急忙上前跪奏道:“陛下,这样作未免操之过急,我算他现在正藏在地宫虔修,现已得道成神,夜叉即便持剑前去,未必能成。”
“那就便宜了这个畜生不成?!”
军师摇了摇头说:“不,不!以臣之见,不如把它召进宫来,当面对质,待它认罪,执刑不晚。”
老龙王长舒一口恶气说道:“这个孽障,找他能来吗?
“臣算它一定能来。”
八带鱼在地宫正做成神的美梦,忽闻龙王传旨,要它进见龙王。八带鱼做
贼心虚,硬着头皮接下了圣旨。它暗想:我已成仙得道长生不死,再说宝珠我给他个矢口抵赖死不认账,老龙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八带鱼自峙神通广大,大模大样地来到龙宫。老龙王见八带鱼死不认账,气得哇哇怪叫,“难道说朕冤枉了你不成?来人,快宣八大海螺将军上殿!”
八带鱼见事情败露,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刚想纵身驾云逃之夭夭,老龙王早有准备,口中念有词,举起浑元金斗一下子把八带鱼装入斗内。
八大海螺厉声喊道:“该死的八带!快快还我们的宝珠!”
八带鱼伸出脑袋哀求道:“众位将军,宝珠已被我吞入腹内,任凭圣上和诸位处置,宝珠实在是拿不出来了!”
八大海螺闻听,火冒三丈,将浑元金斗团团围住,齐嘈乱喊地说:“圣上杀死他,快给臣等做主啊!”
八带鱼见八大海螺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急忙缩回斗内。八大海螺从金斗内拉出八带鱼,时间一长,八带鱼已经变了形象,皮肤、鳞甲、尾翅早被浑元金斗溶化脱落,只剩下一团白花花的大肉蛋。八大海螺有的掐,有的拿,有的踩,有的撕,一会儿就把八带鱼的胃给拽了出来,那胃上还沾满宝珠的碎屑。八大海螺见宝珠被八带鱼吃掉,火气更大了,拽往八带鱼的肥肚子一个劲地往出拉,越拽越长,立即拽出八条大肉条,那粘在肉条上的碎珍珠,被八大海螺一片片揭掉,只剩下一个个黑窟窿,老龙王一见八带鱼变成了这样一个丑八怪,又气又恨,想到八带鱼平日多少做过些好事,又食了长生不老丹,想必也不能杀死了,便将它贬力为庶民轰出龙宫,令其自谋生路。打那儿八带鱼变成了一个肉球,走到那儿吃到哪儿,连个窝也没有,到晚上只好钻入泥里过夜。
大清河口黑水迷
北港码头西侧的大清河口,宽阔的海面,碧波滔滔,暗流涌动,千里海疆清澈如玉,而单单大清河口一块不大的海域中的海水却是深黑色的。 传说一年,不知哪里窜了一只大八带鱼,这家伙晃着一个光秃秃的大圆脑袋,拖着八条长长的大腿,飘飘悠悠,贼头贼脑地潜入大清河口。 时候不大,从东面驶来一只大船。这条船三蓬三桅,装满着货物。到了海口附近转舵就驶入海口,想靠岸卸货。 八带鱼一见喜出望外,立即现出法身,那头变得渔船大,八条大腿足有桅杆长。它将那货船紧紧抱住,死命摇晃起来。货船虽重浮在水面,那禁得住它的摇晃,不大工夫,被摇晃得像只小飘似的,眼看就要船翻人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海口突然翻起一般巨浪,把渔船和八带鱼精一起推进海里。突然,从海里竖起一条亮晶晶的大虾枪,船民一见急忙匍伏在地叩头礼拜。嘴里不断地念道;“大帅保佑,大帅救命”! 这条大虾枪就是镇守大清河口的虾大帅在亮它的虾枪示警。过了片刻,那只大八带鱼还在死死抱住货船不放,虾只听“趴”地一声落入海中,虾大帅还没容八带精缓过气来,照准八带精的腹部狠狠就是一枪,只听“吭哧”一声,虾大帅的银枪深深扎进了八带精的肚子里足有几尺,虾大帅又把虾枪拼力拔了出来,只见八带鱼的肚子上,井口粗细的伤口中呼呼涌出 黑色的血浆,把周围的海水立时然成了黑色。 一场战过去,罪有应得的八带精被挑死啦。得救的渔民欢呼雀跃,望着虾大帅千恩万谢。虾大帅晃动了一下大虾枪,疲惫的缩进水里不见了。人们再看被染的海水,黑晃晃一大片,经久不散,慢慢侵遍大清河口。从此,的清河口一带的海水变成了浑黑浑黑的颜色,直到今天,船民们进入河口,还能看见那片被八带精血染黑的海水呢。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