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集中反映各个时期女兵的光辉业绩和真实情感,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隆重推出《绽放的军花》一书。
《绽放的军花》由转业军人罗际明、徐海平主编。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同志为本书题词:“巾帼不让须眉”;贺龙元帅的女儿、刚出生就随红军长征的“最小红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原部长贺捷生将军为本书作序《我们共同的名字:女兵》;102岁老红军、“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夫人王定国老妈妈题写书名。
自2013年6月开始,罗际明和徐海平通过网上网下多种渠道,面向社会征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兵的故事,内容包括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现在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军女兵参加实战戍边、援外抗灾、训练学习、科研攻关、军民团结、婚恋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旨在收集尽可能丰富的“原生态”资料,以展示我军女兵的飒爽英姿、精神风貌,反映她们特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情感,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积蓄正能量。
《绽放的军花》全书约40万字,共收进71篇文章、近百幅插图照片,按内容分为“战火青春”、“血染风采”、“和平女杰”、“五味军旅”四辑。作者大多是有从军经历的女兵,其中有身经百战的女革命家,有军队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有知名的女科学家和女作家,也有各军兵种的普通一兵,还有旅居海外的华人。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和文图并茂的展现,铺开87年的历史画卷,述说女兵们的奇特人生、大爱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每一个故事都是基于女兵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写就,展现了真实可爱的女兵形象。正如贺捷生将军在序言中所说:“《绽放的军花》是第一本讲述女兵故事的专辑。我郑重地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将来这本书能成为民族文化、军旅文化和女性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如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木兰诗》一样,流传社会,激励后人。或许,若干年后的人们,也会象今天的人们讴歌花木兰一样,满怀景仰和爱戴地吟唱着中国红色历史上女兵的壮丽史诗------”
上海人民出版社拟于“八一”节和8月中旬上海书展期间,分别在北京、上海举行《绽放的军花》首发式及签名售书活动,届时本书主编、责任编辑和部分作者将亲临现场,与广大读者零距离接触、交流互动。
自2013年6月开始,罗际明和徐海平通过网上网下多种渠道,面向社会征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兵的故事,内容包括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现在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军女兵参加实战戍边、援外抗灾、训练学习、科研攻关、军民团结、婚恋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旨在收集尽可能丰富的“原生态”资料,以展示我军女兵的飒爽英姿、精神风貌,反映她们特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情感,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积蓄正能量。
《绽放的军花》全书约40万字,共收进71篇文章、近百幅插图照片,按内容分为“战火青春”、“血染风采”、“和平女杰”、“五味军旅”四辑。作者大多是有从军经历的女兵,其中有身经百战的女革命家,有军队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有知名的女科学家和女作家,也有各军兵种的普通一兵,还有旅居海外的华人。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和文图并茂的展现,铺开87年的历史画卷,述说女兵们的奇特人生、大爱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每一个故事都是基于女兵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写就,展现了真实可爱的女兵形象。正如贺捷生将军在序言中所说:“《绽放的军花》是第一本讲述女兵故事的专辑。我郑重地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将来这本书能成为民族文化、军旅文化和女性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如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木兰诗》一样,流传社会,激励后人。或许,若干年后的人们,也会象今天的人们讴歌花木兰一样,满怀景仰和爱戴地吟唱着中国红色历史上女兵的壮丽史诗------”
上海人民出版社拟于“八一”节和8月中旬上海书展期间,分别在北京、上海举行《绽放的军花》首发式及签名售书活动,届时本书主编、责任编辑和部分作者将亲临现场,与广大读者零距离接触、交流互动。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为<绽放的军花>题写书名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近照
王定国,1913年生。四川营山人。谢觉哉夫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中共营山县委妇女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参加了长征。后参加西路军前进剧团。1937年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管理科科长。1946年后,任延安市妇联主任、中央法制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现在北京安度晚年.
彭珮云为<绽放的军花>题词"巾帼不让须眉"
图为《绽放的军花》样书(美术编辑:付惟本)
由罗际明徐海平主编,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军队87年历史女兵故事集《绽放的军花》一书,不仅得到了广大男女军人和社会的支持关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昨天,罗际明主编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办公厅寄来的一份重要文件:全国人大常委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女士的墨宝:为《绽放的军花》一书题词:
"巾帼不让须眉"
彭珮云(1929- )
彭珮云,女,汉族,1929年12月生,湖南浏阳人,清华大学社会系毕业,大学文化。1945年11月参加工作,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的夫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贺捷生为《绽放的军花》作序
《绽放的军花》序
我们共同的名字:女兵
女兵,是军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女兵,更是备受人们关注。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
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在花木兰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女性的优秀品质,看到了女性从戎的特殊勇气、拼博精神,这种品质、勇气和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比起生活在“冷兵器时代”、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具有87年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中的女兵,无疑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更值得树碑立传、载入史册。
她们从农村、城市走出,走进铁打的营盘;她们从闺房、女娃群里走出,走进雄性的队伍。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一分子,在为人民大众和国家民族争自由、谋解放、造福祉的同时,也努力争取实现女性自身的解放。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古今中外任何军队女兵的精神境界。在战斗中,她们克服女性特有的生理困难,与男兵并肩作战,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和平时期,她们自强自立自信自爱,努力学习进取,在各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钢铁长城上一块块好砖;在军营中,她们是爱的化身,总是把母爱、姐妹情无私地奉献给战友,使钢铁般的队伍充满温馨和韧劲。女兵的矫健身姿,是军营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女兵的甜酸苦辣,是军歌中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然而,女兵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又是新奇的,甚至是神秘的。在当今汗牛充栋的图书市场中,反映女兵生活的书则少之又少。感谢众多的男女作者积极投稿,为本书奉献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和鲜活的故事记录,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两位主编,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前夕推出了这本好书,一本讲述人民军队女兵精神和情感故事的集锦,向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女兵的窗口。
罗际明、徐海平两位主编都是退役军官,对军队生活十分熟悉。罗际明是一位在云南打过仗、在西藏戍过边的陆军大校,转业后长期从事大型出版集团的领导工作;徐海平出身于一个有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三代女兵的革命军人世家,自己从军12年,转业后长期从事民航系统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军人情结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自2013年6月开始,两人合作面向全社会征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兵的故事,内容包括实战戍边、援外抗灾、训练学习、科研攻关、生产生活、军民交往、婚恋家庭等方方面面,旨在收集保留丰富的“原生态”资料,展示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女兵的飒爽英姿、精神风貌,反映她们特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情感,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积蓄正能量。通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征集、整理和编辑的工作,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正式出版问世了。
全书共收进71篇文章,按内容分为“战火青春”、“血染风采”、“和平女杰”、“五味军旅”等四辑。有战争年代的流金岁月,也有和平时期的御敌佳话;有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感人事迹,也有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情感叙述。作者大都是有从军经历的老同志,其中有身经百战的女革命家,有军队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有知名的女科学家和女作家,也有各军兵种的普通一兵。不论是女作者还是男作者,他或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普通人,她们的故事,或感天动地,或幽默风趣,或催人奋进,或令人深思。读了这些故事,相信读者一定会对我们人民军队的女兵肃然起敬,爱戴有加。
《绽放的军花》是第一本讲述女兵故事的专辑。我郑重地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将来这本书能成为民族文化、军旅文化和女性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如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木兰诗》一样,流传社会,激励后人。或许,若干年后的人们,也会象今天的人们讴歌花木兰一样,满怀景仰和爱戴地吟唱着中国红色历史上女兵的壮丽史诗------
贺捷生
(贺捷生,贺龙元帅之女,1935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南桑植县一户农民家里。同年11月19日,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开始长征,出生不到20天的贺捷生随军出征。在战争年代长期颠沛流离。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青海民族学院教书。参军后先后在军事科学院、总政治部、武警部队等单位从事研究和宣传工作。80年代,在从事军史研究的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从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集中精力从事历史研究工作及文学创作。2013年凭《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获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
讴 歌 新 时 代 的花木兰
—简述新书《绽放的军花》
罗际明 徐海平
新书《绽放的军花—人民军队女兵的故事》(原名《女兵故事》),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问世。作为主编,我们为给读者奉献了第一本反映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女兵故事的集锦,感到由衷的欣慰。
女兵,是军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女兵,更是具有鲜明的特色。她们从农村、城市走出,走进铁打的营盘;她们从闺房、女娃群里走出,走进雄性的队伍。她们的使命,是为人民大众和国家民族争自由、谋解放、造福祉。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古今中外任何军队的女兵。战斗中,她们克服女性特有的生理困难,与男兵并肩作战,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和平时期,她们自强自立自信自爱,努力学习进取,在各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钢铁长城上一块块好砖;在军营中,她们是爱的化身,总是把母爱、姐妹情无私地奉献给战友,使钢铁般的队伍充满温馨和韧劲。女兵的矫健身姿,是军营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女兵的甜酸苦辣,是军歌中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然而,女兵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又是新奇的,甚至是神秘的。在当今汗牛充栋的图书市场中,反映女兵生活的书则少之又少。于是,我们就早想做一件事,编写一本讲述人民军队女兵故事的书,向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女兵的窗口。
两个主编都是从军多年的退役军官,对军队生活十分熟悉,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人曾任大型出版集团的高管,一人是出身于一家3代有7位女兵的军人家族,在出版女兵故事一书的事情上志同道合。加之去年两人都参与了老兵军旅生活回忆文集《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的编辑出版工作,积累了从民间渠道组稿的一些经验,对编写这样一本书充满信心。于是,自2013年6月开始,两人通过网络征文和电话约稿,面向全社会征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兵的故事,内容涵盖实战戍边、援外抗灾、训练学习、科研攻关、生产生活、军民交往、婚恋家庭等方方面面,意在收集尽可能丰富的“原生态”资料,以展示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女兵的飒爽英姿、精神风貌,反映她们特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情感,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积蓄正能量。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书稿的征集、整理和编辑的工作,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收进79篇文章,数十幅插图照片。文章按内容分为“战火青春”、“血染风采”、“和平女杰”、“五味军旅”等四大类。有战争年代的奋斗传奇,也有和平时期的御敌佳话;有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感人事迹,也有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情感叙述。作者大都是有军队经历的老同志,其中有身经百战的女革命家,有军队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有知名的女科学家和女作家,有各军兵种的普通一兵。不论是女作者还是男作者,他或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普通人,她们的故事,或感天动地,或幽默风趣,或催人奋进,或令人深思。读了这些故事,相信读者一定会对我们人民军队的女兵肃然起敬,爱戴有加。
我们郑重地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将来这本书能成为民族文化、军旅文化和女性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如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木兰诗》一样,流传社会,激励后人。或许,若干年后的人们,也会象今天的人们讴歌花木兰一样,满怀景仰和爱戴地吟唱着中国红色历史上女兵的壮丽史诗------
《绽放的军花—人民军队女兵的故事》目录
(为便于博友了解作者,本目录真实名字后面括号里是博名,但博名不印上书)
序言一(略)题目和作序者待定
序言二:和诗《女兵颂》/李韧(退思斋主)/陆幸生(路上老僧)/梁志英(心路驿站)/邓纯瑜(麻雷子)
第一辑:【战火青春】14篇
一位比钢还硬的女革命家/孙纯福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传奇/谢亚旭
为有牺牲多壮志/李琳
历尽磨难的西路军女战士/邓玉平(西行)
激情燃烧的抗大岁月/方坤
毛主席教我做好人/崔兰英
一张老照片一世战友情/谢建华
戎马岁月炼就赤胆忠心/李欣
母亲是新四军文工团员/施立群(胡萝卜缨子)
刘伯承送我一支枪/袁淑英
我和女儿的生离死别/杨克
战友结同心 始知相忆深/刘时芬
听妈妈讲战争年代的事情/汪洋
南征北战的文工队员/孟静兰
第二辑:【血染风采】19篇
敬礼!进军西藏的英雄女兵/李宗祥(天路过客)
金珠玛米阿姐/王黎(海涛56021)
10岁的志愿军女战士/刘军
青春在战火中闪光/刘季琰
在朝鲜东海岸的日子/刘忠敏
情牵上甘岭/韩耀玲
朝鲜战场上的生死考验/郝兆南
两代女兵的战地故事/胡华军(闲妹)
天堂人间,他俩永不失约/李宗祥(天路过客)
文艺小分队战斗在援越抗美战场/胡克玫(shimei20)
老挝丛林中的中国小女兵/李林(军中云鹤)
女儿出生在西沙海战时/邢慧
我曾两次走进战争/游 泳(丝雨777)
彭丽媛上老山/罗际明(梅子A工作室)
军长父亲支持我上前线/成拂晓
坚决要求上战场/杨宜玲(缘分的季节)
红姐姐/睢建民(竹林子)
男兵坑道里有位女同胞/戴兆成
小女兵的糗事/赵新红
第三辑:【和平女杰】23篇
第一个为新中国捐躯的女飞行员/高金业(碧古轩主人)
高天下的女兵/张林(昆仑树)
从小女兵到博士后/徐海平(八月桂花)
军营培养的女心理学家/刘晓虹
在浙江桐乡搞“血防”/胡华军(闲妹)
唐山大地震救灾医疗队往事/王沙宁(武旷)
汶川抗震救灾前线的女兵们/张曙光(深院无人)
我为开国将军合唱团报幕/胡克玫(shimei20)
一群女炊事兵“闯”进全军美展/吴琳琳(风雨归鸿)
穿着一只鞋“跑”进军营/薛玉荣(梦园玉荣)
骑马挎枪走天涯/刘烈娃
我的“成年礼”/顾保孜
友谊使者出访欧洲/杨冲
大漠深处的女军邮员/闫庆玲
太行山中,有一群测绘女兵/门春悦(女兵肖梦)
终身受益的国庆阅兵训练/高莎丽(sali)
两次当“伙头军”/杜江(来自彩云之南A)
做一回北大荒人/柴英(柴英)
记一次摩托化行军/杜晓明(喀秋莎)
被军营“逼” 出来的爱好/秦晓华(晓华)
换药/张惠群
我的两位女战友/张汉忠(冷眼向洋)
为了一位陕北女兵/赵峦
第四辑:【五味军旅】23篇
与林晓霖大姐共事的日子/罗际明(梅子A工作室)
塔城戍边二三事/王玉敏(巴尔鲁克玉)
我是海燕!/孙建中(菊影秋魅)
炊事班里的“小柱子”/祝秀芝(兵心依旧)
新兵连助我起步/刘江江
尼洋河畔的集训生活/张志红
军营里的爱神/刘金炉(留茗)
从娇娇女到合格军人/胡忆征
部队生活改变了我/王水红
花季,从军营走过/理灵(独上月楼)
五指山下的豆蔻年华/张忆红(anna)
军营里的羽毛球赛/王蓝翔(蓝天飞翔)
我和我的篮球队/卢江虹(楚江jianghong)
新兵怕哨儿/燕燕
在关禁闭的日子里/康惠萍(红袖口)
入党前后/王希萍(平和)
一波三折征兵记/刘克力(大兵18)
我们所里的“三朵金花”/张聿温
空中邂逅结良缘/王菊芬
棒打鸳鸯/王霞(军中小白杨)
电台恋情/史军利(女兵太阳)
别有一番孕味/胡娟
爱美女兵的青春留影/施立群(胡萝卜缨子)
《绽放的军花》女主人公照片及新闻媒体通用稿
《绽放的军花》文章女主人公照片(含1927年"81"南昌起义87年来人民军队各个时期女兵)
彭文(遗像) 陈慧芳 王定国曾志(遗像) 李琳
方坤 何鸣(遗像) 黎汶 李欣束慧(遗像)
刘忠敏 孟静兰 谢建华 杨克(遗像) 李素芳
袁淑英 陈志英(遗像) 胡克玫 阎庆玲 刘时芬
韩耀玲 郝兆南 叶茵 刘季琰 刘军
林晓霖王沙宁 杨冲刘晓虹王玉敏
门春悦 卢江虹 秦晓华 施立群 王希萍
高莎莉 柴英 成拂晓 杜江 熊一力
康惠萍 胡忆征 理灵 刘江江 孙建中
张志红 杨宜玲 张忆红 王水红 张惠群
邢慧 王蓝翎 薛玉荣 吴琳琳 游泳
顾保孜 刘烈娃 燕燕 于晓敏 张曙光
赵新红 杜晓明 胡华军 胡娟 李林
她们从农村、城市走出,走进铁打的营盘;她们从闺房、女娃群里走出,走进雄性的队伍。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一分子,在为人民大众和国家民族争自由、谋解放、造福祉的同时,也努力争取实现女性自身的解放。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古今中外任何军队女兵的精神境界。
具有87年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中的女兵,无疑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更值得树碑立传、载入史册。
----选自贺捷生为《绽放的军花》所作序一《我们共同的名字:女兵》
样书主编简介 样书辑封和内页
样书封底篆刻(梁建国治印)
图为今年4月,罗际明主编在北京看望了<绽放的军花>作者之一百岁老红军妈妈王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