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识与基础
一 咖啡与味觉
刚开始接触学习咖啡时,我所接触到的是舌头各个部位都有各种感知味道的侧重点,舌尖是甜味,舌头两边是酸味,舌头中间及上颚处是醇厚度和圆润感,舌根是苦味。

而后,接触到的知识很快就推陈出新了,据科学研究,每个味蕾细胞都能感知到咖啡的酸甜苦咸,只不过是感知强弱不同。那么问题来了,啥时候多出了一个咸味?
咖啡里面有盐分,只是一般不见得有人提罢了,咸味是必备味觉,就和苦味一样,能够起到刺激清醒味觉的效果,这些味道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坏的。有了一点咸味,咖啡就有了鲜感,但是过多的话就和苦味结合成了涩味,正所谓苦涩的咖啡,很多时候就是烘焙失败的产物。涩味更准确的感知与形容是舌头与上颚有发麻的感觉,而且这个是触感,而非味觉。同时触感也能更好的感觉到咖啡的醇厚与圆润度,一杯咖啡入口,应该是个全方位的体验,而非简简单单的就酸味与甜味。
一杯咖啡老老实实摆在那里,是让人去品的,而不是变成风味雷达让人去一个个探索与发现的,除了对味道有天赋的人以外,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在短时间内识别,与其把时间放在找寻风味上,不如探索优雅均衡的味道。
如何去寻找一杯咖啡的风味呢?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类比,比如红茶风味,那就红茶与咖啡一起来,比如哈拉尔的蓝莓,那就蓝莓咖啡一起上,但是有时候风味仅被咖啡的尾段和细节(比如吞咽的感觉)处被模拟。如果和那个食物一起喝没有违和感,那基本可以确定为那种风味,但是仅烘焙制作手法不见得可以吧咖啡与这种食物完全挂钩,还是需要靠感官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