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面积604平方千米,人口31.61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繁阳镇,邮编:241200。区号:0553。拼音:Fanchang Xian。
繁昌县辖5个镇、1个乡:繁阳镇、荻港镇、孙村镇、平铺镇、新港镇,峨山乡。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立春谷县。东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318年),襄城郡繁昌之民随司马睿南渡,遂于春谷地侨置繁昌县。
1999年,繁昌县辖8个镇、12个乡:城关镇、荻港镇、新港镇、三山镇、横山镇、孙村镇、黄浒镇、峨桥镇、峨山乡、高安乡、中沟乡、赤沙乡、芦南乡、马坝乡、平铺乡、保定乡、浮山乡、新林乡、新淮乡、小洲乡。
2000年,繁昌县撤销平铺乡设立平铺镇,镇政府驻平铺。区划调整后,繁昌县辖9个镇、11个乡。全县总人口43053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59272 荻港镇 30379 新港镇 19288 横山镇 17368 三山镇 28212 孙村镇 25037 黄浒镇 14919 峨桥镇 19145 平铺镇 13617 峨山乡 24589 赤沙乡 16186 芦南乡 15466 高安乡 28635 马坝乡 17525 保定乡 21208 小洲乡 11870 中沟乡 24037 浮山乡 18872 新淮乡 9856 新林乡 15049
2003年12月,繁昌县撤销城关镇等19个乡镇,调整设置繁阳、荻港、三山、孙村、峨桥和平铺等6个镇,保留峨山乡。具体如下:原城关镇、新港镇、横山乡、马坝乡、高安乡合并为繁阳镇;原荻港镇、芦南乡合并为荻港镇;原三山镇、小洲乡、保定乡、中沟乡合并为三山镇;原孙村镇、黄浒镇、赤沙乡合并为孙村镇;原峨桥镇、新淮乡、浮山乡合并为峨桥镇;原平铺镇、新林乡合并为平铺镇。调整后的繁昌县设6镇1乡。2003年,全县146088户,462820人。
2004年底,繁昌县辖6个镇、1个乡:繁阳镇、荻港镇、三山镇、孙村镇、峨桥镇、平铺镇,峨山乡。
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7号)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将繁昌县的峨桥镇划归三山区管辖。2006年2月9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将繁昌县的原三山镇、峨桥镇划归三山区管辖。繁昌县面积由原来的880平方千米变为604平方千米,人口由46.03万缩小到31.61万。辖4个镇、1个乡:繁阳镇、荻港镇、孙村镇、平铺镇,峨山乡。
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繁昌县增设新港镇。新设立的新港镇面积77.1平方公里,人口5.25万,包括原新港办事处所辖的新港居委会和新东村、克里村、荷圩村、克山村、原繁阳镇所辖的高安居委会和草山村、白象村、高安村、裕民村、义合村、泥埠村、矶山村。镇政府驻新港街道解放西路(原新港办事处驻地)。调整后,繁阳镇辖1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面积128.9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
马仁奇峰森林旅游区:
马仁奇峰森林旅游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地处长江南岸的繁昌、铜陵、南陵三县交界处,居皖南旅游带中部,素有“皖南门户”之称,峰石俊秀,林木森森,是八百里皖江风情画廊中一幅美妙的山水佳作。
马仁奇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上海438公里,南京150公里,合肥180公里,宣城80公里,芜湖50公里,国道318、205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出口距景区只有20公里的路程。 马仁山山势突兀,峰石俊秀,地貌独特,以奇峰异石、嘉木修竹、珍禽益鸟、古寺鸣泉构成了其幽、险、秀、奇的特色景观。
马仁奇峰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5.9℃,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雕、环颈雉、獐、鹿、大鲵、白面狐、穿山甲、松鼠等珍稀动物;植物68科600余种,天然木本花草数十种,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5%,四季长青。
景区山势突兀,峰石峻秀,地貌独特,以形象逼真的奇峰异石、嘉木修竹、珍禽异兽、古寺鸣泉构成了马仁奇峰幽、险、秀、奇四大特色景观。既有黄山之瑰伟,武夷之秀逸,九华之层烟叠翠,雁荡之丛石嶙峋,又不乏名山秀川少有的质朴和自然。素以六大奇观著称。 奇峰:鲁迅峰、骆驼峰,峰峰神似;伟人山、龙虎山,山山逼真。奇壁:马仁石壁,绿苔古藤,绝壁生辉。奇柱:马仁石柱,一柱擎天,独秀江南。奇洞:太阳洞、月亮洞,遥遥相望,交相辉映。奇屋:马仁石屋,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奇树:楠木林、楮树林,林林翘秀;迎客楠、连理树,树树奇特。
马仁奇峰山体南北走向,山脊线呈W型,景区分门楼、马仁寺、太阳山、月亮山、楠木林等五个景段,风格各异,景色秀丽。
素有“皖南门户”之称的马仁奇峰,这里奇峰迭起,异石林立,悬崖陡峭电话,绝壁生辉,被誉为“皖南张家界,江滨小黄山”。
孙村镇人字洞:
人字洞位于癞痢山南坡,海拔高度100米,是一处发育在三叠纪岩层中经水溶蚀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类较为理想的生息场所。从已暴露的一个侧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洞穴内的堆积情况:厚达40多米的堆积分上、中、下三部分,上段含化石碎骨,中段含石制品、骨制品和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下段含少量小哺乳动物化石。
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发现于1998年5月,因其从正面看酷似“人字型”而得名。经过三年多的挖掘,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7000多件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300多件石骨器制品。据了解,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十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迹,专家推断,这些石骨器应是古人类制作的工具。
经过古地磁测定和现场观测,专家认为,繁昌人字洞遗址应该是距今约200到24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遗址,是欧亚大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聚集点。
1998年9月至11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安徽省考古部门组成的发掘队,对人字洞进行了首次发掘,在面积近50万平方米、厚达16.7米的遗址上、中段堆积中,共发现早更新世早期石制品30多件、骨制品10多件和各类哺乳动物化石60余种。出土的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刮削器。其打制方式均采用最原始的锤击法。所用石料以黑色铁矿石为主,约占总数的85%,其次有燧石、石英片麻岩等共计近10种。石料的多样性是判断人工制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出土的10多件骨制品上的打击点甚至极其细致的修理疤痕都清晰可见。经专家鉴定,确认是早期人类文化遗物。在庆贺著名古人类学者贾兰坡院士90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人字洞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和骨制品得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国内专家的一致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