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的美丽毋庸置疑,美得摄人心扉,震撼魂魄。那些无限风光给人带来的冲击,恐怕不仅源自其形式上的元素,究其实质而是源自一个亘古延续的自然和精神世界,源自世人在恢宏临天的大自然面前的自我审视。
有人说,青藏是一个形容词。去过的人会被震撼,没有去的人认为那片土地很神秘。它似乎是形容了一个概念,又似乎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境界;人们可以用很多话语、词歌、音乐和影像来描绘它,又似乎无法彻底表达出心灵上的感受。
由此,这片土地始终充满着魅力,始终牵动着人心。为什么呢?因为精神上的存在和感悟是无限的,文学、艺术、宗教都是这些精神灵魂的载体。摄影应当也无例外。
面对这片土地,影像的价值和意义恐怕不仅仅是对地貌、奇丽或光影的描述,而是要以光影修饰的图案作为载体来承载精神上的诉求。正所谓“神山圣水”,其实是人及其活动赋予了山水精神内涵,由此冈仁波齐才成为“诸神的居所”,卡瓦格博才是藏族人精神世界中最为神圣的雪山,青海湖被视为圣洁的海洋。千百年来,天、地、人的相互依存,已使大自然独特的景观与人们坦然不屈的精神姿态浑然一体;已使雪域高原严酷的环境与人们敬畏自然、依赖宗教的生存法则和谐相依!当你的镜头框入景物的同时,其实就可能触摸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甚至触摸到了历史!仿佛历史、现状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迎面向你走来。
在八年来的时间里,在十几次的进藏行走中,我一直在感受世界屋脊上人与大自然共同抚育的那些精神和智慧,感悟生命与自然的相依与互动,捕捉风光中游弋的那些灵魂。
刘剑,男,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摄影爱好者,尤其热衷于青藏风光摄影。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美国摄影学会会员(PSA)。作品曾获第四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大赛金奖,2009年出版摄影专集《天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