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78―0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促使高校学生人数一年高过一年。与之相随的是,高校突发事件也不断发生。高校突发事件既给师生带来恐慌,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意外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也给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永恒的课题。
一、高校突发事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一)突发事件造成校园内不稳定因素的滋长,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1)高校突发事件直接影响学生队伍的思想稳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突发事件使得社会和人们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人们在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面前茫然无措,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能力,危机感笼罩着自己,人们极需要一种能够抚慰自己心灵的一种力量的介入,用它来安定浮动的校园危机气氛。
(2)高校突发事件进一步激化校园内潜在的矛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深化。招生、贫困生问题、考试、就业、后勤社会化管理等各方面利益错综复杂,以前从未有过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各种矛盾时有发生。虽然学校着力解决,但由于产生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总是有一些潜在的矛盾随时可能爆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能动性的特点,通过它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中具有一定的“生命线”的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说过:“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作保证。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定位所决定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通过对突发事件发生背景的辩证分析,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相信政府与学校能够顺利解决突发事件。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任何地点的重大突发事件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由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到处散播,歪曲事实,加上学生的易冲动心理,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更易产生蔓延效应,在学生当中产生恐慌心理。处于此种境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当今的科技成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科技因子,及时向上级反映相关的事件,获得党和政府的态度,把它及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坚定学校能够战胜突发事件的信心。
2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找出其中对应的矛盾冲突与症结,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其中的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突发事件也同样如此。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日常经济工作、生活的正确价值导向,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克服经济生活中消极因素的有效手段。突发事件波及各种利益的矛盾冲突,发生之前肯定有各种苗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这种倾向,认真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既要从大道理人手,又要从细微事着眼,循循善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厘清事件的各个环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3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把突发事件提前消灭在萌芽状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可知论,在面对无限的未知世界中,基于客观现实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既可以认识逝去和现存的客观事物,也可以预测、推算未来的、尚未发生的客观事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常是渗透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随时随地掌握,并及时把搜集到的各种思想倾向与变化加以整合分析,并作出一定的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有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各种苗头要予以坚决制止。
二、在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如果我们平时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平常注重思想动态预测的训练,那么,对于突发事件的预警完全可以做到并化解。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增加针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常态预警训练教育
在常规预警训练教育中的内容既包括大学生危机意识的培养,还包括大学生的危机应急力的提高。其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教育。
1 开设形势与政策讲座。通过相关讲座,让广大学生知晓世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常识性的知识,对国内外各种重大事件要给予密切关注,正确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努力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事件的固有的本质规律,最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有效防范事件发生。
2 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的教育。通过法制进校园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普法观念,展开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方式,在高校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学校各级组织也应该贯彻“人本主义”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学校各种组织人文式的关怀,疏通学生心中的不满,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进行解决,消除其不应有的抵触情绪与非法的手段。
3 生命价值的教育。目前,高校的生命价值教育缺失,学生时有自残或自杀的行为。要减少学生自杀等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就必须改革教育方式和内容,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一是感恩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社会、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二是敬畏生命教育。“敬畏生命”是指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都要有一种敬畏之心。要从各个方面教育学生对生命要有尊重之心、敬畏之意,并在可能的情况之内避免虐待生命,更应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遇到挫折绝不能动不动就想不开自杀或伤害他人。
4 利益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对大学生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能够抑制外界的各种不良诱惑。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是学生利益观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的教育。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来分析思考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大学生才能较为客观地认清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二)在教育对象上,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合格的心理健全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时调整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心理状态,其认知、情绪、反应和意志等均处于正向的良性的状态。面对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对此应对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急躁和抑郁症者,常常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反之,心理健康者,应激反应比较平淡。由此可知,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素质对预防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相当多比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据统计,目前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30%―40%。这种情况如若不加以改变,不仅学生不能应对突发事件,甚至他们本身也会引起突发事件。
在日常训练中,要对学生恰如其分地引导,要通过生存或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极限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泼的心理品质。一旦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得到了改善,那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他们就能积极地以良好的姿态去面对它,即使突发事件降临,也能够团结起来,直面现实,理性地去化解矛盾危机。
面对不期而至的突发事件,我们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无所作为,要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积极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应对策略和方法,这对于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