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后题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5)肉食者鄙(              )   (6)神弗福也(               )

(7)齐师败绩(              )   (8)又何间焉(               )

(9)小大之狱(              )   (10)望其旗靡(              )

(11)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

二.判断。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小信未孚                  ②弗敢加也,必以信

B.①公将驰之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①公问其故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D.①肉食者鄙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未能远谋       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       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  孚,信服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言语粗鄙

C.患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5.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彼竭我盈,故克之。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四.内容理解。

1.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2.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5.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6.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7.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8.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9.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1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1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1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

鲁庄公:

17.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1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19.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0.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概括曹刿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21.曹刿说“夫战,勇气也”,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们俩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似乎有些不同,你怎么看?

 

 

22.用四字短语填空:曹刿准确地把握住战机,他认为鲁军反攻齐军的有利时机是               之时;在观察发现齐军                后,下令追击齐军。

23.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24.句子“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刻画曹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曹刿论战课后题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五.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651/40813083997.html

更多阅读

网络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ISBN:978-7-111-20857-0)

第1章 网络操作系统导论一.填空题(1)操作系统是 用户 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2)网络通信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其任务是在 源主机 和 目标主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3)1964年,巴

《化石吟》导学案 化石吟课后题答案

《化石吟》导学案○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内容。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学习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

紫藤萝花题 紫藤萝瀑布课后题答案

1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喻为“瀑布”?文章第2节中的“辉煌”一词是什么意思?(因为紫藤萝花开得盛,开得繁密,不见其发端,也不见起终极,用“瀑布”既状写出紫藤萝花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辉煌”的意思是“光辉灿烂”,写出花色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郭锡良版 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

练习一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声明:《曹刿论战课后题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为网友王者为她战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