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挂号 刘清泉临证精粹(2)

刘清泉临证精粹(2)

经方治小儿哮喘案

安世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杨某,男,10岁。2014年10月21日初诊。

患儿反复咳嗽、咯痰1个月。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流涕,无发热。4天前出现咳嗽、气短、喘息,体温37.2℃。现咳嗽、咯痰色白,气短,喘息,纳可,眠欠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2014年10月1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原检测:分支霉菌、烟曲霉菌、黑曲霉菌重度过敏。

病机:少阳不利,寒饮内停。

治则:和解少阳,温化寒饮。

刘清泉挂号 刘清泉临证精粹(2)

主方:小柴胡合苓甘五味姜辛汤。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杏仁10克,生麻黄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4年10月28日):咳嗽、咯痰好转,脚凉,手热,汗少。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脚凉手热为内有郁热之象。

处方:生麻黄6克,杏仁15克,生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焦槟榔10克,焦山楂30克,浙贝母10克,桂枝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后咳嗽、咯痰消失,没有其他不适。

按 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心肝有余,肺脾肾不足”的生理特点,以及易于感触外邪、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并且外感时易夹痰、夹滞、夹惊。故治疗外感疾病时宜以清透灵动为主,配以消导之品,且要中病即止。

柯琴有“头面诸窍皆属少阳”之论,本案患儿初诊取小柴胡义合苓甘五味姜辛汤,一以调畅少阳利窍,一以温化寒饮。二诊时,则见郁热之象,故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清肝胃郁热,配以消导之品而收功。

在应用麻杏石甘汤时,小儿若不见咳喘则应慎用,以防损伤阳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851/786800263187.html

更多阅读

《医林改错》临证录 李继先著 世界名著经典语录

《医林改错》临证录李继先著本书收录了作者学用《医林改错》,在40余年临床实践中的见解、体会和经验。该书短而精,是再稿,第一稿在文革中已经流失,作者凭记忆完成了该书,是王清任研究书籍中的好书。目录一、王清任先生与《医林改错》二、

芍药甘草汤临证实践录 芍药甘草汤禁忌

作者:千江月芍药甘草汤加味临床新用--《郭维一老中医临证实践录》芍药甘草汤为仲景方,原载《伤寒论.太阳篇》,治疗误汗后发生的变证。清.程钟龄《医学心语》言及此方可治腹痛,吴遵程评赞本方为“真血虚挟热之神方”。该方由芍药、炙甘

经方实践得失录 经方临证得失录(五)

经方临证得失录(五)------"戴阳"案赵某,女性,34岁.2006.12.3.初诊:    患者数日前罹薄感,自购抗病毒及解热止痛成药和一些常用的感冒药服用三日,流涕等症状虽得缓解,但觉头如物裹,畏寒肢冷,乏力懒言,昨晚赴沐浴中心,焉知其内所设

声明:《刘清泉挂号 刘清泉临证精粹(2)》为网友低头不是认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