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及骨折是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一项发表于1月12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 online January 12, 2015.)的新研究显示,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与老年人上述风险的显著升高相关。
这一纳入了近200,000名老年人的队列研究显示,与未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同龄人相比,使用此类药物的老年人更容易在开药后90天内因跌倒而导致非脊椎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及至医院就诊。值得一提的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种类、剂量及个体居住环境对上述结果似乎并无显著影响。
“先前已有研究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低血压、镇静及步态异常相关,”主要研究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部的Lisa-Ann Fraser博士指出,“因此,跌倒可能是此类药物导致老年人骨折的机制。”

超适应征使用再遭质疑
研究者从安大略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的数据库中纳入了97,777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受试者,其平均年龄为81岁,64.6%为女性,于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之间被开具了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处方。研究者还纳入了97,777名年龄及性别匹配、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的老年人。研究所涉及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喹硫平、利培酮和奥氮平。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为期90天的随访,以观察跌倒及骨折的情况。每组受试者中有53.9%罹患痴呆,7.6%罹患精神病性障碍,至少16.5%罹患糖尿病,0.3%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此外,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受试者中,12.2%既往存在跌倒史,10.7%存在骨折史,这两个数字在未用药受试者中分别为9.3%和10.2%。
骨折被分为以下几类:髋部骨折、非脊椎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全部”,后者包括其他所有不涉及颅骨、面部、手部及足部的骨折。
结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老年人在90天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升高了67%(比值比[OR], 1.67; 95%置信区间[CI], 1.53 - 1.81),非脊椎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51%(OR, 1.51; 95% CI, 1.41 - 1.60),全部骨折风险升高29%(OR, 1.29; 95% CI, 1.24 - 1.34),至医院就诊的风险升高54%(OR, 1.54; 95% CI, 1.47 - 1.61)。
“亚组分析提示,骨折风险的升高并不受抗精神病药种类、剂量高低或患者的生活环境(长期照料机构或社区)的影响。”
总体而言,“上述发现对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广泛的超适应征使用提出了质疑,同时为老年人使用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延伸阅读:冬季骨折老人男女比例大概1:5 老人需防摔倒专家称老人穿高跟鞋可防摔倒为何摔倒的多是老太太老人放走撞人者 老年人居家如何防摔倒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盘点老人防摔倒的6个法则老人健身多练板凳操 锻炼平衡能力防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