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澶渊之盟 宋辽皇帝结义之谜:宋辽澶渊之盟为何延续百余年

  北宋和辽的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没有血缘的亲情关系,源于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当时宋真宗与辽圣宗以兄弟相称,此后双方一直以辈分进行排列。辽朝人十分热心这种结义,宋朝皇帝却觉得面子上无光,虽然表面上没有反对,相反还同意按照这种辈分互相称呼。那么,宋朝皇帝为什么无奈地这样做?原来这是双方之间的一种特殊外交。

  五代和北宋时期,北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契丹贵族建立的国家——辽,双方南北对峙了二百余年。在北南交往过程中,北方辽朝的契丹皇帝们,从一开始就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曾先后与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和北汉的皇帝义结金兰,掠夺到了大量的财物,长期占领着雁门关以北、长城以南的十六州广大地区。至北宋,辽宋间的结义仍在继续进行。

辽宋澶渊之盟 宋辽皇帝结义之谜:宋辽澶渊之盟为何延续百余年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太宗、真宗曾多次派兵北伐契丹,想夺回五代后晋时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之地,虽然互有胜负,但北宋在军事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契丹大军自幽州南下直逼宋境,宋真宗赵恒无奈之下御驾亲征。由于军事上双方实力相当,这年十二月,宋辽在澶州缔结和约,罢兵修好。和约除规定宋每年要向辽献岁币外,辽国皇帝耶律隆绪尊宋帝赵恒为兄,赵恒尊辽国肖太后为叔母。这样,辽国不但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而且宋、辽两国皇帝成了兄弟,两个国家成了兄弟之国。此后,直到辽亡的近百年间,辽宋皇帝间的“金兰之好”就一直延续保存了下来,仅是因为皇帝在世时间各有长短,双方之间的辈分常在发生变化,有时两国成为“兄弟”,有时成为“叔侄”,有时成为“翁孙”。

  根据《契丹国志》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宋真宗驾崩,派大臣到辽朝告哀。辽幽州的官员赶忙派急递先将消息传到京城,辽圣宗召集了番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都为之掉下了悲伤的眼泪。辽圣宗对宰臣说:“我与兄皇未结好之前,征伐各有胜负。结义至今已有二十年了,我与兄皇同月生,他仅比我大二岁,现在他升仙了,我还能活几岁?”说罢泪流满面。其时宋仁宗赵祯已接位,所以辽圣宗又说:“我听说侄帝年纪还轻,一定不清楚我与兄皇之间的情义,我担心一旦大臣离间,宋朝就会违背和约。”当宋朝告哀使到辽京城后,转达了宋仁宗的意思,辽圣宗很开心,对自己的皇后说:“我看侄帝的来意,一定不会违背兄皇与我的誓约。”又说:“你可先寄信给南朝太后,详述妯娌感情,让南使带回去。”因为辽圣宗与宋真宗是兄弟,所以辽圣宗又下令如果国内各色人等的姓名中有对真宗赵恒名讳冒犯的,一律避讳改掉。从这些记述来看,两位皇帝之间的结义还蛮像真的一回事,至少在表面上辽朝是当真的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0151/966223783972.html

更多阅读

澶渊之盟剧本 历史的拐点 澶渊之盟4

电影文学剧本澶渊之盟场景:字幕:公元1004年。蜿蜒曲折的黄河以北的澶州城墙上是巡逻的宋兵,城墙以下不远处是辽国长驱直入的辽兵毡房,毡房外是战马嘶鸣,辽国士兵摇摇欲试,个个擦拳磨掌,似乎马上要上战场,毡房内士兵在喝酒行令,在祝贺胜利,

类似货币战争的书 《澶渊之盟》的货币战争

  文/王吉舟,颐和财经总裁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1000年前的金国公民,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养了几年的羊终于肥了,你出门卖自己家的羊,收购羊的商人是宋朝来的大客户,他给你的钱是大观通宝,而你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你去集市买几尺

历史的拐点 澶渊之盟3 秦商,面对历史的拐点(3)

还看今朝“醒得早,起得晚,”民间对秦人的这句调侃对于我们认识秦商的得失是有益的,当今的陕西企业要想重振秦商辉煌,就应当宏扬明清秦商成功的经验,发扬“醒得早”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缺陷,克服“起得晚”的惰性。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

英雄联盟配音过程视频 海上之盟的过程与结果 海上之盟的影响

海上之盟过程宋金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北宋与金国之间缔结的的共同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盟约签订之时因宋金双方在地理上受辽国阻隔而无法进行陆上接触,所以需要在海上往来,故因此而得名。据说签订海上之盟过程十分繁复,当时,因两

声明:《辽宋澶渊之盟 宋辽皇帝结义之谜:宋辽澶渊之盟为何延续百余年》为网友页风雲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