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球约有2.46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3.8亿,且大部分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7至2008年对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48431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估计中国受糖尿病影响的人数将达到9240万。另据201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报道,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医学营养治疗(MNT)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200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首次提出“基于循证的糖尿病营养供给量标准”,并制定出证据分级标准。

2006年ADA强调,糖尿病患者应接受注册营养(医)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营养治疗,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2010年ADA强调由于MNT可节约医疗花费并改善糖尿病临床结局,相关保险公司或其他医疗保障应该支付MNT的费用。2013年ADA的营养治疗推荐中提出没有一种固定的饮食模式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强调在循证基础上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2010年,由国内糖尿病和临床营养领域的专家根据糖尿病MNT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科学研究进展,结合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营养现状,共同起草了我国首个糖尿病MNT指南,并在国内进行广泛宣传和应用,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认可。
按照循证指南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临床研究证据进展随时更新”的原则,近三年来,由于《制定循证指南的方法学》更新,同时糖尿病MNT和代谢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启动《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指南(2013版)》的修订更新工作。
“新指南”总结了糖尿病MNT近18年的循证依据和干预模式,特别参照2012年WHO的《WHO指南编写指南》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版)》建立的方法学原则,最终确立方法学细节。
根据方法学专家的意见,本“指南”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收集支持证据,按照评价证据的质量和推荐意见分级。根据2012年WHO对证据的力度进行了新的定义,结合研究设计、质量以及临床一致性和实用性的评估,把证据等级转化成推荐意见分级。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支持。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暂无临床研究证据时,由专家形成的共识意见。按照AGREE Ⅱ质控标准的概述:对每条推荐意见,均由至少2位质控专家共同对6大方法学领域的23个具体议题进行打分,并经过加权计算后,得出推荐意见的质量水平。新指南的方法学专家组决定,参照这一方法,设立质控组,每一章节,均应由质控组2位或者2位以上专家参照上述标准进行推荐意见质控。新指南秉承2010版的宗旨,为医务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提供当前阶段最佳的营养干预方法。利用现有最佳证据,同时考虑治疗目标、治疗策略以及患者意愿,使患者得以转变营养模式和生活方式,以最终实现长期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为实现上述目标,新版指南建议在提供MNT的综合治疗小组中,应当由一位熟悉MNT且具备丰富营养治疗知识和经验的营养(医)师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小组成员(包括内分泌科医生和护士)都应该熟知MNT内容并支持MNT的贯彻实施。
MNT的目标是在保证患者正常生活和儿童青少年患者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从而延缓并减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为:(1)纠正代谢紊乱:通过平衡饮食与合理营养,控制血糖、血脂,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和预防其他必需营养素缺乏。(2)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障碍,合理的饮食可减小胰岛β细胞负担并恢复部分功能。(3)防治并发症个体化的MNT:可提供适当、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整体健康水平。(5)对于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满足其在特定时期的营养需求。(6)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7d的高血糖患者(包含应激性高血糖),为满足疾病代谢需求,必要时通过合理的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结局。新版指南也分别从MNT的六项功能进行分别的证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