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业8年,公元612年地图(本文采用地图来自网上) 今日之上海,是一个高度繁华、发达的国际性大都市, 但是它的历史,跟中国绝大多数地市相比,都不值得一提,只有区区700年。 上面这张地图,说明的是隋代大业3年,公元612年,今日上海区域附近的地理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隋唐时代,长江出海口附近,并没有“上海”这个行政区域。 这张隋朝的地图显示的长江入海口的状况,跟我们今天熟悉的状况很不一样, 基本可以颠覆我们对长三角的认识。 今日上海浦东的大部分,还没有成陆,都在海里。 海岸线大概到今天的浦东周浦镇附近,周浦往东,都是大海。 当时这片土地叫吴郡,首府在苏州吴县。 范围包括今天的苏州、常熟、太仓、昆山(注意,彼时的昆山县在今天松江县的位置)、 上海的浦西大部分、嘉兴的北部、湖州、浙江长兴。 今日上海的崇明岛还在水里 值得注意的是,图上的吴淞江,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苏州河的河流, 很宽大,史载有40里宽,发端于太湖,东西流向。 入海口在今天浦东的金桥花木附近,并没有折向北流。 而今日被称为上海母亲河的黄浦江,连影子都没有。
元朝至元28年,公元1292年,对上海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年份。 元朝在松江府的范围里,设置了上海县。 从这一年开始,地球上才有一小片土地,被冠以“上海”的名称。 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上海的开始。至今已经723年了。 上面这张地图,是元朝至顺元年的,公元1330年, 距离上海置县只有30多年,可以说基本反映了那时的状况。 那时的上海县,县治在南市老城厢,北边以吴淞江(苏州河)为界。 吴淞江以北属于嘉定州,也就是今天的嘉定、宝山、江苏太仓。 上海县隶属松江府,但和嘉定州,同属元朝江浙行省管辖。 今天上海的崇明岛,刚刚露出一部分水面, 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的扬州路管辖 需要指出的是,元代,吴淞江的入海口,已经转向往北,在今天吴淞口入海。 而今天的黄浦江,只是吴淞江的一条细小的支流。 黄浦江和吴淞江的交汇点,也不在今天的外白渡桥外滩, 吴淞江在今天西藏路河南路之间往北转向, 经过今天虬江路附近的虬江,一直往北到江湾。 而当年的上海县,是横跨今天黄浦江的, 也即是说,今天虹口区、杨浦区的东面靠黄浦江的部分, 当年都属于上海县。
明代万历45年,公园1617年的上海地图 这时已经接近明朝末年,上海县的北部边界依然以吴淞江故道与嘉定分界 此时的嘉定,已降格为县, 太仓因为有皇家粮仓的缘故,升格为州,下辖嘉定县和崇明县 崇明岛在明朝末年,已经大部分露出水面。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黄浦江已经基本成型,吴淞江沦为黄浦江的支流
<雍正8年,公元1730年的上海地图 上海县的北部边界,依然是吴淞江,与嘉定相邻。上海县,依然隶属松江府、而松江府与苏州府,组成苏松道、道台衙门设置在上海老城厢,由此可见,在雍正年间,上海县的重要性已经大为提高。 清初,苏州府和江宁府合并,组成江苏省。而松江府上海县,此时归江苏省管辖而嘉定、宝山、太仓、崇明,组成了太通道,同属江苏省上海县的南面,分出了南汇县和奉贤县,上海的东部海岸线基本成型。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 上海县,松江府的范围基本不变,依然以吴淞江与嘉定、宝山分割 太通道已降格为太仓州,与苏州府,松江府,同归苏松太道管辖。 苏松太道衙门,依然设在上海县老城厢。
清嘉庆25年,公元1820年,上海开埠前20年, 上海县,松江府的范围基本跟雍正乾隆年代相同,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的上海地图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特别市政府,归国民政府直辖。 此时,才第一次出现了上海市这个行政区域概念。 当年上海特别市政府,设在今天的五角场, 市政府办公大楼,就是今天上海体育学院的礼堂, 当年的上海特别市,将租界设为特别区, 并以租界周边的上海县和17个乡组成, 比如高桥、高行、杨思、洋泾、周浦、七宝、莘庄、漕河泾、 真如、彭浦、大场、江湾等等。 而今天上海区域内的,嘉定、宝山、金山、青浦、松江、南汇、奉贤等郊县, 都属于江苏省管辖。 清同治2年,公元1863年,上海开埠后20年, 松江府的区域没有大的变化, 但在上海县的内部,出现了租界。 上海县城北面西面分别设立了英租界和法租界, 苏州河以北,吴淞江故道以南的沿黄浦江部分上海县地域, 也就是今天虹口区、杨浦区的东面设置了美租界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时期 原来松江府的上海、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南汇诸县, 与原来太仓州的,太仓、嘉定、宝山、崇明和江苏的海门县,组成沪海道, 归江苏省管辖
民国33年,公元1944年的上海地图 此时是汪伪政权统治上海的时期,上海的版图,基本包括了今天的大部分,只有西部的青浦、松江、金山三个郊县属于江苏省管辖。

1958年,青浦、松江、金山三个县划入上海,
组成了今天上海市的疆域,也形成了十个区十个县的格局。今天的上海,从1292年置县开始,几经变化,到1958年,才形成了今人所熟知的上海区域。
这是2000年的上海,和1958年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海纳百川,是这个城市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是在千百年这个地区的分分合合中熔炼出来的。 上海的地域,来自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土地,人员也基本来自这两个区域。这些土地和人民,带来了不同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在同一片土地上碰撞,融合,并生长出新的文化。上海文化,就是是从吴越文化的夹缝当中,生长出来的。上海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语言、民俗,都可以从周边的区域文化里找到根本。 这样的文化传统,让上海这片区域的人民,天生具有一种融合、包容的天性。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对这种地域性格的一种归纳。从这些地图的变迁可以看出,千百年来,区域的分合变迁, 为上海人的包容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