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云
前些日子下过雪,让我想起2009年冬,那时也是一场雪后,我写了一首《浣溪纱》词:
夜半相思更漏惊,孤灯照壁梦难成,画楼慵坐待天明。
几簇朝霞迎冻脸,一枝梅雪倚窗横,风情占尽暗香盈。
有朋友问为何用“一枝梅雪”来描写雪中梅,难道只有一枝梅么?其实诗词贵在“推敲”二字。贾岛曾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中,用“推”还是用“敲”字,煞费苦心,这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大致是相同的追求吧!古人常在诗词的遣词造句上,留下佳话。比如南朝王籍有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意境极佳,而宋代王安石借用其句,写成“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即被时人笑为点金成铁。无鸟鸣的幽静,与只有鸟鸣的幽静,哪个意境更悠远,那是一目了然的。

同样,我写“一枝雪梅”,其实也有出处。唐代诗人郑谷改齐己的《早梅》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被齐己尊为“一字师”,成为佳话。诗的境界,往往就因一字之间的替换,便生出天壤之别。因此,我用“一枝雪梅”,而不用“数枝雪梅”或“一树雪梅”,实在是向前贤学习得来的感悟。
【谢谢陈益民老师指教。】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