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青芝岫
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庭院里,刻着大海浪花的石座上,卧着一块形似灵芝的海青色大石头,它就是有名的青芝岫,又叫“败家石”。
说起“败家石”,还有一段故事。明代太仆米万钟是“石痴”米芾的后裔,本是关中人,万历年间的进士,官授江西按察使,太常少卿的官衔,后来在北京城落了户。他在房山山里发现了它,赞叹不止,打算将此石运回自家的花园勺园赏玩。米万钟效仿秦始皇修长城的方法,修冰道来搬运:先修一条大路,在路边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至严冬时节提水筑冰路。动用马匹四十、人力过百,花费巨大,历尽艰难才运到良乡。米万钟却因魏忠贤诬陷而获罪丢官,再也无力运石。他为此石盖了一间草棚,专门雇人昼夜看守,期待日后运回。米氏死后,石头最终被丢弃路边。后人看此石令米万钟破财、丢官,故将此石称为“败家石”。
一百年后,乾隆皇帝从西陵祭祖归来,路过良乡见到这巨石十分喜爱,限期将石运回清漪园。当时,乐寿堂的院子已经修好,大青石体积太大,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觉得拆门不吉利很生气,认为败家石是个不祥之物,出面劝阻。乾隆不敢违拗,又不甘心扔掉。臣子献策说:此石形象元宝,又似灵芝,象征人寿年丰,皇基永固。破门而入,会给皇家增添瑞气是可喜可贺之事”。皇太后一听还有这理儿,就同意拆门移石,遂将此石放置在颐和园乐寿堂庭院中,作为屏风。
乾隆给此石赐名“青芝岫”,并题写了“玉英”“莲秀”四个大字,还命大臣们写诗题字,刻在这块石头上。有了皇帝御封和宠臣的题诗刻在此石上,自然使败家石地位倍增。
感谢颐和吴老老师的帮助:我初写此文时,因没有找到乾隆的四个题字,就采用了网上的说法,将四个题字误写成“莲瑛”、“玉秀”。颐和吴老分别在2014-3-24、2014-5-5两次回复,为我指出错误,现在已经更正了。
在此,特向“颐和吴老”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年5月5日勘误并致谢
“青芝岫”几字就在巨石的正南上方。如今,青芝岫的“青”字大部分已经脱落,只有下边几笔,只留下“芝岫”二字还清晰可辨。乾隆的四个题字“玉英”和“莲秀”还比较清晰,乾隆的那首《青芝岫诗》残留在石上,需细细辨认,才可看出几个字。臣子们的题字就只能看出字的模样来。
乾隆的题诗:
万钟大石青芝岫,欲致勺园力未就。
已达广阳却弗前,土墙缭之葭屋覆。
适百里半九十里,不然奇物靳轻售。
向曾辇运万寿山,别遗一峰此其副。

版权声明:
本博主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转载和使用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