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乐寿堂 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青芝岫

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青芝岫

 

       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庭院里,刻着大海浪花的石座上,卧着一块形似灵芝的海青色大石头,它就是有名的青芝岫,又叫“败家石”。

 


 

       说起“败家石”,还有一段故事。明代太仆米万钟是“石痴”米芾的后裔,本是关中人,万历年间的进士,官授江西按察使,太常少卿的官衔,后来在北京城落了户。他在房山山里发现了它,赞叹不止,打算将此石运回自家的花园勺园赏玩。米万钟效仿秦始皇修长城的方法,修冰道来搬运:先修一条大路,在路边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至严冬时节提水筑冰路。动用马匹四十、人力过百,花费巨大,历尽艰难才运到良乡。米万钟却因魏忠贤诬陷而获罪丢官,再也无力运石。他为此石盖了一间草棚,专门雇人昼夜看守,期待日后运回。米氏死后,石头最终被丢弃路边。后人看此石令米万钟破财、丢官,故将此石称为“败家石”。

 





 

       一百年后,乾隆皇帝从西陵祭祖归来,路过良乡见到这巨石十分喜爱,限期将石运回清漪园。当时,乐寿堂的院子已经修好,大青石体积太大,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觉得拆门不吉利很生气,认为败家石是个不祥之物,出面劝阻。乾隆不敢违拗,又不甘心扔掉。臣子献策说:此石形象元宝,又似灵芝,象征人寿年丰,皇基永固。破门而入,会给皇家增添瑞气是可喜可贺之事”。皇太后一听还有这理儿,就同意拆门移石,遂将此石放置在颐和园乐寿堂庭院中,作为屏风。

 



 

      乾隆给此石赐名“青芝岫”,并题写了“玉英”“莲秀”四个大字,还命大臣们写诗题字,刻在这块石头上。有了皇帝御封和宠臣的题诗刻在此石上,自然使败家石地位倍增。

 

   感谢颐和吴老老师的帮助:我初写此文时,因没有找到乾隆的四个题字,就采用了网上的说法,将四个题字误写成“莲瑛”、“玉秀”。颐和吴老分别在2014-3-24、2014-5-5两次回复,为我指出错误,现在已经更正了。

    在此,特向“颐和吴老”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年5月5日勘误并致谢

 




    “青芝岫”几字就在巨石的正南上方。如今,青芝岫的“青”字大部分已经脱落,只有下边几笔,只留下“芝岫”二字还清晰可辨。乾隆的四个题字“玉英”和“莲秀”还比较清晰,乾隆的那首《青芝岫诗》残留在石上,需细细辨认,才可看出几个字。臣子们的题字就只能看出字的模样来。

 


 

乾隆的题诗:
万钟大石青芝岫,欲致勺园力未就。
已达广阳却弗前,土墙缭之葭屋覆。
适百里半九十里,不然奇物靳轻售。
向曾辇运万寿山,别遗一峰此其副。



颐和园乐寿堂 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青芝岫

 








版权声明:
本博主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转载和使用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551/292213037905.html

更多阅读

<历史在这里沉思>同仁堂传人乐松生之死 同仁堂乐松生

【历史在这里沉思】乐松生,民族资本家,同仁堂乐氏第13代传人。为人随和,体贴员工,声誉甚佳。1949年后,他紧跟中共,抗美援朝时带头认购公债并捐款,率先申请公私合营,使同仁堂变国有。曾任北京副市长。文革时遭迫害,1968年4月被红卫兵活活打

养生堂20131108王玉英:长寿七养诀3 菖蒲酒配方,寿亲养老新书

关键词: 中医养生生活养生堂验方BTV北京卫视养生堂视频20131108期节目内容王玉英:长寿七养诀(3)。邀请到的专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王玉英。给大家讲解养护元气、七养诀、菖蒲酒方面的内容。进入冬三月,我们在保养肾气的同时,

谭盾的水乐堂 水乐堂 官网

谭盾的水乐堂藏在水边小路的尽头,爬上一座高高窄窄的古桥,经过一间间杂货铺、小吃店,门口就是充满烟火气的水边大排档,十分低调。灰色墙砖上不大的木门掩着,只有门口小弄堂里聚集着的衣着光鲜的人们提示了这里的与众不同之可能性。演出

声明:《颐和园乐寿堂 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青芝岫》为网友时光磨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