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药企 外资药企大规模弃标 走不出的药价迷宫

  如果考核医生的标准里缺乏疗效这一条,任何和药物改革有关的措施都过于简单粗放,无法给医生动力去筛选出最合适的产品,保证最好的疗效。

外资药企 外资药企大规模弃标 走不出的药价迷宫

  近日媒体报道外资药企在多省出现弃标,《时代周报》曾报道湖南最近的药品招标中,外资药企的药价大幅下挫。即便在成交的少数品规中,弃标率也仍然较高。比如拜耳公司的36个品规中仅九个成交,最大降幅为11%,弃标率为75%。而在此前浙江的药品招标中,外资药企整体平均弃标率达60.5%。

  弃标率高的背后预示着外资药企在中国的困境,面对不断被压低的药价,加上国家取消对专利过期后的原研药单独定价,外资药企将失去一大块利润,首当其中的影响是原研药。

  原研药是专利期到期后的品牌药。在中国,外资药企一直在这部分市场上享受定价的优惠政策。先来看国外的药品失去专利之后是怎样的情况——国外并没有原研药一说,只是有专利药和仿制药的区分。仿制药之间价格也有差别,因为生产商在药品安全监督、辅料选择等方面的投入不一样,因此产品质量肯定有差别。医生和病人都会直接感受到产品疗效的差别,因为医生的考量标准是治疗效果,医生会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哪些品牌的仿制药效果较好,从而倾向于选择这些药品。病人的感受也很重要,药效会体现在他们身上,他们的感觉也可能会影响到用药选择。

  因此,在一个以效果衡量医生工作的体系里,医生会有动力过滤掉不合适的产品,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也给了药企动力去进行以药效为核心的营销,比如推出用药提醒工具,慢性病管理计划等,这些辅助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药效,影响医生的决策。

  而中国,这样的逻辑是否也能理顺?

  首先,医药之间的灰色收入仍未完全消除。即使取消15%的药品加成,药房仍然留在医院里,灰色地带仍然存在。在基层虽然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部分地区仍然将补贴和带量采购联系起来,以药养医并未消除。“在这样的环境下,原研药和仿制药同作为无专利的产品,医生选择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无法着眼于药效。”这也就是说,一些药效不错的仿制药可能因为灰色地带不高而不受青睐,但同样,一些药效确实好的原研药也受制于灰色地带的通道成本而无法降价导致价格虚高。

  同时,目前的药改以药占比以及药价入手。部分地区还规定了基层机构可以使用原研药的比例。相比美国以药效付费的模式,中国目前的药价改革采取的是硬指标手段。这里可能会出现几个问题。第一是为了达到指标而直接用低价仿制药替换原研药。这种一刀切的办法表面上看起来可以直接达到要求,但很可能牺牲的是疗效,长期推高的是医疗成本。第二是药企为了进入医院,保证销售而缩减成本,比如降低辅料质量,节约质量把控手段等,最后一样可能导致质量变差。

  发生这些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医生并不和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硬指标比药效更有压力。而且硬指标是短期看得到的,药效很难直接量化,短期内可能也看不清效果,因此医院和医生更愿意去满足硬指标。

  “因此,在一个考核医生的标准里缺乏治疗效果的环境下,砍药价也好,直接限制原研药比例也好,都过于简单粗放,无法给医生动力去筛选出最合适的产品,保证最好的疗效。”原研药和仿制药同作为没有专利的产品,孰优孰劣不能简单通过价格来体现,竞争的标杆应该是效果。这只有当支付方对医生的支付标准同样是用药效果的时候,两者才能一致。而目前支付标准缺乏疗效,才导致原研药和仿制药不能通过合理的竞争手段筛选出最佳的产品。

延伸阅读: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中药协会合作发掘宫廷医药青岛市市北区建立医药安全横向联动机制互联网医疗成为医药健康市场最大热点新版药典更重中医药特色及质控中国传统医药展刮起“中国风”中国中东欧走向务实 不止医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951/121905040497.html

更多阅读

脱缰野马 是什么推动了药价脱缰?

继湖南、浙江众多药企大面积弃标后,医药领域寒风继续劲刮,向全国最低价看齐已不再是新鲜事。近期重庆药交所再添一项腰斩药价的利器,将之前业内众议颇多、史无前例唯低价论的安徽县级医院挂网价格进行采集和联动。突破了省标只参照其

惊雷另类词 药企贿赂门另类动力 千亿专利收入蒸发

     葛兰素史克、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比利时的优时比制药……一家家跨国医药巨头遭到工商部门的调查。这些医药巨头怎么了?《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跨国药企集体陷入贿赂门,追根溯源是急功近利的市场策略所致,在专利药保护即

在上海的外资 药企 外资药企中国行销术

     七成销售费用砸向学术推广  一款在国外销售平平的某药品,2012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却达到了十多亿元,占其全球总销量的四成左右。当国内药企仍围绕折扣率相互比拼时,跨国药业已经通过“特殊”的营销术巧妙地绑定了医生,使之成

陕西爱挑战 陕西面对新挑战

  央企进陕,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也赢得了陕西各界的一致欢呼。与此同时,陕西的不少学者从诸多角度开始了思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看到央企进陕带给陕西的积极影响之外,也在许多方面给陕西带来了新的挑战。”  央企进陕的另一个影

陕西省地方电力 “花落陕西” 彰显地方诚意

    央企“花落陕西”,掀开了我省与中央企业深入合作发展、实现双赢的新篇章。一系列支持央企在陕发展的财政扶持、投资金融、土地保障和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即将出台。  此次央企大规模进入陕西,在西安石油大学经济

声明:《外资药企 外资药企大规模弃标 走不出的药价迷宫》为网友都不值得你屈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