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陪伴的绘本 陪伴 孩子 绘本阅读 到底怎么陪孩子读绘本?(上)

不八卦,不盲从,有见解,有适宜的温度……

只需真正爱孩子、爱阅读的人关注。

导读:


在松居直的著作中,他所说的图画书,就是我们亲子阅读中所说的绘本,说法不同,实质没什么不同。今天分享的文章(限于篇幅较长,特别分为上、中、下三篇同时发布)摘自松居直先生关于如何读绘本的专著——《幸福的种子》(点击链接,了解这本书中作者引用的经典绘本)。


这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一部代表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图画书与儿童的世界讲起,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松居直先生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图画书编辑出版经验,以亲切、温暖的叙述语调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指出了一条通往图画书世界的最佳捷径。

 

下边请阅读

《到底怎么陪孩子读绘本?》

(上)篇:

 

带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父母亲手养育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很会读书的爱书人。不过,近年来父母似乎将读书与“K书”混为一谈,导致孩子远离书本。

     

对孩子来说,读书不是“K书”,他们不希望父母认为读书仅仅是为了对学业有帮助。我觉得父母应该以更轻松的心情,把书看成有趣的东西,把读书当成快乐的事情。如果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享受,那么他们的阅读量一定连大人都会自叹弗如。

     

那么,父母应当怎样让孩子亲近书本,做一个爱书人呢;孩子的成长是每天不断努力累积的过程,这种努力是无形的,所以教孩子爱书的最好方法,就是由父母亲自来教导。

     

这里所谓的“亲自”,就是不假他人之手。虽然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可以借助于老师,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孩子的成长绝大部分还是要靠父母的力量。父母亲第一次抱起自己的孩子时,都会感受到为人父母的重大责任,但也不至于想将孩子交给别人来抚养。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也是父母自身成长的大好机会。

     

其次要“满怀爱心”。母亲抱着婴儿喂奶时,心中总是洋溢着难以言喻的母爱,这种深刻的感情会通过母亲的身体传入婴儿体内。通过身体接触来传达爱情,就好像恋人的牵手与拥抱般,是最直接而真实的。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父母所说的话,对婴儿或幼儿而言,就像奶水或食物,是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

     

大家可能都听过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印度女孩的故事。几年前,报纸也曾报道在非洲的猴群中发现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这些被狼养大或是在猴群中长大的孩子的共同点,就是不会说话,因为狼和猴子都没有语言,所以这些孩子虽然有人的外貌,却没有人的精神。

     

在旁人的努力下,被狼养大的印度孩子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但是她们仍然保留了狼的习性——生食肉类、昼伏夜出、快跑时一定四肢并用,怎么教都改不过来。或许是因为无法适应人类社会吧,没过多久,她们就不幸夭折了。

     

人必须由人来抚养才能成为人。人如果由狼或猴子来抚养,就可能变得像狼或猴子。大家如果想知道狼孩子更详细的内容,请参阅格塞尔 (Arnold Lucis Gesell)所著的(野狼养大的孩子》等书。

      

不要让孩子自己看

     

很多母亲会问:“我的孩子已经五岁,认得一些字,会自己看图画书,也很喜欢看。以后,我该怎么教他才好呢?”

     

关于陪伴的绘本 陪伴 孩子 绘本阅读 到底怎么陪孩子读绘本?(上)

我认为,在思考图画书与幼儿的关系时,最重要的是认清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因此,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看,父母最好还是照样念给他们听。如果因为孩子能自己看了(其实只是认识书里的文字),母亲就不再读给他听,不但可惜,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以前,甚至进入小学以后,父母都应该继续念图画书或童话给他们听。这对丰富亲子的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人际关系,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以下就来看看幼儿自己看图画书,和大人(父母或保姆)念给他们听,有哪些根本的差异。

     

五六岁的孩子自己看图画书,大都是盯着文字一个一个地念。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读字。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不太可能了解书中的故事,更别说乐在其中。从常识来判断,大人念给孩子听和孩子自己看,哪一种比较容易懂,也比较有趣呢?如果孩子不能快乐地享受,图画书的内容就不会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就无法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因此,提早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书,在教育上并没有好处。

     

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相反,大人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

     

能这么深入解读图画书的人,如果满怀爱心地念书给孩子听,必定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并让这些话语传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

     

换句话说,读的人把自身的内涵与图画书结为一体,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孩子。

     

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幼儿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因此由大人读图画书给孩子听,对孩子的心理和智能的成长都非常重要,而且读的人对书的了解愈深、共鸣愈强烈,听的人(孩子)愈能深入书中,丰富自己的经验。由此可知,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价值可大可小,影响可深可浅。

     

握着孩子的手念图画书

     

日本天主教幼儿园联盟发行的小册子(光之子》第十六期上,刊载了荣光学园校长古斯塔夫·佛斯先生所写的《父母亲的味道》,文中有一则年轻德国母亲所讲的故事。

      

吃过晚餐以后,五岁的玛丽都会热心地帮我收拾餐桌,清洗餐具,因为她希望早一点听我讲故事。可是,对我这个母亲来说,每天晚上为她讲有趣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运的是,电视上正在播放一部相当有趣的连续剧——《童话天国》。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下子我就不必每天费心准备故事了,但是我的轻松日予没有维持多久。才过了三四天,玛丽就自己关掉电视,对我说:“妈咪,讲故事给我听。”

     

“电视里的叔叔讲的故事,不是比妈咪讲的故事还好听吗?而且还有美丽的图画。”

     

“可是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我。”

     

这个故事与前面我所说的不谋而合,也正是我一直想要强调的。不过,五岁的玛丽远比我有说服力,让我甘拜下风。

     

另外还有一次,一位小学老师从远处来看我。在闲聊之中,他提到他和孩子相处的情况:“我有一个五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一定会握着他的手,念图画书给他听。”

     

这一段无意之中说出的话,令我深受感动,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个男孩的幸福模样。父亲每天晚上念图画书给他听,是多么快乐的事!这个父亲对孩子一定有很大的影响。我相信这个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念图画书给自己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双温暖的大手。

     

我深信图画书在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发挥力量。亲密的亲子关系、彼此信赖的保姆与孩子,以及孩子之间的友情,都能使图画书发挥最大的功效。

     

就像小玛丽说的“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我”,人与人本来就应该互相接触,交谈。孩子进托儿所的年龄正逐渐降低,很多孩子从零岁起就过着团体生活。团体生活越早开始,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就越发重要。

     

孩子应该由父母“亲手”养育,但是今天假他人之手的情形愈来愈多。父母将孩子交给托儿所,交给幼儿园,交给学校,交给补习班,交给电视,交给社会,甚至交给国家,结果使得亲子关系支离破碎。

     

读书是一种享受

     

充分享受了图画书乐趣的孩子们,不久将进入下一个读书阶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自得其乐地阅读,有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从旁协助。读书不是赛跑,不能以快慢来决胜负,如果母亲心急或不安,只会影响孩子读书时的情绪。

     

对已经能自己看书的孩子,大人不妨悄悄准备一些有趣的书,或是不落痕迹地送书给他们看,陪他们上图书馆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孩子觉得大人的注意力总是在“读书”上打转,一定会产生压力,无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其实大人也是如此。因此我的基本态度是,大人愈少干涉孩子读书愈好,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一种个人自由。

     

如果您的孩子正处于由读图画书转移至读童话书的过渡时期,偶尔需要人从旁协助,那么即使孩子已经能自己看图画书,您还是要经常念童话或民间故事给他听。

     

家长可以从一些插画多、页数多、故事比较长的作品开始念。例如,《蓝眼睛的小猫》、  《小熊》系列、阿诺德·罗贝尔(Arnold Lobel)的《青蛙与蟾蜍》等图画书系列,或波特女士(Helen BeatrixPotter)的长篇作品等都非常合适。等孩子逐渐熟悉“书”以后,再进展至《不要不要园》、《桃色的长颈鹿》、《小桃子》、《森林里的怪兽》,以及适合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看的《提姆兔子的冒险》、《爸爸的恐龙》、《龙子太郎》及《企鹅的故事》等。六七岁的孩子一定都听得懂这些故事。

     

据说,孩子在三岁以前已经能够理解一生中所用语言的四分之三。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用耳朵听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读书方式)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自己阅读或是大人念给他听,都等于他自己读完了一本书。

     

到了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家长仍然继续念书给他们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亲子间的关系。我绝对不赞成孩子一上小学,父母就不再念书给他们听。

     

至于还不能自己阅读的孩子,父母应该继续念图画书给他们听。不要心急,要配合孩子的状况循序渐进。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二三年级还无法独立阅读,父母最好能用大而化之的态度来处理这种情况。勉强孩子自己看书,可能会得不偿失,所以不妨用关心和信赖,陪伴孩子慢慢进步、成长。

     

父母一个劲儿地催促孩子读书,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有害。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这样,孩子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尽可能去制造大人和小孩一起读书的快乐气氛,因为这是最好的阅读指导。总之,对孩子而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父母的读书习惯

     

“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但是一点儿也不爱念书,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漫画。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呢?”父母们经常问我类似的问题,尤其是母亲。母亲们好像觉得孩子不爱读书,是儿童教育上的严重失误。遇到这种情形,我总是忍不住想反问母亲们:“你说孩子不爱看书,那么你自己喜欢看书吗?如果你没有读书的习惯,最多只是翻翻妇女杂志,却成天要求孩子念书,那么不是太自私了吗?”

     

一般而言,父亲或母亲爱看书的家庭,孩子自然也会亲近书本。从小牵着孩子的手到图书馆看书或借书也很重要,因为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被父母视为眼中钉的电视和漫画,具有令孩子着迷的独特魅力,不可能完全禁止他们接触,但是整天沉迷其中确实也是一个问题。最理想的状况是,孩子在看书时也能像看电视或看漫画一样专注(甚至超过)。

     

看电视、看漫画和读书的乐趣各不相同。让孩子体验不同的乐趣,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人生,也可以扩大孩子的接触面,扩展他们的心胸。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遭遇任何状况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的人。

     

我们不妨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电视与漫画和孩子的关系,以及读书和孩子的关系,有相当大的差异。看电视和漫画时,孩子是处于被动状态(这也是现代文明的特征),他们不需要怎么努力,只要坐在电视前面使用遥控器就可以看到画面,或是打开漫画书,视线随着一格格的图画移动,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内容。

     

但是读书就不同了。图画书还可以看图说故事,但是一般书籍最多只有零星的插画,打开书本后不下点工夫,就无法了解书中的内容。特别在入门阶段,孩子更需要努力。只要突破这一关,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之后,孩子就会了解到书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而且深刻、有趣,享受到和看电视或漫画截然不同的充实感。也就是说,先用积极的意志和行为去养成读书的习惯,才能进入书的世界。

     

曾有人问我:“我喜欢阅读,但是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却不爱看书。现在再培养他的读书兴趣,会不会太迟了?”

     

确实迟了一点。不过,这些孩子也并非像家长所说的那样无可救药。例如,有的孩子讨厌母亲热爱的文学书籍,却喜欢运动杂志、侦探小说、科幻读物等。对于这种情形,父母不必过分担心。

     

对提出上述问题的家长,我会这样回答:“不读书对生命没有任何影响。您的孩子身体很好吧?那就够了。他很喜欢运动吗?”这时多半可以获得肯定的答案。“运动也非常重要。书本不是促进人类成长的唯一要素。”当然,能够兼顾读书与运动是最理想的。

     

念图画书给孩子听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父母会念图画书给孩子听。有人用家庭至上主义的抬头来解读这个现象,或是挑剔地认为,这只不过是家长重视智能教育的另一种表征。如果我们用这种态度来看待这个值得欣喜的趋势,那我也不必再在这里探讨图画书的种种问题了,因为这样一来,我的许多意见会更让人觉得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其实就算父母这样做,真的是因为重视家庭或重视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能够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就是好事,根本不必在乎别人怎么说,但是请舍弃那些实用性的图画书,选择有趣的图画书,念给孩子听。

     

近年来,我在观察孩童的家居生活时发现,在家里最常和孩子说话的,不是母亲,而是电视。孩子可以在电视机前乖乖地坐上好几个钟头,倾听电视说话。现代的孩子好像都是由这些电视保姆带大的。那么母亲一天和孩子说了多少话呢?可能有些母亲会抗议:“我一整天都在和孩子说话呀!从早上叫他起床,到晚上哄他睡觉,我的嘴可没停过呢。”但是,这并不是在和孩子“说话”。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说话”的母亲,电视和她们比起来,当然占了绝对的优势。有人戏称,这是个“电视看人”而不是“人看电视”的时代。这并不是个好现象,为人父母者的确需要每天腾出一段时间,快快乐乐地和孩子交谈。

     

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就是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图画书自己不会说话,图画书的内容必须经由念故事的人传达给孩子。父母每天至少抽出十到十五分钟,选择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念给孩子听,孩子一定会又高兴又满足。看到孩子欢喜的模样,就是父母生儿育女的喜悦。可见念图画书给孩子听,意义多么重大。也只有亲子双方都感受到这种喜悦,这项活动才能持续下去,所以父母最好在讲到精彩之处的时候卖个关子,让孩子引颈企盼下一次的亲子故事时间。

     

有一句名言说:“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  (神谷美惠子:《生命的意义》)看到孩子们在听《猴子和螃蟹》、《拔萝卜》、《古利和古拉》这些故事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这种喜悦会传染给讲故事的人,把故事讲得更生动,让听故事的孩子更欢喜。亲子之间交互传递这种喜悦,孩子自然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卢梭说:“生命不在乎长短,而在乎深切体认。”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不少父母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功能——带给孩子快乐。结果,图画书反而变成了虐待孩子的刑具。请父母从孩子的立场来了解图画书真正的用途,和孩子一同发掘图画书的趣味。

     

不要剥夺孩子的阅读乐趣

     

当您读完一本小说,正沉浸在难以言喻的满足之中时,突然某位亲密的友人打电话来,要您一五一十地说出这本书的读后感,您会做何感想?

     

您或许碍于人情,或许刚好想找一个人倾吐自己的感动,于是很爽快地回答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同样的情况一再出现,您肯定会不耐烦。

     

到最后,只要一想到看完书又要接受一连串的炮轰,您可能就完全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了。

     

许多母亲都像这位亲密的友人,她们热心地讲图画书给孩子听,但是讲完以后,忍不住要问孩子一堆问题:

     

这本书好不好看?哪里最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幅插画?故事在讲什么?老公公遇到了什么事?老婆婆叫什么名字?大野狼刚开始做了什么事?然后呢?最后大野狼怎么了?故事里一共有几只羊、几只猪?大野狼和猪加起来一共有几只?小红帽为什么会被可怕的大野狼吃掉?

     

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上好几张稿纸。您大概会觉得好笑,心想,哪有人会问这些问题呀?

     

您不也曾在不经意问,询问孩子相同的问题吗:或许您认为,这样才能让图画书充分发挥功效。

     

常有人说:“孩子是问题大王。”可是,在我看来,母亲们也非常好问。

     

当您念完一本图画书后,便对孩子提出许多问题,这时,您可曾考虑过孩子的心情?对孩子来说,听妈妈讲图画书,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但是为了应付妈妈马上会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半有迹可循),孩子只好一边听故事,一边假设问题,准备答案。譬如,妈妈一定会问“你觉得哪里最有趣呀”,所以这一段要记清楚,这儿出现了三只猪,第六页画了七只羊……

     

这么一来,孩子怎么能快乐地听故事呢?当孩子觉得有趣,正想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时,却必须紧急刹车,准备一会儿可能要回答的问题。孩子就在这种想要陶醉,却又不得不保持清醒的情况下,听完了整个故事,然后接受“等待已久”的读后指导及问题。这样的阅读方式当然不能满足孩子,只会使他排斥并讨厌图画书。

     

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泉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您也不希望每读完一本书,就得报告一堆读后感,那么也请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心情吧!

     

讲图画书只管一个劲儿地讲就好了,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落痕迹。

     

读完一本有趣的小说,有时会忍不住找一个人倾吐一番,有时则想一个人静静地咀嚼。我认为,读书最宝贵的时刻,不是在读的时候,而是在读完以后。这时,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重新思考书中的人和事,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弥足珍贵的自省时刻。

      

从掀开图画书的扉页,听到“好久好久以前……”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经在故事的世界中悠游。直到故事结束以后,他们仍然暂时沉浸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这是一段宝贵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地层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中翱翔,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可惜,大人们经常在这段时间不停地问问题,践踏这块幻想的美田。我衷心地期盼,家长能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讲图画书。

 


作者简介:

松居直,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1926年生于日本京都。1665年以作品《桃太郎》获得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1969年、1979年、1985年担任BIB“世界绘本原画展”国际审查委员。主要作品:《我的绘本论》、《看图画书的眼睛》、《如何看图画书》、《走进图画书的森林》、《图画书的时代》及与他人合著的《儿童和文学》、《日本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751/574874090915.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拼音的儿歌 怎么教孩子拼音

一、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二、标调号口诀:标调号,找a母,a母不在找oe,iu并列标在后。三、jqx与ü相拼的口诀:小ü见到jqx,擦干眼泪笑嘻嘻;小ü离开jqx,流下眼泪哭啼啼。四、整体认读音节构成儿歌:aoe,长大了,可以单独出门

关于爱的绘本《好啦好啦》 关于爱的会绘本

如果,孩子不小心受了伤或者是受了挫折,做妈妈的一定是边查看伤势边喋喋不休询问,怎么受的伤?疼吗?以后可要注意……诸如此类的话语,因为妈妈的爱,细腻、温柔。多情。而爸爸,在家中,总是给人以威严、不可亲近感觉的爸爸,会怎样做呢?北京联合

关于勇气的绘本书单 绘本馆书单

孩子的勇气从哪里来?首先是父母,父母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对勇气的认知和态度。其次,是在生活中习得,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此外,就是读优秀的绘本啦!好绘本可以帮助家长向孩子诠释“勇气”的内涵。孩子的意识形成是从具体到

关于独孤求败的三本小说 剑魔独孤求败小说下载

独孤求败绝对称得上是金庸笔下最神秘的的高手。这个人物从来没有正式出场,因此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有关这个人物的小说也就应运而生。就我自己所看到的关于独孤求败的小说一共有三部,最早的是署名金翁的《独孤求败》;稍后是令狐庸

关于大自然的读书笔记 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读书笔记

  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读书笔记  近日,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感叹于他时刻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感叹于他用整个身心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叹于他的生命与使命同行,让自己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  李镇西老师的一篇随笔《

声明:《关于陪伴的绘本 陪伴 孩子 绘本阅读 到底怎么陪孩子读绘本?(上)》为网友情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