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开通西南历史典故 典故:大蒜是张骞带回来的

典故:大蒜是张骞带回来的 

大蒜原产于西亚,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地中海地区的主要调味品。在古埃及,大蒜备受推崇,甚至曾被当作货币流通。而以大蒜作为护身符的习俗,至今仍流行于希腊等地。大蒜是谁发现的呢?据史料记料,大蒜是由张骞发现并带回中国的。可以说,大蒜是张骞带回来的。

典故:大蒜是张骞带回来的

在我国先秦的烹饪史料中,烹肉时去腥膻调料有葱、姜、芥、韭、薤,就是没有见到关于蒜的记载。而据汉代王逸所著的《正部》称:“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也就是说,大蒜是张骞出使西域时才传入中国的。

张骞开通西南历史典故 典故:大蒜是张骞带回来的

张骞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开始出使西域,12年所经之地有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康居(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等。当时西域人被为胡人,而宋代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有“胡人以大蒜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的说法,可见古时大蒜在西域是很流行的。综合这些史料,我们可以认为,大约是在公元前126年,即张骞出使西域回国的时候,大蒜正式在中国落户。

张骞带回的大蒜,当时被称作“胡蒜”,而在此之前我们本土就有另一种“小蒜”。在《本草纲目》的“菜部”中,列在前面的“蒜”其实是指小蒜,又名山蒜、茆蒜。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蒜,被李时珍列在小蒜后面,名为“葫”,很可能就是因为它是从西域胡人那里传来的。现在的日文中,大蒜还可以写成“葫”,保留了这种称谓演变的遗迹。

大蒜传入我国后,还继续向东流传。大概可以推定在第10代崇神天皇(公元前79年~公元前30年)的时代,大蒜经朝鲜半岛传入了日本。当时崇神天皇命令加入日本籍的朝鲜人(又称归化人)去济州岛取橘子的种子,归化人取回橘子的种子的同时还带回了大蒜。从那时起,大蒜在日本也开始了它的繁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851/919723129990.html

更多阅读

历史典故 李存审出镞教子 李存审授镞阅读答案

[历史典故]李存审出镞教子汇编:符 斌(广东廉江)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文言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

历史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小故事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

裕亲王府 裕亲王府-景点名称,裕亲王府-历史典故

裕亲王府位于台基厂二条中间路北,始王福全为清世祖的第二子,康熙六年(1667年)受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后请辞得允,因礼待士大夫,颇有好名声。裕亲王_裕亲王府 -景点名称点击查看大图裕亲王府(荣公府)裕亲王_裕亲王府 -历史典故位于台基

蟹黄汤包的做法 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历史典故,蟹黄汤包-做法

蟹黄汤包,是江苏传统小吃,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制作原料十分讲究,馅为蟹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制作工艺精妙绝伦。最出名的就是当属龙袍蟹黄汤包、靖江蟹黄汤包、镇江宴春蟹黄汤包、淮安文楼蟹黄汤包,南京六合区常年举办龙袍蟹黄汤包

高山流水典故简介 碓臼峪 碓臼峪-历史典故,碓臼峪-景区简介

碓臼峪,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境内。距市区50公里,在明十三陵游览区西北约4公里,为1亿3千万年前北京地区发生的那次强烈地壳变动,形成的花岗岩体。两侧山石壁立,一水中流,故有京北“小三峡”之称,风景区分“琴曲迎宾”、“高峡平流”

声明:《张骞开通西南历史典故 典故:大蒜是张骞带回来的》为网友时间煮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