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又一次陪同四川松潘县的同志登黄山,早晨7:30从市区出发时天空一片阴霾,不知道到山上后的天气如何?我虽多次登黄山,但是天空就是不作美,到了山上不是下雨就是大晴天,没有留下什么满意的照片。带着期盼好天气的心情与朋友一道出发了。这次老天总算还不错,当我们乘缆车到站后天空放晴了办个多小时,玉屏景区的景色一览无余。 慈光阁也是日常所说的黄山前山的登山入口处。慈光阁古称朱砂庵,原为法海寺,明嘉靖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 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后寺毁。原址尚存部分楼房,建国后建为宾馆。 1965年,董必武手书题额“慈光阁”。四周群山环抱,茂林修竹相掩,十分幽静。有千僧灶、法眼泉、披云桥诸名胜。
黄山玉屏索道站就建于此,游客由此开始正式登山。 很久很久以前,在安徽省的南部有三座峻拔的山峰合称“三天子都”,意思是天界的通都大邑,即指天地居住的地方。后来人们见其及周边的山峰岩青黑,远望去苍黛凝重,故从秦朝起开始称之黟山。 唐朝有一本名为《周书导记》的书,其中记录了一个“黄帝炼丹”的神话故事,说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历时八个甲子(480年)后炼成,服七粒即刻得道升天。当时大唐信奉道教的皇帝唐玄宗听闻后便在天宝六年(747年)六月下诏改黟山为黄山。 “三天子都”就是今天黄山的天都、莲花和光明顶三大主峰。“天下第一奇山”、“魔山”、“人间仙境”等等都是有古至今人们给予黄山的别称。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即天下名山有的优点,黄山都具备。 黄山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同时又峰峰似刀削、色同苍玉、并且常年被烟云所缭绕,给人整体的感觉是“奇、伟、幻、崄”。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也是国家级5A及旅游景区。是人们的旅游首选地和旅游目的地。
奇松、怪石、云海被誉为黄山“三奇”,加上温泉,合称黄山“四绝”,冠名于世。 登上黄山面对辟地摩天的奇峰、玲珑剔透的怪石、变化无常的云海和千奇百怪的劲松,使我被深深震撼,真实地感受到了黄山那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 “四绝”之首当属千姿百态的黄山松。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随峰头不着寸土,但却是松的海洋,峰峰石骨峰峰奇松。 说它奇,一在状之亦,黄山松非同一般松千篇一律、千树一貌,而是形态迥异,个性非常;二在居之险,黄山松大都生长于海拔800~1800米的高山上,以石为母,破石二生,依石二长,盘结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于危崖绝壑之中,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三在寿之长,据说黄山松多寿达数百年以上,少数古松甚至寿达千年。黄山松美的奇又奇得绝。 奇峰竞秀,怪石林立又是黄山的一绝。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均在1800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黄山第一高峰。 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 黄山无数灵幻奇巧的怪石,是远古时代火山与冰川留下的雕刻杰作。有的似人,似物,有的似禽,似兽,惟妙惟肖。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黄山最著名的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寿逾800年,树高十米左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旅游。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