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每天)制造了太多的垃圾,又在不停地买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所以听到娜娜的‘再造衣’的计划我觉得就非常适合当下。旧的东西有时候是很美好的,能够把它们再次利用起来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 田原
田原口中的娜娜就是张娜-设计品牌FAKE NATOO主理人,独立项目Reclothing Bank 再造衣银行设计师,这次她特别邀请田原和欢岛一起创作“再造衣银行“的平面作品,《YEStyle》第一季第7约,张娜??欢岛??田原:让沉淀了时间与情感的旧物“重获新生”??

设计师Designer:张娜
特邀出镜Model:田原
摄影师Photographer:欢岛Joy Island
造型师Stylist:AK
制片人Producer:Julie
妆发造型Make Up:梁漫Mara
灯光Light:刘鹏
拼贴设计师Designer:可赛
助理Assistant:郑煌.kiara,嘉璟、Rita.
制片Production: @JOYISLANDSTUDIO
延伸阅读:
Reclothing Bank (再造衣银行)这个词容易令人浮想联翩,会想该如何在这样的银行储蓄,然而从里面连本带息的会取走什么样的惊喜设计?时代变迁,曾几何时,由于物质的匮乏,由于对世事变化的忧患,也由于传统的节俭美德。人们总会把暂时无用但可能“一朝有用”的物品竭尽心力的保存下来,经过不断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私人财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一切都变化太快,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而很多时候任何的转化都必须在“时间”中完成,而Reclothing Bank正是架起时间和情感的桥梁,出于“关心人”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下,用“物”和“人”的转换,记忆的交流,累积的情感,串联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载体,也为此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思考。
关于Reclothing Bank(再造衣银行)
2011年我们开始了一个叫做Reclothing Bank的公益项目,再造衣银行,用别人丢弃或捐赠的旧衣服在设计。大多数都是人们捐出得旧衣到灾区或者贫困地区,对他们来说其实很多都不实穿其中相当数量的捐赠就会因各种原因被退回,这些不被接受的衣服最终会汇集到一个聚集地——位于北京的大场,回收的衣服会让下岗女工参与消毒清理,在进行挑选后拆解重新拼布,每一米会有40元的收入给予她们。现呈现的每一件独一无二的“再造衣”都是经过拆分、重组、再设计,变成完全不同的形态,使人们可以继续穿着。我们至死至终都希望用设计帮助更多的人,发挥设计更大的作用。其实骨子里都是循着“物尽其用”这一观念。
旧衣服上经常会留下许多痕迹,那上面记录着着人们的过往岁月,无论你记不记得,你的衣服都记得。我们想用设计去链接人的过去和未来。
旧衣服被拆分成面料,通过再设计成为时尚
经过3年的实践与探索,Reclothing Bank再造衣银行已经推出了超过50款独一无二的成衣设计。并参与北京环保商店brandnü的相信社会互助模式,捐出销售所得的10%建立公益基金,提高弱势妇女群体收入,购买缝纫设备,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弱势农村妇女群体实现经济独立。
从再造衣银行创立至今,我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再造衣循环模式,会开始去寻求一些或大或小的故事案例。每件“再造衣”里都蕴藏着独具匠心的小心思,会保留旧衣服的标牌并封在新衣服的内衣里,这样一来,衣服的旧主人和新主人就产生一种时空链接。改造了一件旧衣就会和旧衣的主人产生反应,当这位主人的旧衣经过拆分,改造成各种不同的再造衣,又能和购买者产生一种链接,这是我们心中再造衣最美好的特质。
物尽其用下“野百合也有春天”
有数据显示,美国人在2006年花费2820亿美元购买新衣,平均每人丢弃了68磅重的衣服。2008年,英国大约有24亿件衣物放在衣架上落灰。时尚业高度繁荣发展的背后是资源的高消耗。在中国也越来越多年轻设计师将目光投向旧物改造领域,但他们通常热衷于T台秀服装,而不是把旧衣改造当作正式的项目。
目前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做的好的无非就是瑞士的FREITAG,2011年9月27日,他们把“废物利用”带到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其实几年前,FREITAG已经跟随瑞士潮店THE CLOSS落户上海新天地。
FREITAG可以说是向环保看起,物尽其用的先锋。由瑞士两兄弟Markus和Daniel Freitag设计的FREITAG背包,乍一看你可能会怀疑它们是压箱底的陈年旧货,但事实上它们早已风靡瑞士和欧洲。他们也是偶然的机会给自己个疑问“为什么不试试用卡车防水布呢”图案迷人,防水效果好。后来他们使用各式各样的色彩缤纷的回收车用帆布,制成的包包,防水耐用。由于都是采用回收材质,所以每个包包身上都有陈旧的风霜印记,完全没有使用新包怕弄脏的负担和困恼。很多设计都是正确的时间产生正确的创意,如今躺在纽约MOMA博物馆中的第一个FREITAG它定会带着后面出厂的包包们来首万人合唱“野百合也有春天”。
他们更有趣的是每一个包都附有作者的签名和照片,幽默又富有人情味的小心思,让你知道怎么样的一个的人做了这个包,而制作者也会因为将会被你看到二更加用心。
而正因为这要成功的案例警醒着我们,更需要对自己对社会对这个国家现状的反思,从FREITAG的设计风格其实可以透视出瑞士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低调、简单、实用、聪明以及对这种风格始终如一的坚持,实实在在,应该是瑞士的设计灵魂。在中国人们开口介绍自己国家惯用的词语常常是“地大物博,相反瑞士人介绍自己国家第一句通常是”我们是个很小的国家”因为清楚自己国家的弱点,瑞士人都懂得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因此一个设计产品不仅需要时尚感,还要好用,并且要经久耐用,最好还要做到可持续可循环。
2011年奥地利再造衣银行首秀
我们Reclothing Bank也在慢慢成长,用“再设计”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旧衣物,利用已存在的物料,以设计的力量延续衣物的生命,也将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在当下进行连接,用记忆和情感,继续陪伴着我们。
用记忆在交流
记忆真的很有意思,只是很多人都匆匆而过,根本不留意,所以时间都偷偷的溜走,不给你留下过多的财富。一件衣服,一个旧家具,一个旧玩具,一个旧文具,记录的可能是你过去的一段无法复返的美好时光,人每日都在生活,但是很多人记住的却是忙碌厌烦的工作和人情,忘记的恰恰是最本真的生活和自我,我觉得这恰恰就是作为自己的悲哀。
Reclothing Bank一直跟FAKENATOO品牌灵魂一样,始终离不开“暖”,我们希望她是充满人情味、趣味性的,给人内心带去温暖的。包含着人与人的关怀、人与物的情感、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我们希望“暖”不是一个冰冷时代才有的定义,也不固定在哪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是每个个体内心或者家庭都希望去联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不管是传承的精神力量,还是未雨绸缪的积攒,甚至是“舍不得”不用摒弃的时空留痕,都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而改进。而我们希望以此为桥梁从Reclothing Bank储蓄后带走的都会保留着与之有关的亲人以及和他们共同生活的时刻。在我们接触的和即将接触的每一个个案例里所营造的“记忆的场所”里,都是有关记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中参杂着不同时期的情绪及有关记忆的人、事物、气味等。期间在听他们述说每一件衣服每一个故事中,我们仿佛置身与那个时代的环境中,脑海充斥的画面,言语间回忆里总是能透露着幸福当然还有不舍等。都足以让我们更能用心区触摸去感受去设计,也是我们会坚持下去的动力。
“死的物质”得而复生
我知道我们做的东西根本算不上所谓的时装,我们只是希望唤醒跟多的人对于“再生”的关注,当然也是希望Reclthing Bank这个项目带给这个社会跟多的启迪和思考。对于我们时代而言,这些即将逝去的记忆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改造中旧衣的老商标被偷偷地放在里襟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为之设计什么?完成各式各样的服装款式都是设计的重点吗?而真正让这些“死的物质”得而复生的设计已经不是设计本身,而是一份“用心”了,当你面对和你一样沉默的材料时,“用心”不是利欲熏心的计算,“用心”不是驾驭和掌控,用心是带着物主人和万物的爱惜之情,他们的生活的年代和情感世界的尊重和深入体会,先倾听方能听懂,听懂了就顺其自然地做了。
我们一直坚信衣服带给我们美和快乐,也将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在当下进行链接。旧衣服,拆洗、改造、重生……穿上再造衣的时候,记忆和情感,便继续陪伴我们。历经岁月的衣服,因特殊的意义,无法随意舍弃,过往的经历,伴随着衣物,以新的姿态流传。这正是我们对“旧衣”、“Reclothing Bank”的解释。能对这项目坚持至今的理由和动力。
相信,Reclothing Bank会成为一个平台,衣服只是平台里的一部分,它能够容纳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希望我们与互动的每位物主人或是观望者能发出心底的回响,令所有人看到Reclothing Bank更广阔的外延。用“心”、用“再设计”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旧衣物,和这些衣物与物主人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利用已存在的物料,以设计的力量延续衣物的生命。
“再造衣”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国内“再造衣”行业才刚刚起步,还要面临很多的挑战。根据我们实践,一件旧衣,从打版到设计制作完成,需要至少三天时间,又因受到材料限制,它很难像普通成衣一样进行量产。另外一件改造的旧衣,可能要用十几种不同的旧布料,无论在品质和颜色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法进行质量的检验。同时还有旧衣服的清洗,卫生标准等问题,也是一直是干扰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还有对于设计师或者艺术家来说,改造旧衣的成本比制作成衣的成本高很多,而且也废人力。
再造衣银行成衣
问题的存在总是趋于一个被完善的过程,旧衣再造本就不是一时之乐,而是需要厚积薄发,我们这个时代总是走的太快,很少能够停下来想想过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时代在进步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也将越来越不是问题。而对于购买者来说,你是否认同这种观念,才是成为购买的最大驱动力,而并非那些从美学和价值角度还有本身以完善的卫生标准来判断。而制作周期长不能量产也将会成为一个特点,旧本身不同于新,旧物因有了经历,留下了记忆的痕迹,而成旧。亦应如此,它的记忆禁锢了一部分想象,我们的设计才会更有空间和情感的留白。
就应如此,我们更希望消费者是因为独特的设计而来,而并非抱着公益的心态来买,带着个所谓公益的任务将其带回家也是一堆“死的物质”。而真正的时尚的可持续之道,不是为了环保而去环保,那么这种环保也只能是个噱头,反而劳民而伤财,而现当代中国大多数人都是被这种贴着脸面的公益所吹捧的飘飘然,再造衣行业也是如此,没有将其落到实处,物尽其用的设计都是一堆“死的物质”虽有昙花一现的价值可言,却并非可持续之道,而它必须根植于设计师内心的良心的生活方式,才能得以重生。
未来还是那么的“暖”
对于Reclothing Bank的未来规划,我们肯定围绕着“暖”的品牌灵魂, 将散发出关于“循环与关怀”、关于“记忆与情怀”、关于“唤醒与融化”的枝枝蔓蔓,这些都是从一个群体,一个个体,一个社会整体角度出发,让“暖”意渗透其中。
“循环与关怀”,我们还是会保持着收集旧的衣服的理念,会将其挑选,拆分,重组成更有意思的拼布,让其跟色彩甚至图案上更时尚,更有趣味性,再进行重新设计。这些还是以产品为主,当然还会考虑用废布或者拼布做的一系列衍生产品,这些都需要更能被市场接受,处于一种盈利状态才能维持应有的循环,来帮助些失业的女性和下岗的女工。让这股暖流持续的传递下去。
其实对于产品的这个方向我们更希望延伸出社会产业,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循环系统,就如以慈善商店的形式尝试建立于社会,面向公众,鼓励合适的多种形式的基金组织推动建立试验性慈善商店,在接纳捐赠的同时,开展社会性弱势人群的援助。我们需要走出当下慈善事业发展的僵局,政府也需要角色的转变,提供社会援助,积累转换资金,宣传慈善理念,培养公众公众特别是富足阶层扶弱的意识,甚至绿色环保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潜力。我们希望Reclothing Bank在慈善商店里并非是非盈利的,只有在盈利的基础上这个循环系统才会跟有力的去帮助跟多的人。在原则上,不违背慈善本意的前提,对于具有特殊价值的捐赠品,需要努力去创造跟多的利润,避免为了慈善而去盲目的定价可能造成的价值流失,因此可以保证跟多的慈善资金的转换,积累。我们才能将这个循环系统的产业链给建立起来。
还可以在将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捐赠中心,专门来收集和处理捐赠来的物品,里面可以有互动的空间,彼此都可以分享和改造一些我们认为没用但他人认为有用的。当然也有销售产品的区域,这些产品都是“再设计”“再生”的,因为互动,因为切身去感受,完成人与人间关于物的交流,所呈现的产品都是充满着暖意的。
“记忆与情怀”,我们接下来会跟多的个人案例来面对面的设计,而这并非是完全的定制的概念,我们会去采访倾听他们面对每一件旧衣的故事,旧衣与自己与家庭与时代的记忆。虽有时他们提供的旧衣会陈旧不堪、灰尘满面,但这些东西似乎仍然保留着亲人接触的痕迹和温暖,随着时间的积累会越来越强烈。因此我们在对他们旧衣进行再造的同时,还会收集他们穿着旧衣时的生活照片,和拍摄些现在的生活照片,还有对访问进行录音和影像的介入。当然项目初期不会有太多的影像呈现,因为当一件再造衣与他们过去穿着的旧衣与现在的生活照放置一起时,会变的极为纯粹,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已经足够有力量。而在项目中后期需要影像介入,对每个案例构成一个大的脉络,去述说整个事件,或者传达一种观念,当然更重要的是记录。
“唤醒与融化”,我们将会以艺术的姿态去呈现,在这片净土里,艺术是人类最后的救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危机和问题,艺术中都有解决之道。将日常的旧衣或是废料进入一种更当代性的途径,可以尝试将其作为一个由现成品组成的装置作品,它的意义恰恰在于抗拒绘画、雕塑或摄影之类的形象再现,拒绝被转化成二维或三维的艺术图像,它的目的是保存物品作为记忆载体的性质和能力。当大量的日常捐赠衣物堆积加以处理放置展览馆时,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面对着川流不息的观众,它所希望达到的是通过其巨大的体量和令人目瞪口呆的芜杂,通过未经修饰的面貌——去唤醒记忆。 模糊了现实生活和观念艺术的边界,而我们所抵达的记忆深处心早已被那暖暖的爱所融化。当然这只是目前最初的设想,如果施行需要更完善的方案呈现。
关注内心,而非外相,是智慧快活的生活态度,推崇自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物化失衡的世界里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一种温暖,质朴,愉悦的可能性。而从中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暖度,不用多说都能感受的到。Reclothing Bank在未来会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借此帮助跟多的人发挥设计跟大的作用,最后还是那句话,设计不光是带给人们美和愉悦,设计还应给大家带来启迪和思考。
撰文/张娜
Papi酱吐槽游戏狂?其实没必要~
不装萝莉,不扮御姐,金色系妆容陪你暖暖过冬!
看个秀,竟然发现秋裤才是活下去的根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