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添加的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凝固剂有很多种,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市面上使用的有三种:石膏、内酯、盐卤。而做豆腐脑主要用石膏或内酯。家庭型制作方法:
1)制豆浆:(豆浆机)干黄豆夏天浸泡3-4小时,冬天泡7-8小时,豆子泡好后放入豆浆机内,按照机器说明书操作,很快就可以制豆浆了。2)点浆:将适量石膏或内酯用少量水调开(凝固剂可买现成的,包装上会有用量说明,一般石膏粉用量为豆浆量的千分之三至五,内酯用量为千分之一至二)放入装豆腐脑的容器内,将煮好的豆浆趁热(做内酯豆腐脑需85℃左右,石膏豆腐脑要达到95℃左右)冲入,如果觉得豆浆与凝固剂混合不充分,冲完后马上用勺搅动几下(注意不能搅太多太快,一般不需搅动)。
做法二
原料: 黄豆 水
葡萄糖酸内酯,国内的化工原料商店或香精香料商店都有卖的,白色结晶,类似粗盐。分子式:C6H10O6 。
1、豆腐脑的做法
如果你有豆浆机,真的就是不难了。
豆浆的浓度为:黄豆:水=1:15(不能比这更稀)
豆浆煮开后,晾凉。
把内酯用一点水溶化后,倒入豆浆,赶快搅拌均匀。我的比例是700ml豆浆,加1茶匙内酯。
豆浆隔水加热,或蒸,豆浆温度达到80℃左右保持15分钟即凝固。
2、剩下来的程序就是打卤了。
原料:水发的黄花菜、木耳,鸡精,鸡蛋(一个)
做法:一粒八角大料呛锅,加入花菜木耳略炒,放适量水、盐、一块鸡精。开锅后,勾欠,撒蛋花,关火。
豆花盛一大碗内,浇卤,另用腐乳汁,麻酱(花生酱)汁调味。
做法三
豆腐脑的制作方法:
【原料】黄豆1500克,葡萄糖内脂250克,豆瓣250克,粉条1000克,湿粉芡750克
【调料】腌韭菜花500克,油辣椒250克,五香粉20克,糖汁适量,鸡精粉20克,食盐适量。
【制法】①将黄豆拣净杂质,淘洗干净,浸泡4—8小时后,用水磨机磨成稠浆(边磨边注入清水,注水多浆粗,出脑少),倒人细箩内边过滤,边兑入清水约15公斤,把浆汁滤净为止。
②葡萄糖内脂用温水1000克化开。浆汁倒人锅内,用武火烧开后盛人缸里,趁热把葡萄糖内脂水徐徐注入缸内边倒边搅,然后将缸口盖严,20分钟即成豆腐脑。另起锅注入清水,倒人豆瓣,食盐适量,五香粉、糖汁,待邑锅开放人粉条,鸡精粉,淋人粉芡做成卤汤。食用时,将豆腐脑盛人碗内,浇上卤汤,淋人适量韭花、香油、辣酱即可。
【特点】卤汁鲜美,豆脑软嫩,色泽明快,营养丰富,老幼皆气 宜,与烧饼、油条同吃,别有风味
做法四
没有亲自试过,但是网上的很多达人都已经亲身体验过了。
其中关于用白醋的方法,没有明确的比例配方,也希望知道的人告诉我们这个方法。
~~~~~~~~~~~~~~~
原料: 黄豆 、水 、葡萄糖酸内酯,国内的化工原料商店或香精香料商店都有卖的,白色结晶,类似粗盐。分子式:C6H10O6 。
1、豆腐脑的做法

①如果你有豆浆机,真的就是不难了。 豆浆的浓度为:黄豆:水=1:15(不能比这更稀) 豆浆煮开后,晾凉,豆浆一定要凉透。 把内酯用一点水溶化后,倒入豆浆,赶快搅拌均匀。我的比例是700ml豆浆,加1茶匙内酯。 豆浆隔水加热,或蒸,豆浆温度达到80℃左右保持15分钟即凝固。 豆腐做好了以后,就可以
把内酯用一点开水溶化后,倒入豆浆(此时豆浆的温度在80~90左右),赶快搅拌均匀。我称了一下,2.5ml那个小量匙内酯大概是2g。
温度比较高的夏天,就这样过15到20分钟就凝固了。如果温度比较低,最好水浴:水煮到快开的时候,关掉火,稍微晾一下,把盛有豆浆的容器放进去。
也有人说应该晾凉之后再倒入内酯,然后给80多度的温度让其凝固,我没有试过,不知道这两种方法作出来会有什么不一样。
用葡萄糖内脂好。500克豆浆要1.4克葡萄糖内脂。做的时候注意豆浆煮透以后稍微凉一点,也就是90度吧,然后把葡萄糖内脂用一点点水调好了放进去拌匀就不要动了,10分钟以后就OK了。当然豆浆也有浓淡,所以要多做几次就会掌握的很好
葡萄糖内脂在食品添加剂商店有卖的
你只需买来豆浆(自己用豆浆机做的更好),加热至七八十度热,用卤水(卖豆浆或豆腐的都有,可以要上一些)边滴边搅拌,直至豆浆象小米粥一般稠就可以停止加卤水了,再静置一会儿就成豆腐脑儿了。再放到微波炉或普通蒸锅里蒸上十来分钟就妥了。
②经过三次试验,白醋终于点出豆腐脑来啦,原来之前豆浆浓度太低,这次泡好黄豆和水的比例大概(按容量算)1:3~4之间,其它按非专JJ说地一样操作就可以 :D ,中午满满一大盘统统报销,好吃,才知道,人间美味莫过如此,啦啦
2、打卤
首先要泡好黄花菜、木耳、香菇;最好用鸡汤。然后用葱姜炝锅还要放大茴,倒入鸡汤和黄花菜等。沟欠最好用山芋粉(在调料市场即可买到,这个沟完的欠有光泽,味道也好)。吃时把卤盛入豆腐中。再放入香油、麻酱、辣椒、香菜、蒜末就行了
3、压制豆腐
纱布、脱底的蛋糕模子或者笼屉(底部的孔小一点的),把豆腐脑到进去,包起来,上边压上重物,过几个小时,就有豆腐吃了
豆腐脑做好后,找一个漏水的容器,我用的是不锈钢面粉筛,里面铺上纱布,然后倒入豆腐脑,把露在外面的纱布盖在豆腐脑上,然后上面压一个重物。我就拿打蛋盆(平底,底也比较大,放上去正好)盛些水,压在上面。面粉筛的下面当然也要放一个大碗接水。会压出来很多水的。压一两个小时就是嫩嫩的豆腐了。如果压得时间长些,应该会老些吧。
文章说解
丁老头开始点豆腐了。他从酸浆缸中舀出一瓢已经酵酸的浆水,稳稳地沉入豆浆中,瓢在豆浆里转圈移动着,瓢中的酸浆水便极为均匀平稳地落到了豆浆中,丁老头一边点着一边说着:“要让豆浆稳一稳,豆浆性子浮的时候,点不出好豆腐。下酸浆水要下得慢,下得匀,千万不要搅动它,一搅,出豆腐就少了。”说着,他把瓢递给卢小龙:“队长来一下。”卢小龙接过瓢,这不是他第一次学艺了,他从酸浆缸中舀出满满一大瓢酸浆水,将瓢稍微斜着慢慢插入豆浆中,让瓢像船一样在豆浆中转圈移动,锅很大,几乎有两米的直径,他要俯身伸长手臂,拿着瓢转动着。先贴着锅边转大圈,慢慢把圈转小,缓缓的三四圈,瓢转到锅中心,一瓢酸浆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均匀地混入豆浆中。停一停,看一看,豆浆还是白白的,一动没动。等豆浆停稳了,再舀起第三瓢酸浆水点下去。点了几瓢以后,就看到豆浆开始泄了,啤酒一样的浆水在表面出现,乳白色的豆腐脑开始往下沉淀,样子颇像一潭水中看到的白云的倒影。卢小龙端着油灯静静地观察着,这就到了点豆腐最奥妙的时刻,要让豆腐脑静静地沉淀下去,人心稳,豆腐才稳,最后看看锅里还缺不缺酸浆水,若缺,就要稍稍补一点,那动作要更柔和,补的量绝不可过多。
终于,豆腐脑在锅底停稳了,啤酒一样的黄色浆水也在上面停稳了,便操起瓢一瓢一瓢将浆水舀到一个特大号的大水缸里,明天喂猪喂牛。豆腐脑在锅底出现,鲜嫩晃动,这时拿过一个篦子来,里面铺上屉布,将豆腐脑一瓢一瓢舀进去,篦子架在一个空水缸上面,豆腐脑里的水哗哗地渗落到水缸里。舀满了,将屉布对角一包,用力一勒,里边的水分就更加有力地透过屉布哗哗哗地流入缸中,然后展开屉布,再一次对角勒紧,里边的水又一阵哗哗哗地渗漏出来。勒上几勒,豆腐脑就快变成嫩豆腐了,这时将屉布再一次勒紧包好,在上面压上一个圆木盖,在木盖上压上两块大石头,听见屉布包里的水又哗哗地往外流着,等猛劲过去了,就变成淅淅沥沥的小雨了。直到这时,这锅豆腐才算点完了,一晚上过去,明天清晨将豆腐包打开,就成了像篦子一样圆圆厚厚的一大块豆腐了,那时就任人切割了。
做法五
1.一盒豆腐取出上锅蒸一下
2.木耳泡发后切丝,葱姜切末,蒜剁成泥
3.炒锅内放油,放入葱姜末炒香,加酱油,放入热水和木耳
4.水开后调水淀粉勾芡,淀粉可多放,要有稠稠的效果,放盐;鸡蛋打散放入汤内,加入鸡精即可关火
5.把热好的豆腐盛入碗内,舀入做好的汤料,放入蒜泥和香菜就可以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