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颜渊篇说: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话中,孔子点出了古代中国人政治的三大价值:食、兵、
孔老夫子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假如沒有信用,在家庭、在社會都無法立足,也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論語》裡面也提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假如沒有信用,真不知道他人生還能做出些什麼事來?但是現在商場上講不講信用?有些是是而非的想
言出必行,人无信不立孔子曾经多次谈到诚信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丧失了做人的起码的资格,是不能在社会中立足的。信字,在字形结构上从“人”从“言”,讲的是言谈的诚实性,言由心出,表里一致。信字原本讲的是人在
唐朝传二十一帝(不含武则天),在这些众多李姓皇帝中,能够得到后人较高评价的,仅太宗、玄宗和宪宗三人。唐太宗打造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宪宗能够与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足以证明他有不同寻常之处。在执政方面,唐宪宗
上个星期的纽约「世界周刊」(1329期)上,有一篇谈论政权和人民宗教信仰的文章。其中说: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找回中国人 的信仰。笔者赞同这个观点。不过,对于作者引用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为一种论据,却有所疑问。孔子的原话出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