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舞蹈 满族舞蹈 满族歌舞文化简介

  萨满祭祀歌舞:满族的信奉萨满教,在举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时,都以歌舞形式进行,萨满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在跳神过程中,萨满腰系铃,手执鼓,着神衣神裙,伴着神器声响翩翩起舞。祭祀歌曲有《清神调》、《背灯调》、《跳饽饽神调》等,舞蹈有《腰铃舞》、《单鼓舞》、《铜镜舞》等。祭祀时载歌载舞,表达崇敬、赞美、祈求之情,后来发展成为满族舞台艺术的歌舞。

  单鼓腰铃:单鼓腰铃系艺人们口头的称呼,亦称“打单鼓子 ”或“耍腰铃”。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满族信仰萨满教并尊奉“鹰神”、“蟒神”、“乌鸦神”等。逢年过节,祭祖之日先将“佛头妈妈”请上神位,后由“查玛”开始起舞,他们头戴帽,身扎腰铃,手持抓鼓边跳神舞边唱神歌。他们先在屋里跳,然后到院外跳。祭祖内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是祝愿风调雨顺,四是祈祷病除灾消。

  大五魁舞:又称“五魁舞”,是满族民间一种庆贺舞蹈。源于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多于丰收、狩猎归来时表演。该舞蹈由五人分别头戴虎、豹、熊、鹿、狍的面具做拟兽的跑跳动作,欢快有趣。

  筵宴喜庆歌舞

  这种歌舞主要是《莽式空齐舞》,又称《莽势舞》。这种舞场面富于变化,形式有“男莽势”、“女莽势”、“对舞”、“衬舞”等。多于筵宴和喜庆场合中出现。

  莽势是满族舞蹈的主要代表形式,“莽势”一词是满舞蹈的音译。莽势的表演形式在清人扬宾的《柳边记略》中曾有记载:“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日‘莽势’,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犹之汉人之歌舞,盖以此为寿也”。在清人吴振臣的《宁古塔记略》一书里记载:“满洲人家歌舞名日莽势,有男莽势、女莽势。两人相对两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上于太庙中用男莽势礼”。

满族舞蹈 满族舞蹈 满族歌舞文化简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651/707843084316.html

更多阅读

满族八旗的正确排序 满族八旗排序

满族八旗的正确排序来源:避暑山庄网  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

满族人的性格特点 汉族为什么不报复满族

以下是俄国人类学奠基者、通古斯研究权威史禄国(他的俄文全名为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希罗科戈罗夫)在其代表作《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一书和前苏联学者B·阿尔先尼耶夫在《林中人—乌德赫》一书中对通古斯——满洲人的性格品质描

我向往的祖籍---新宾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

满族崛起的地方--新宾赫图阿拉努尔哈赤皇太极我的祖籍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祖上是镶白旗,曾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征战,直至进京,在清朝朝廷为官,官职三品。怀着对祖上的崇敬之心,在网上寻觅新宾满族自治县和满族的渊源,找到了一些珍贵的资

死在 八路 枪下的 满族 抗日名将 柯震东接拍抗日剧

1939年6月29日,在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处的陈庄,聂荣臻和贺龙的八路军冀中部队打了一场伏击战,消灭了北进途中的一股的200多人的“抗日挺进队”所部除一人逃出外全部阵亡。这支队伍的首领赵侗连同其妹被击毙,赵侗时年28岁,其时他已在东

声明:《满族舞蹈 满族舞蹈 满族歌舞文化简介》为网友孤獨舞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