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选了一些在华语电影范围内,在各个方向上有着“不管不顾”的做派的电影。众所周知,我们是一个内敛的民族,所以这类影片不会太多,这里所说的十部只是一个框架,行文会信马由缰的提到一些其它信息。
中港台三地中,“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当然是这类影片的主力,内地的地下电影(和独立电影要区别对待)以及主流影片中也曾为这类作品开过小小的窗口,但只有台湾电影,似乎绝少有反社会倾向、恶劣品味和充满恶趣味精神的作品,这与他们的文化以及电影生产方式有关。虽然,台湾黑社会曾经幕后制作过多部影片,台湾电影人也曾经跟随亚洲潮流拍摄过多部恐怖片和特摄片,但能在影迷中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另类作品凤毛麟角,大多数因为本身制作粗糙、不受国际评论界重视而埋没在历史中了。偶尔有《关公大战外星人》这类特摄片被挖掘出来,但其质量有限,难以引发由点到面的对台湾另类电影的关注,像张人杰这类导演,往往因一张帖子引起几十人次的围观,但很快又沉寂下去了,始终不能形成火候。台湾对于这类影片的最大贡献,便是向香港提供了一批女人体作为“艳星”出镜。其实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可以排在这里,但这次算了吧。

不再啰嗦,进入正文吧,排列基本按照时间顺序。
1.《五毒》
70年代的邵氏迎来了黄金时代:竞争对手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因陆运涛之死退出了竞争,令邵氏有机会在香港一家独大;同时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继张彻之后,楚原指导的古龙作品在70年代保持了动作电影的辉煌,而张彻班底中的姜大卫和狄龙也顺利接班王羽,成为风头无俩的动作偶像。量变终会引发质变,1978年,张彻手中诞生了一部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为黑暗的作品:《五毒》。本片将张彻作品中的酷烈发挥到了极致,并在道具和布景上颇费心思,结合剧情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牙根发酸的酷刑展示,影片结合了动作、悬疑、惊悚等多种类型片手法,节奏紧凑,堪称张彻职业生涯代表作。其黑色的气质与牟敦芾的《连城诀》相去不远。
2.《打蛇》
上面提到了牟敦芾,那就介绍此君的一部作品:《打蛇》,本片拍摄于1980年,是港产剥削电影的代表作品,牟敦芾为了让这个讲述大陆偷渡者(即“人蛇”)的故事更为可信(其实也是实在找不到演员了),使用了真实的人蛇出镜,并展示了他们遭遇的种种非人待遇:男男女女被剥光后关入土房,之后遭受强奸、殴打,令人怀疑牟导演是否有人格障碍,尤其扮演打蛇者的一干演员,似乎全无人类道德约束,全片他们只在女人蛇发狂发春时表现出了一丝慌乱和羞涩(这一小段可以被视为是“性是权力的象征”这一论断的注脚)。
牟敦芾导演的整个职业生涯,可被视为一部炮制离经叛道电影的历史,此人算是才子之身出道,和胡茵梦还谈过恋爱,80年代开始就踏上了制作极端电影的不归路,其实从他的影片当中,还是能感受到纯真和温情,也许是因为他太纯真了,完全意识不到哪些东西属于表达的禁区,倒是和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冒天下大不韪的孩子有几分相像。
牟敦芾的其它类似作品,还有《黑太阳731》,被李华月拉过去联合指导的《血恋》,以及没有上映过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
3.《蛊》
既然提到了牟敦芾,就不能不提和他齐名的桂治洪,他们二人堪称香港剥削电影界的南慕容北乔峰,只不过这北乔峰该是牟敦芾。和牟敦芾几乎无节制的展示折辱、残虐不同,桂治洪的创作,始终都限于传统类型片的框架内不逾矩,比如他最负盛名的《邪》,其内里是一部披着惊悚片外皮的惩戒电影,早前的《女集中营》之类,也是有些许剥削色彩的战地情色片。桂治洪的最大特色,应该是技术层面的贡献,他非常善于营造潮湿、阴森的氛围,对于仁泰等后期之秀影响颇深。这部《蛊》集中体现了桂治洪80年代的创作特点,故事性和奇观展示结合的比较好。
4.《地狱无门》
80年代的香港影坛真是个无法无天的地界,因为电影分级尚未出台;而邵氏统治香港影坛十多年后,各路挑战者纷纷出场比试,一时间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争霸格局,各电影公司惟利是图,于是,电影就越拍越没有下限。1988年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出台,第一部被划定为“三级”的就是我们亲爱的牟敦芾执导的《黑太阳731》。另一方面,徐克和许鞍华等新导演纷纷亮相引发香港电影新浪潮,在乱局中凭借新人的创造性和闯劲开辟了新局面。
这部《地狱无门》即是徐克这一时期的怪诞之作,描写一名密探为追捕大盗,前往食人岛只身犯险。本片的演员令人难忘,尤以巨大身形的村姑为最,虽然故事磕磕绊绊,但胜在化妆和布景的气氛营造,剧组创造出了一个寡廉鲜耻的黑色独立世界。当然,这种手法并非徐克首创,其根本上算是把石井辉男的风格引入了香港。石井辉男是位风格极其怪诞的日本导演,虽然拍了一堆不知所云的烂片,但《忘八武士道》却老实精彩,在暴力和色情堆积的氛围中却又一本正经,反差感十足。
5.《武林圣火令》
影片一开场,便是少林、崆峒等武林门派不要脸的争夺“圣火令”,这部由鲁俊谷指导的影片迅速亮明了自己无厘头武侠(打)片的属性,本片和鲍学礼指导的《天龙八部》堪称邵氏无厘头武侠片的双壁。但和同一时期的《猫头鹰》以及后来的《东成西就》不同的是,这两部电影在架构上仍然是传统的武侠片路数,它更像是一批常年在邵氏片场奔波的工作人员,终于难耐工作的枯燥无趣,于是歇斯底里不管不顾的搞出了这样的成品。和满脸坏笑拍出来的《猫头鹰》毕竟有所不同。
6.《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
终于轮到麦家班了,如果说他们是香港最有骨气的电影人,“谁赞成,谁反对?”。在“九七大限”这个话题下,高志森等人会拍些撒泼耍赖的低级闹剧或者温情至上的市民喜剧,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张坚庭会拍呼吁和解与交流的系列片儿……只有麦当雄执掌的麦家班,拿着大喇叭毫无顾忌的宣扬他们细抠出来的历史、社会、政治隐秘故事,并在97年之后甩手退出影坛,不再回来,不管他们抱着怎样的立场,但这份骨气,就值得尊敬。这部《省港旗兵4》,更将这种无所顾忌推到了极致。影片中有一幕,来自大陆的政治保卫局干部狂喷英方代表“英国玩蛋儿去!”。剧情围绕上世纪的政治事件,香港警方、英国政府、大陆干部、匪徒、学运分子纷纷登场,构成了一出乱世浮世绘。
此外,由黄泰来指导,麦家班制作的《三狼奇案》,是香港改编真实案件电影化这一潮流中的杰作,影片尺度颇大,并在片尾出现了死刑场面,但与《烈日灼心》不同的是,它非常现实主义的基调为这一场景注入了强烈的幻灭感。不求怜悯,不求宽恕,生而赴死,我有何辜?
7.《替天行道之杀兄》
在我心里,“野兽导演”这个称号只能属于邓衍成。每个特殊的导演,都会拥有自己镜头前特殊的那一个,他和钟淑慧的相遇,是彼此的幸运。生于文莱、身材高挑的钟淑慧是环球小姐出道,因演艺事业不顺,接拍三级片,留下了和邓衍成合作的三部作品:《灭门惨案之孽杀》、《弱杀》和《替天行道之杀兄》,这三部作品集中展示了邓衍成的野兽特色:面目狰狞充满雄性侵略感的反面人物,暴虐甚至仪式化的犯罪场面,对血腥和残忍缺乏敏感度的角色。三部作品各有侧重,共同构建出一位在钢筋水泥世界中嘶吼的野兽导演。钟淑慧的表演虽然卖力,但可惜的是一直缺乏深度,只有在这部《替天行道之杀兄》中,她将自己弱势受害者的形象演绎的颇为动情,可能因为她当时正和承担对手戏的男演员吴岱融恋爱吧,所以能把这份感受呈现在镜头前,本片拍竣后第二年,钟淑慧与吴岱融喜结连理。
除了和钟淑慧合作的三部作品,邓衍成尚有梁朝伟主演的《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任达华主演的《羔羊医生》、郑则仕主演的《乌鼠机密档案》等作品颇具水准,其中改编自真实人物“雨夜屠夫林过云”故事的《羔羊医生》可算是其中剥削气味最浓的一部,喜欢的话不要错过。林过云的故事还另有一部陈奥图导演的《广州杀人王之人皮日记》予以展示,此片的剧情比《羔羊医生》有所进步,但在拍摄技法上缺陷明显。
8.《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本片知名度比较高了,男主角黄秋生成为了第一位凭三级片获金像奖影帝的演员,那第一位凭三级片获影后的是谁?吴家丽,她在1993年凭《郎心似铁》获金马奖影后。本片无需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黄秋生和导演邱礼涛合作的另外一部电影《的士判官》,黄秋生在《的》中亦饰演了一名凶手,但与本片表演风格相去甚远,这或许才是他演技的真实体现,单看本片中的表演,黄秋生虽然卖力,但毕竟不如吴家丽的获奖表演有层次感,纵向观察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
邱礼涛拍片效率非常高,涉猎的类型也广泛,可以算是香港影坛B级片第一人,难得的是,在各种类型片匆忙的拍摄之中,邱礼涛始终有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维系了最近十几年的香港社会片传统。
八、九十年代,伴随着香港影坛创作高自由度的,是一代各有特色的人物,比如在罪案类型片创作上手段狠辣颇具美式风格的李修贤、拍摄了港式cult片《赤裸羔羊》的霍耀良、拍摄了最为精致的港产恐怖片《恐怖鸡》却昙花一现的曾谨昌、堪称香港约翰·卡朋特拍出过《暗渠》(虽然最知名的是《力王》)的蓝乃才……一时间如好汉聚义,一同谱写各自的自由变态诗篇,在角落里为香港添加了不少酷烈的标签,令窥见这一事实的观者侧目,多少也心生向往。
9.《好多大米》
最后是大陆电影,这部散漫自由的独立电影来自李红旗,这是一部少见的有反人类内核的电影,当然,表面上它没有任何一丝一毫血腥画面,但是它令人乐不可支的表象下,是对意义的否定。它足够特殊,足够令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些人会被逗得笑死,这真的足够了。
10.《红樱桃》
本片导演叶大鹰是北伐名将、铁军统帅叶挺的孙子,其职业生涯基本以红色影片为主,众所周知,大陆影片并无分级,但不少可能被划入三级的影片在题材的遮蔽下顺利的上映,这一现象今日仍然存在,并导致了抗日神片的滥觞。这部《红樱桃》是极少有的红色情色片(这一定位可能并不准确),影片中展示的俄罗斯少女裸体镜头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不会被通过。类似情况还有吴子牛导演的《南京1937》,该片的尺度远胜近几年的国产同题材电影,大致与《拉贝日记》持平,牟敦芾抱怨自己拍摄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不能够上映,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给这部同年的《南京1937》让路。
11.《疯狂的代价》
80年代,大陆影坛也曾经有过一段相当开放的时期,不少导演在类型片上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本片和李少红导演的《银蛇谋杀案》为其中代表。我觉得周晓文导演当时一定从法国新新浪潮那里取到了经,影片风格强烈,充满荷尔蒙的气息。
正文结束,来不及介绍彭浩翔的《维多利亚一号》等片子了,感谢收看。
什么?你说我这里介绍的不是10部?怎么,难道你觉得看上面这些电影的人,会识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