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是看书可以学到,实际上是一门要心灵交集才能学到的。哲学对于一个学哲学的人来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什么是哲学,一百个哲学家,可能有一百种理解。哲学作为一个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不好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个还是大家普遍认可的。这里需要做一点解释。
世界观中的“世界”是人感觉到、认识对象的世界,人还没有产生,在洪荒时代,那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所说的“世界”,就是纳入到人们的认识范畴。这个“观”,恐怕不是观察,因为世界你是不可以观的,如果说上帝是可以观的,因为世界是他造出来的,世界是人们以一种观念理解和把握世界的主题。还有一种说法,是古希腊的说法,哲学是爱智慧,这是更笼统的说法,哲学不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动词,是不断追求真理、探索宇宙总体的奥秘,这样的一种常学、常讲、常新,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所以哲学要永远的讲下去,而且要永远地、不断地、花样翻新地讲。

哲学是爱智慧,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爱法,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爱法,中国人爱的方式就是中国哲学,所以我们在哲学前面加上“中国”两个字,表明哲学是有民族性的。马克思有一个说法,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可以再加上一个,哲学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准确的表述,哲学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哲学是有区域性、民族性的。搞自然科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世界,客观物质世界,没有国别的。西方哲学的希腊哲学跟大陆的理解主义、英美的经验主义,爱智慧是有不同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研究中国哲学,我们的先哲是如何爱智慧的,中国哲学是一门独到的学问,不能用看西方哲学的眼光来看中国哲学,自己领先创立的精神世界里的哲学意义。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呢?又多了两个字,变成了七个字。精神实际上活的人才有精神,古人已经作古了,他已经不说话了,他没有精神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可以讲的话题,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中国人,我们作为先哲的后人,对于我们先哲思想所做的一种领悟、对话,心理的交契。中国哲学的精神,虽然先哲没有精神了,他们已经不说话了,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精神的基因、留下了文化的遗产。我们将先哲留下的文化遗产变成我们活生生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一个主要问题。
中国哲学的精神,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而是一个体悟性的话题,是我们一种心理的交契,是我们跟古人的心灵交契,也是我作为讲者和大家作为听者共同探讨的话题。中国哲学的精神,这个话题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大意思就是说这个话题是应该常讲、常新,说不完。许多大的哲学家都有他们的一些说法,比如说《原道》,翻译成英文的副标题,就是叫“中国哲学的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很小的精神,每个中国哲学的学习者,都面临如何领悟和把握中国哲学的特点、特色的思索。中国哲学的精神,每个人、每个学习者、每个爱好者,甚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中国哲学的定义,原始的定义,是不可说的,但是也要说,说只是一种一家之言,是为我们学习者领悟中国哲学提供一个借鉴,仅此而已。
我今天说的中国哲学的精神,不是对于中国哲学精神是什么做一个准确的论断,而是我作为一个多年来学习研究中国哲学,个人的几点体会,是我对于中国哲学是什么、中国哲学的特色是什么、中国哲学的现实价值是什么,对于我们还有什么指导意义,这样一些问题,个人的一点浅见,拿出来与各位交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哲学就是要交流和对话,苏格拉底说学哲学最好的地方就是对话的地方,不是学习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在一起,随时有问题随时发问,随时应景回答。